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问:“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1]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注释】[1]上智、下愚,不可移: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般认为孔子所说的不移是不可移。

【讲谈】

传习录最好的几句话(讲谈传习录109下愚)(1)

王阳明认为,人在天赋上,分为三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这三种人对应着三种状态:

生而知之的人,这种人按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就是良知尽心尽意去做事,在认识事理时,有一种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 ,可以在发挥本身固有天赋轻松地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

学而知之的人,这种人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但能够尽人事听天命(养性事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同儿童,只能在院子里学习走走路,不断地总结提高进步。

困而知之的人,这种人没有天赋,或者说天赋太少,来到世界上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只能使他扶着墙壁慢慢学习站立走动。

王阳明所说的三种人,分到对应着孔子所说的上、中、下三种人。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的人是上知,具有上等智慧、上等性情;学而知之的是中人,具有中等智慧知中等性情,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是可移的;困而知之的人是下人,只具有下等智慧、下等性情,是不可移的。

王阳明不同意,说不是不可移,是他自己不肯移。王阳明所谓的“移”只是要人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行良知,化知识为德行,知行合一,从而洞察人生,改造自我,不停向前奔跑,这就是走正确的道路,你只有走正确的道路,才有可能把道路走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