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内容(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内容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细则主要包括普通结构墙板柱梁钢筋绑扎、搭接及PC工程相关钢筋做法等内容。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一)~(三)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05G6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2、3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本工程施工图纸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建设地点:

二、工程规模

(根据自身项目实际情况填写 )

第三章、材料性能要求

1.带E钢筋的使用原则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原材料章节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带E钢筋。钢筋进场时,首先要出具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相关验收规范都明确指出材料进场检验方法首先要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在相关厂家质量合格保证资料齐全、真实、有效的前提下进行进场复验。应明确,非带E普通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中厂家不能对钢筋符合抗震三项指标做出合格保证,该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工艺没有执行满足抗震指标要求的相关标准,也即非带E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形式检验不涉及抗震三项指标。

2.带E钢筋的使用管理

建立责任主体、完善质量保障全系,严格落实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切实做好钢筋进场报验、复验和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并实事求是开展检验批、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交接检验等过程、节点质量检查工作。专职钢筋质量员管理现场钢筋进场、堆放、制作、安装等工作,现场带E与不带E钢筋要分类堆放与制作,钢筋加工场安放标识标牌。钢筋在安装使用前需有钢筋质量员签字同意思方可使用。

第四章、钢筋加工

1、作业条件

钢筋加工制作前,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需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后方可代换。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不得使用。

2、施工工艺

除锈 → 调直 → 切断 → 弯曲成形 → 加工检查质量

3、 施工要求

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直径小于12的盘圆钢筋,使用冷拉调直,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R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直径大于12的钢筋应采用机械切断、弯曲。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弯钩或弯曲:

钢筋弯折: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做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HRB400E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做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弯钩弯折角度焊接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结构应为135°,平直部分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抗震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 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 箍筋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第五章、安全管理措施

钢筋绑扎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水平和垂直材料运输必须设置临时警戒区域,用红白三角小旗围栏。谨防非施工人员进入。同时成立以项目总监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本小组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陈献奎(总监理工程师)——组长,负责协调、指挥工作

徐文刚(安全员)——组员,负责现场具体实施工作,并对主要部位做旁站记录

第六章、钢筋工程

1、PC相关钢筋工程做法

(1)、PC叠合板面筋钢筋保护层

钢筋施工前必须准确放轴线和控制边线,柱、暗柱、墙板、梁弹线后方可进行钢筋施工,以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钢筋保护层不足之处,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预校到位。

水泥垫块必须按照不同的厚度预先制作;在垫放时,原则上为1m间距垫一块,若钢筋较细(如楼板、楼梯平台等),则加密设置;板双层钢筋的上皮需加设钢筋马蹬;梁扎好入模后,下层保护层和外侧保护层应垫好,然后再扎平台钢筋;墙板和柱筋及扶梯筋保护层要边扎边垫。保护层厚度需均匀,扎垫牢固。在浇捣砼之前,要检查一遍所有扎好的钢筋保护层是否都垫妥,避免今后发生露筋。

绑扎支座负弯矩筋,其保护层保证不大于20mm,其与架立筋每扣均绑扎,负弯距筋下加设钢筋马凳,以保证负弯距筋正确的空间位置。

(2)、PC与现浇钢筋安装顺序

PC施工:引测控制轴线—楼面弹线—水平标高测量—预制墙板逐块安装(控制标高垫块放置—起吊、就位—临时固定—脱钩、校正—粘自粘性胶皮—安装连接板—锚固螺栓安装、梳理)—现浇剪力墙钢筋绑扎(机电暗管预埋)—剪力墙模板—支撑排架搭设—叠合阳台板、空调板安装—现浇楼板钢筋绑扎(机电暗管预埋)—混凝土浇捣—养护

(3)、过渡层墙体插筋施工技术

镀锌钢板定位器的加工制作:

插筋施工是过渡层施工的重点,插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首层预制承重墙的安装,若过渡层插筋安放位置不准确,上部预制承重墙将不能顺利安装就位或导致单面墙体整体跑位。在综合考虑本工程过渡层插筋的施工难点,决定制作镀锌钢板定位器对过滤层的墙体插筋进行整体定位。为了保证插筋精确到位,在过渡层墙身顶部设置一个插筋板定位器,定位按照拟安装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套筒位置精确开孔。

放设墙体插筋定位线:

插筋施工前在墙边一侧200mm位置的楼板上放出插筋定位线,定位线从楼层控制线引出,为避免在过渡层施工时出现累积误差,控制线必须从首层基准点引出

墙筋插设与固定:

