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目前德国在能源与经济上所遭受的“双重打击”,就是自身错误决断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此前俄德北溪2号(Nord Stream 2)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完工后便在美国阻挠下暂停运营,到现在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供气量显著减少,对于这样一个德国人并不想看到的结果,德国民众及媒体已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本国政府,表示究竟谁该为国内接连不断的能源危机与经济通胀“埋单”?显然,不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都难辞其咎,正是他在政治立场上不断向乌克兰与北约的倾斜,才导致了俄德关系最终的决裂。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1)

据德国之声(DW)最新消息显示:随着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的骤减,曾多次向民众宣称德国已找到能源备选方案的联邦政府,终于意识到了谎言瞒不住了,于近日呼吁大家节约用气,并为即将到来的“断气”做准备。与此同时,汉堡环境部长延斯·克斯坦(Jens Kerstan)也已经宣布,市民们的家庭热水供应可能会减少,并建议汉堡人民响应国家节气号召“多洗冷水澡”。显然,当肖尔茨政府逐渐增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阻止德国企业在中俄建厂的当下,德国的国民经济与劳苦大众还能在能源与经济的“寒冬”中坚持多久?这已经成了肖尔茨不得不考虑的一大现实问题。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2)

1、肖尔茨将民生当做“援乌筹码”,德国民众“被断气”只是灾难开始。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水、电、气可谓缺一不可。但在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因俄乌冲突问题而分道扬镳之时,德国人民也不得不与他们每天使用的电、气“说拜拜”(Say Goodbye),原因是德国使用的三分之一的石油和一半的天然气和煤炭都来自俄罗斯。而肖尔茨政府为迎合美国抗俄号召、欧盟对俄经济制裁,简单粗暴且无视后果的打算从俄国放弃这些重要能源的进口,这种对国民生产生活不负责任的态度,简直令人无法忍受。而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德国政坛还曾一度出现减少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就能有效遏制俄军对乌克兰“特殊军事行动”进程的说法,将本国人民的民生当做了德国援乌的“政治筹码”。对此,德国媒体早在今年3月就曾对德国政府作出警告,称德国家庭的断电断气与饱受战火之苦的乌克兰人民并无直接联系。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3)

德国之声也专门发表过一篇题为“评论:在家不开暖气,帮不了乌克兰。”的社评,指责那些自以为在家里挨饿受冻、忍受油价飙升和物价全面上涨就能够阻碍俄乌冲突的德国人,想法极为“天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的德国正在慢慢跌入拜登政府编制的“民主人权”陷阱,美国向西方各国宣称的“乌克兰人民的民主自由高于一切,欧洲应不惜一切捍卫西方民主价值观”的说法,已经让欧洲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现在德国民众“被断气”,很可能只是灾难的开始,因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在全面提高着他们的“生活成本”,而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wak)也对欧盟的制裁做出回应称:“我们完全有权以牙还牙做出同等决定,对欧洲的能源的出口实施禁运。莫斯科还没有决定这样做,但欧洲的政客们对俄罗斯的声明和指责正把我们推向这个方向。”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4)

俗话说不做死就不会死,而德国当局在美俄间的大国博弈中放弃中立立场,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作死”行为。身为政客的肖尔茨不可能预测不到,在俄乌冲突中“站队”乌克兰一方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但即便如此,为了在欧盟和北约内部“刷存在”的德国,还是毅然决然的这么做了,结果自然是“帅不过三秒”,就面临了严重的能源危机。这才有了德国官方负责人告诉媒体,俄罗斯可能利用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定期维护时间,作为完全切断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机会的“一出戏”。大约十年以来,北溪1号一直是德国天然气供应的一个重要支线,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穿越波罗的海到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欧盟国家进口的天然气中,有40%以上来自这条“命脉”。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5)

对此,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曾在7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德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目前俄国对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原定11天的维修期(将于7月11日开始),是否会会变为‘一个更长时间的政治维修期’。如果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因‘政治原因’而更长久地减少,我们就必须更认真地讨论节省消费的办法,并在能源的需求上制定优先秩序,因为我们不能把每项消费都列为必需品。例如公共游泳池可能就不是非开不可,就像巧克力饼干的生产一样。”事实上,穆勒并不是唯一警告民众需要节约用气的德国官员,汉堡环境部长克斯坦就在近日德国《世界报》的采访中宣称:“如果出现严重的天然气短缺,汉堡市民将不得不在紧急情况下,只能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使用热水。”克斯坦的这一言论,意味着绝大部分汉堡市民都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享受到“冰冰凉、透心凉的冷水澡”。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6)

