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是对我们的支持,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意识流原为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而非简单的拼接。1918 年“意识流”出现在小说当中,成为文艺领域的新宠,进而繁衍到电影领域最早的意识流电影是 1957 年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拍摄的《野草莓》,后逐步发展为一个新的电影流派,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广岛之恋》《8又1/2》《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

意识流电影强调直觉和内省,通过对人物潜意识的挖掘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反省,不仅擅长展现人物心理层面的话题,还可以体现一种较伦理更为深奥的哲理。韩杰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其作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意识流特征,代表作品有《解优杂货店》《hello! 树先牛》等,通过对韩杰作品的分析探讨其电影作品在意识流运用方面的特色,以及对于我国申影发展的启示。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2)

“内”“外”结合提升电影内涵

意识流电影注重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现,通过主角内心世界和主角之外世界的结合共同完成人物的塑造与复杂的叙事。电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与刻画,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写日记、讲故事、台词等形式实现,但韩杰选择了通过以人物的想与梦境来呈现,让影片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深入剖析社会热点问题

韩杰导演的电影大多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凸显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影片《Hello! 树先生》深人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社会发展出现的矛盾,虽然剧情围绕着主角树先生展开,但是却涉及农村村霸、家庭暴力、农村弱势男女青年婚姻、非法侵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农村搬迁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3)

作为农村弱势群体代表的树先生,被村主任的小舅子“二猪”强占了田地,还强迫他当众下跪: 婚宴上村民反映煤矿爆破将自己家的房了震裂了,被村主任敷衍过去。还有影片开头动员农民搬迁的宣传语,都揭示着农村的发展中富了部分人,但一些农民的生计更为艰难的事实。树先生在影片中所经历的饱受压迫,反抗惨败的结局,以及影片后半段树先生的疯,也预示着困境中农村弱势群体的无助与绝望。

影片里现实牛活中的“树哥”与梦境中的“树先生”在身份、地位上的强烈对比,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农村弱势群体对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梦想。影片压抑的主题,树先生疯癫的表演,加上意识流影片的现实与梦境的交替展现,虽然让很多观众的观影感受不佳,但是影片所展现的真实与虚幻是符合真实的农村生活现状的。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4)

影片中的树先生被生活逼疯,现实中,农民受到侵害时也大多是忍气吞声。从此角度看,韩杰导演的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社会发展真实情况的认真对待,体现导演对待观众不敷衍、不欺骗的负责态度。

韩杰导演的另一部影片《解忧杂货店》,观众的观影感受较好,原因在于相比于《Hello! 树先生》,这部影片的结局算是圆满,更加符合观众的预期。同样是聚焦于社会弱势群体,这一次,导演将镜头放在城市环境当中。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5)

电影中三个独立的故事及串联起三个故事的情节涉及青少年犯罪孤儿收容、高利贷、拆迁、诈骗等诸多敏感社会问题,理想和道德的缺失、正义和信仰的缺位素质和文化的缺憾、梦想与爱情等话题更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该片的关注度也较高成为当年的热门电影。

(二)强化影片人物个性塑造

人物角色的个性通过外在的言行呈现,外在的言行源自于内心的变化,因此,丰满真实的人物塑造离不开对角色内在个性的真实性描写。意识流电影注重心理变化的刻画,韩杰导演作品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从这些角色上观众既可以感受到普通人的亲情、友情、爱情,也能体会到欲望迷茫、无助。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6)

韩杰导演擅长以主角内心世界的描写和主角现实生活的叙事相呼应的手法来强化角色塑造的效果。《解忧杂货店》中的秦朗,一个有着音乐梦的 20 世纪 90 年代的北漂青年,面临着回家照顾父亲,子承父业的人生抉择。

带着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男人,还是舍家而去走自己的人牛路的困惑,他将内心的挣扎写进信里,投入了神奇的信箱当中,通过寄信、阅信、回信的情节设计,向观众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7)

这几封信穿越了时空,实现了不同时代年轻人的对话,让影片的层次感更加丰富,生活在 1993 年和 2017 年的同龄人,对于梦想这个永恒话题给出了各自答案导演不仅准确地塑造了秦朗这个追梦人的个性,还折射了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群体个性,无论是对于正处于青年的观众还是曾经年轻过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故事情节设计都很容易引发情感的共鸣《Hello! 树先生》中树先生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从他的身上观众可以看到阿 Q式的微笑、孔乙已式的执着,还有闰土式的善良,真实而鲜活。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8)

