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文言文常考字词高考(状元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

1.狱:案件,案情。 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 (《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状元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ǎng从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②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③调:调动官职。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④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⑤补:补充空缺官职。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⑥改:改任官职。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⑦出:京官外调。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4.表示兼职:  ①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②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③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④署:代理官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雎传》)  ⑤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 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阪(山坡)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勤(辛劳)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 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县令)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雅(平时)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甫(才、刚刚)  寻(不久)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造(造访、到)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容(宽容、或许、许可) 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