根据墙边放设的箍筋定位线对过渡层墙体进行插筋,插筋位置确定后,将其下部与现浇墙体的钢筋连接固定,上部采用钢板定位器进行校位与固定。墙体插筋时,应依据设计施工蓝图过渡层的插筋位置,通过插筋定位线依次进行插筋,在每根墙体钢筋插入到位校核无误后,将插入钢筋的下部采用一定的构造措施连接牢固,保证其不移位。每面墙体插筋施工完成后,依据结构设计施工图再次对插入的钢筋进行校核,对出现细微偏差的插筋应进行精确调整,确保钢板定位器能够准确无误的放入插筋内。钢板定位器固定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面标高以上20mm的位置,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插筋在座浆层及座浆层下部位置不跑位或弯折。

2、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1) 基础地下室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1. 基础底板钢筋:

清理垫层 → 弹钢筋位置线 → 绑扎底板下层筋 → 放置马凳 → 绑扎上层横向筋 → 绑扎上层纵向筋 → 焊接支撑筋。

2. 墙板钢筋:

清理墙根松动混凝土石子、浮浆及杂物→立竖筋 →绑扎横竖筋。

3. 梁钢筋:

支梁底模及侧模 → 在底模划箍筋间距线 → 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 → 固定弯起筋及主筋 → 穿次梁弯起筋及主筋并绑好箍筋 → 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 → 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 → 绑架立筋 → 再绑主筋 → 放置保护层垫块,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 主体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结构层面轴线、 ®墙柱偏位钢筋调整 ®墙柱钢筋电渣压力焊®墙柱箍筋绑扎®楼面清扫®验收 (质检)同意下部模板支撑 ®主次梁、板下部钢筋绑扎®马镫固定®板上部钢筋绑扎 ®验收 ®墙、柱预留插筋就位、固定 ® 验收。(包括轴线)

说明:此间钢筋绑扎应配合有关工种。

1. 柱、墙:

外露筋调整®钢筋附着物清除®墙 、柱根部清扫 ®箍 (水平)筋布置®就位绑扎®墙柱垫块®验收。

2. 梁、板.

模板清扫®梁柱交叉处柱箍筋就位®主梁筋绑扎®次梁筋绑扎® 板下层筋®马镫、水电管预埋®板上层筋®验收。

3. 工艺规范:

钢筋接头:

本工程钢筋焊接施工执行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

所有焊接接点及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也不得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不得在受力主筋上施焊,如必须施焊时,不能点焊,施焊的焊缝长度不小于5d。

所使用的焊条、焊剂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焊工均持证上岗,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按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试焊,试焊检验合格后才可正式成批焊接。

焊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按焊接规范的规定,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检查验收合格,经监理签收后再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

不超过25%;

受压区和装配式结构节点

不限制

钢筋连接接头方法:

(1) 柱、剪力墙:d<12时,采用绑扎搭接;d为12∽22时,采用电渣压力焊;d≥25时,采用机械连接。

(2) 梁、板:d<22时,采用绑扎搭接;d≥22时,采用机械连接。

(3) 框支梁(柱):d≥20时,应采用机械连接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桁架和拱的拉杆、偏心受拉框支梁、下挂柱、下挂板等)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28mm时,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钢筋连接接头应尽量避开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无法避开时,框支梁(柱)应采用Ⅰ级机械连接接头、框架梁(柱)应采用Ⅱ级机械连接接头。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要求按照16G101—1第60、61页取值,且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满足

① 绑扎搭接接头时,梁、板、墙不宜大于25%,柱不宜大于50%;

② 机械连接接头时:Ⅲ级接头时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不应大于50%;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Ⅰ级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③ 焊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

钢筋绑扎搭接:

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曲处,不小于10d,接头不得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并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绑扎接头施工,执行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

不得超过25%

受压区

不得超过50%

4. 板钢筋绑扎安装:

板的钢筋在施工前先搭好排架,铺好底模,绑扎前准确测量墙柱轴线及模板控制线并作好标记。

平板钢筋网绑扎时,四周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绑扎时注意相邻绑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板的钢筋网绑扎还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位置。

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10d且不小于120mm。

板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设直钩,边支座负筋伸入梁内满足锚固长度。

板上孔洞须注意预留,避免后凿。当孔洞尺寸小于300mm时,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设洞边加筋,遇洞切断的钢筋应作弯钩,按图纸要求施工;当图纸未交待时,则要在洞口每侧各加2根钢筋,其截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的钢筋截面积,且不小于2Φ12(Ⅱ级钢),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布置,并锚入梁内;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宽两侧各加30d。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