树先生的外形塑造十分接地气,蓬松的头发、破旧的西装、习惯向下看的眼神、气求卑微的语气,以及那句口头禅“我还有点事儿”,抽烟时无处安放的手等将一个落魄的农村失业青年刻画得人木三分。导演对他内心世界的描写同样十分大胆,回忆与幻想的穿插和现实世界的交织相互印证,给人物的个性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正是通过这一内一外的结合,才成就了树先生这一影坛经典形象。

提升影片主题阐释效果

韩杰导演的电影主题主要定位于普通人生活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看似荒诞的情节却包含着友情、爱情、亲情、悲情等。《Hello! 树先生》主要呈现了农村青年的生存困境和恋爱窘境,影片充满了让人室息的无力感,主要展现了人性的冷漠与恶的一面,树先生的个体悲剧被放大,映射了农村社会生活的矛盾。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9)

影片后半部分,树先生的癫狂是人物内心绝望的艺术化的表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生压力的释放,只有通过超现实的手法才能更好地演绎。

韩杰的另一部电影《解优杂货店》主要展现人性的善,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借助跨越时空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的叙述。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会感受到电影带来温暖,大团圆式的美好结局也让观众大呼过瘾。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0)

作为陌生人的无名爷爷对张默的关心,误人杂货店的三人对同是陌生人的秦朗、张睛美的回信与指点,秦朗牺牲生命去保护彩虹之家的孩子们,张阿姨创建彩虹之家保护孤独的孩童等故事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正能量。

影片中可以看到守望相助的精神在彩虹之家的孩子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张晴美作为曾经生活在彩虹之家的孩子努力赚钱回馈这里的孩子们,影片结尾,在无名爷爷的旁白“这是我回答的最后一封信了”结束后,小波贴出了新的告示:“即日起无名杂货店的咨询窗口重新开启。”三位彩虹之家的年轻人接过了无名爷爷的工作与责任,延续为陌生人解烦恼的责任让观众备感欣慰,帮助影片的主题得以升华。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1)

相比于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市场,电影内涵的缺失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话题,特效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让拍电影变得更容易,电影画面也更加绚烂。但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从精神上去感染观众、触动观众的灵魂是电影的重要责任。韩杰导演的意识流电影着力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展示来打动观众,虽然没有达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但是态度是真诚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2)

“真”“假”共鸣增强影片张力

影片的张力体现在剧情的紧张与紧凑,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等方面。张力好的电影可以做到让观众沉浸故事,产生共鸣,鼓掌叫好,难以忘怀。大部分电影在张力表现方面恪守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观影契约,即按照逻辑叙事完成作品。韩杰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逻辑叙事的桎梏,大胆地采用了心理叙事与逻辑叙事交叉的方法,带给电影更多的变化和表现方式。

(一)以真实故事再现社会宏观背景

韩杰导演的影片作为意识流电影的代表,较好地保存了意识流电影最为根本的核心,即“真实”。影片《解忧杂货店》对真实故事的叙写虽然零散,但是涵盖时空范围却十分宏大。三个故事从 1993 年到 2017 年底,跨越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二十几年,在故事的背景上也忠实地定位于每个年代的典型经济和社会特征。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3)

第一个故事《小城音乐人》反映了青年人 20 世纪 90 年代追逐音乐梦想的北漂生活,主角秦朗面临着一事无成不愿归家,家庭面临着儿子远游未归、父业无人继承、父母年迈需要人照料的窘境。第二个故事《解优爷爷和杰克逊先生》中张默的父亲因为做进口汽车贸易欠下高利贷,导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剧。第三个故事《迷途的汪汪》中张晴美学电脑买股票,买房产,一路发家致富,更是最后拿到了福利院彩虹之家所在城区的开发权。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4)

三个故事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 20 世纪 90 年代的进出口贸易的暴利与风险,歌坛与艺术的繁荣,以及 2000 年后的房地产爆发与造富神话,为影片提供宏大的社会背景,让剧情不仅变得合理,还能够让观众顺利接受剧情。

对于大部分观众,他们都是这二十几年中国发展的见证者,而影片中角色的悲欢离合也很大概率会发生在观众的生活中。《Hello !树先生》具备淳朴的叙事风格,取景地点选择了吉林省的长春市和辽源市,树先生所经历的土地被占、生活中被周围人嘲弄、被村霸侮辱、求亲被拒等在农村亦不罕见。

导演作品题材分析(韩杰导演作品的意识流风格)(15)

影片在上映时因过于真实而带给了观众观影的不悦感导致票房惨淡,很大原因是观众的来源以城市人为主,对于农村生活并不熟悉,甚至不愿关注,因此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如果该影片在现在播放、在很多乡镇已经建立影院的当下,定会俘获一批村镇观众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