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形形色色的人群之中,阅人无数,不如识人有方,为人处世只有懂得“看人”的道理,才能够近君子而远小人,助自己更好的成事。但是这社会之上,纷繁复杂,最难测的就是人心,一朝看走眼,将会导致生活受其牵连,古往今来因为伪君子而被蒙骗的事迹不在少数,那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识人呢?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1)

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有自己独到的方法,那就是只需通过一个问题,就能够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坏心眼”,这个问题就是:呼吸二字之中,你觉得“呼”更重要还是“吸”更重要?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每个人自有内心的答案,从这答案之中即可窥见人性的不同。

“吸”重要,谨慎接触

如果此人的答案为“吸”更重要,那则要小心其人,谨慎地与之相交,规避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吸气”乃是对于外界的索取,若是在危难之际,只顾“吸”的人,则更注重自身的利益。与这样的人为伍,难免为因为利益之争而不择手段就,做出对他人有损的事。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2)

在明朝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个大叛贼,他就是“洪承畴”,此人有着学识才华,一步步从小官成为大臣,受到了君主诸多的嘉赏。但是随着清朝势力的不断的冲击,他在意外结识皇太极之后却生出了二心,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成为了明朝的叛徒,帮助清军进攻,间接也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在其晚年之后,遭受清廷的冷落,凄惨而终。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3)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的短暂一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更要为了心中大义着想,莫不能因此做出六亲不认,甚至是叛国之事,这样只为将恶名存留,被后人们所不耻。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4)

自私自利之人,不能及人,为了利益,与他人针锋相对,其实是在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古有孔融四岁让梨,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其中的大格局才是人们应该去修行的。

“呼”重要,分享奉献

相对于“吸”而言,认定呼气更重要的人与之相反,乃是乐于奉献和分享的人,遇到这样的人,不妨与之多相处,进一步地判断其品行,说不定这将会是一生的良友。为人处世,若是有靠谱的人相助,那成事也将会顺意不少,而懂得善行的人,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人非常值得深交。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5)

在千年前的大唐,不仅有浪漫飘逸的李白之诗,还有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虽然“诗圣”杜甫在官场之中遭遇到了世态炎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大唐百姓。在安史之乱祸国殃民的时候,他不断提笔写诗以警醒世人,更是向朝中献策只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将他的真切心思表露无疑。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6)

“善恶终有报”,在社会上行事多行善积德,必定能够福泽深厚,受到世人的赏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对于自身而言也是有益处的。与这样的人结交,会互帮互助,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呼吸之间,体现舍得

其实凭借“呼与吸”这样的观点去识人,很多人都抱有不同的意见,确实“人心难测”,但是这呼吸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舍得”观念,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反而会获得另外一种收获。过度的谋求自身的利益,将会使事物的发展步入极端,从而导致自身的祸乱。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7)

“舍得”这一词最早出自于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了凡四训》之中,在书中曾写道“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这乃是一种生活中的禅学,只有舍与得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生活稳定,万事顺意。

小结

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从给予与获得之中也可得出一二,生活中若是有给予与奉献之人,那更是要好好珍惜,这将会成为一生的好友。

从细节看出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8)

人们都想让自己的身边多为贵人,但这无法从一开始就得以分辨,多掌握一些识人的策略,那将会在与人交往时少走一些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