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

跨度大于4米的板,要求板中起拱L/400。

所有钢筋要搭接接长时,在同一截面接头的钢筋截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25%。

各楼层的端跨板的端角处(包括嵌固于剪力墙内或支承在框架梁上),在L/3短向板跨范围内,用不少于5Φ8放射钢筋。

为保证板内负弯矩的正确位置和有效受力高度,所有板负筋均设置马凳筋Φ8@1000mm或采用专用塑料代替,均匀布置并在梁边适当加密,对于双层双向钢筋,可采用以下方式,其间距按1000mm布置。

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设计图纸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跨度L/10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L/6为弯起点。

5. 框架梁、次梁钢筋绑扎安装:

框架梁、次梁钢筋的接头选择在受力较小的位置。梁上部通长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搭接。相邻两跨的下部钢筋当直径、位置相同时,钢筋通长,此时通长钢筋可选择在支座处接长。

梁钢筋绑扎采用满扎,扎点相互间呈“八”字形错开。梁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箍筋采用封闭形式,制作成135°弯钩,当梁的上部钢筋为多排时,须注意主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对于跨度≥9m的梁及悬臂长度>2m的挑梁,应按施工规定要求起拱。

构造柱与梁连接或在梁上立柱,梁上预先留出柱子钢筋。

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50mm起设置。

当梁的截面净高度≥45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与箍筋相同,间距为箍筋的二倍。

因梁及板的钢筋规格较多,故在施工前,由专人负责核对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如有差错,要及时纠正增补,在绑扎复杂的结构部位时,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应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程联系,确定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避免返工和不必要的绑扎难度。

在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在两根架力钢筋上。

梁交叉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留出振动棒头子插入空隙,以利灌筑砼。平板钢筋绑扎前必须按图纸划出钢筋间距位置线,尽量做到纵横向一条线。

6. 墙、柱钢筋绑扎安装:

承台施工时应预留柱插筋,柱竖向受力钢筋接头的标高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每边5~8根时,分二次接头;每边多于8根时,分三次接头。

墙柱竖向钢筋接头一般在楼板面以上每隔一根错开接头,第一次接头距楼板面≥500mm且≥Lae,第二次接头距楼板面再增加Lae。

柱箍筋一般为复合箍,由大箍和中小箍或拉结钢筋组成,除拉结钢筋外均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弯钩;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在四角竖向钢筋上。柱筋采用满扎,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扎相互间成八字形。柱子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每面靠边均匀设置。

柱到顶时,其纵向钢筋锚入梁内。

柱与圈梁、钢筋砼腰带、现浇过梁相连时,留出相应的钢筋,钢筋长度为柱内外各Lae。

框架梁及柱帽等钢筋,放在柱的竖向钢筋内侧。

严禁与柱主筋点焊,以防钢筋局部发生脆断。

钢筋在绑扎前,均必须在柱周围搭设脚手架,所有操作人员均须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以确保钢筋绑扎时的人员安全。

竖向钢筋的接头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控制要点,对Ф≥14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其余采用冷搭接处理。

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箍直径(搭接柱),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在绑扎钢筋过程中注意砼保护层的设置。

竖向钢筋的弯钩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为45°,截面小的柱砼振捣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箍筋的接头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铅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钢筋工程包括埋件,必须开具隐蔽工程验收,由质监部门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方可进入一道工序。

7. 对墙柱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的施工技术措施:

①. 施工工艺流程:

安装焊接钢筋→安放引孤铁→缠绕丝绵绳→造渣过程形成焊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熔化→切断电源预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焊→拆除夹具

②. 施工技术措施:

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的中间位置,放下钢筋,轻压铁丝球,使之接触良好。

装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再往焊盒满装焊剂。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接通电源,引弧造焊,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实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部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徐徐下送上部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单个焊接过程所需时间的1/4。

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然后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及夹具。

钢筋焊接完成后,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切除重焊。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电离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后方能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采取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焊接结合时,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如不是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反直,然后延滞1-2min。

第七章、应急预案

1、目的

提升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指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1) 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戏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2) 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就先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3) 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4) 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3、应急反应预案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火灾事故、触电事故、高温中暑、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消灭飞火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火势蔓延。注意人身安全,积极抢救被困人员,配合消防人员扑灭大火。

触电事故处理: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当发生如高空坠落、被高空坠物击中、中毒窒息和机具伤人等人身伤害时,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积极对伤员进行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