2、德国经济通胀与美国“不相上下”,肖尔茨可能与拜登“一同下岗”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当德国决定与他们的“老大哥”美国“穿一条裤子”的时候,就连“难念的经”现在都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通胀、物价飞涨问题。早在今年6月,美国国内通胀率就达到了40年来最高水平,5月份同比增长了8.6%,这使得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的11月期中选举面临巨大挑战。无独有偶,德国5月份的年化通胀率也达到了惊人的7.9%,同样创下了40年来的新高,这不免让外界产生了“今日拜登、明日肖尔茨”的观点,并一致认为新官上任的德国总理肖尔茨,其任期不会比拜登长多久。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7)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高达7成美国人表示不希望美国总统拜登竞选连任。在认为拜登不应竞选连任的受访者中,有45%的理由是拜登当得太糟,约1/3的人认为他太老,另有约1/4的人则认为是时候该改变了。同时,哈佛大学美国政治研究中心与哈瑞斯民意调查也进一步证实,拜登的整体支持率仅有38%,受访者在他应对通货膨胀(28%)、经济(32%)、刺激就业(43%),以及对抗新冠病毒疫情(50%)各方面的表现都打了低分。相比之下,在应对德国经济通胀与能源危机时一塌糊涂的德国总理肖尔茨,其表现又能让德国民众打几分,恐怕早已不言而喻。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8)

综合德国电视二台(ZDF),德国广播电台(DLR)等媒体最新报道,德国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已在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后进一步加剧,各种食品和生活用品都的价格也都在“螺旋升天”,德国民众要求国家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减税和提高工资也正在讨论中。在德国总理肖尔茨周六(7月2日)发表的讲话中,他号召人们团结一心,应对涨价,并宣称自己已邀请了企业家、工会、德国央行和科学家们于下周一(4日)聚会商讨对策。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9)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德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则完全可以用人祸来加以概括。早在今年3月30日,负责为德国政府提供宏观经济政策咨询的“经济五贤人”就曾大幅调低了德国2022年度经济增长预期至1.8%,并且就俄罗斯供气安全问题发出警告称:“一旦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中断,德国经济就会陷入更严重的衰退,通货膨胀率则会进一步升高,预计2022年总体通胀率将达到6.1%。”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恰恰是对俄罗斯最持批评态度的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理解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后,当即对禁止进口俄罗斯化石燃料表示坚决反对。这位绿党人士呼吁民众冷静行事,并指出:“如果没有来自俄罗斯的资源,德国的幼儿园无法正常供暖,城市里也可能会有停电的危险,这正中普京的下怀。”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10)

同时,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也曾表达过对俄罗斯可能断气的担忧。这位绿党政治家说:“从7月11日起,德国将面临俄国‘对北溪1号进行整体封锁’的威胁,夏季的天然气供应是有保障的,但冬季的天然气供应还存在问题。”但现实情况,显然比德国政府预计的还要糟糕。因为德国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所(Institut für Demoskopie Allensbach)最新一轮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德国民众最大的担忧就是能源短缺、价格上涨,有71%的受访民众持此态度。对价格上涨的担忧绝大部分来自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担忧,其中62%的受访民众担忧德国的能源供给并不安全。86%的民众担忧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德国可能会面临能源供给方面的困境。与2019年相比,当时担忧这一情景的民众比例才只有26%。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11)

德国敦促民众为“断气”做准备,谁该为国内能源危机与经济通胀“埋单”?答案当然就是不听从国内民意与专家警告的肖尔茨政府。德国民众对肖尔茨政府的抵触情绪,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他们目前自身的感受有关。无论是天然气、石油、电力还是热水供应,所有和德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能源都在离他们远去,而经济通胀引起的物价飞涨,还在进一步增加着他们的生活负担。据统计,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3月的德国能源价格暴涨了39.5%,食品价格上涨了6.2%。而即便和刚刚过去的2月相比,3月的物价涨幅也高达2.5%。对此,德国巴符州州立银行(LBBW)经济师奥利弗·尼古拉施(Oliver Niklasch)指出:“民众的购买力将因为乌克兰战争和新冠疫情的双重不利因素而缩水。”资产管理公司HQ Trust的首席经济师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se)也表示:“如此高的物价涨幅,意味着德国企业以及个人的收入都遭到大幅贬值。”

欧洲普京经典十大怒怼场面(欧洲领导只剩无能狂怒)(12)

毫无疑问,在美国总统拜登号召欧洲“勒紧裤腰带”为乌克兰的“民主自由”做出牺牲时,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也在美俄之间的大国博弈中默默地献上了“一血”(First Blood)。而不论是“年迈”的拜登还是“稚嫩”的肖尔茨,其最终都将在本国人民的怨声载道中,被赶出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