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中小学就会实施543学年制吗?教育部答复来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划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划分(中小学就会实施543学年制吗)

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划分

9月开学,中小学就会实施543学年制吗?教育部答复来了

原创路途艰难险峻,但是有您相伴,欢迎点赞分享关注评论

当我看着一个小学生拖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我就感觉这些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小学的学习压力就如此之大,还有初中还有高中,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这些学生的抗压能力。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过大的学习压力,过大的期望值在身上,孩子极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中考体制改革之后,中学生考上高中的比例缩小,从原来的“普职比”8:2到如今的5:5,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面临中考之后直接去技校学一门技能。从小编的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是合理的,今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了909万,国家真的需要这么多没有技术经验,没有实操经验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吗?但是家长的望子女成龙凤的心理,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于是,在一系列的讨论之后,“543”学年制被提出来了,这是学年制是什么意思呢?教育部针对于该学年制是什么态度呢?如果该制度被实施了会有什么结果呢?教育的成功与否真的和教育时长有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聊一聊,“543”学年制背后的思考。

“543”学年制就是小学上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相对于传统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小学的时间被减少了一年,初中增加了一年。为什么“543”学年制会被提出来呢?主要是中考改革之后,家长认为适当的提高初中的学习时间,能够更加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而且家长也普遍认为,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花费六年的时间在上面是没有必要的,不如让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延长,从而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有些家长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因为此次中考制度改革之后,学生一旦在中考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只能够上技校了,而且连复读的机会都不给。很多初中生没有考上高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够,极有可能是学生对于中考的重视程度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因为态度问题没有考好,从而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在家长眼里来看,这就比较可惜。

而有些家长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他们认为小学生之所以安排六年的学习时间,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如果将小学的学年时间缩短,势必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另外,传统的“633”学年制是经过检验的,符合目前孩子的培养周期的。我记得安徽之前实行过小年五年制教学,但是到后面改为六年制了,这也说明了一些原因。

无论家长怎么看待“543”学年制,我们最终要看一下教育部是否真的按照部分网友所说的那样,今年九月一日正式执行呢?教育部对此进行了回应,大体意思就是:目前的学年制是最合理的,也是最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部目前并没有想法去改变目前的学年制度,“543”学年制不过是无中生有的说法。

你看,教育部直接出来说话了,这说明“543”学年制也不过是一些非常焦虑的家长或者断章取义的网友编出来的说法罢了。

但是,有一点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那就是学年制的改变真的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吗?小编认为,学年制的改变有可能会给孩子的中考成绩带来转变,但是决定孩子未来学习能力的决定因素绝对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

小编认为,无论学年制采用“663”也好,“543”也罢,最终能够决定学生成绩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你永远教不好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如何能够通过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如何能够因材施教,进一步的开发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小编看来,这才是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此次“543”学年制是家长凭空捏造的构思,但是在这构思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深深焦虑,中国未来的教育体制将会实行双轨制教学,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不是学术类人才,为什么不让孩子成为一个专业型技术人才呢?家长需要改变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缓解孩子压力,更好的促进孩子发展。

对于今日话题,您有啥想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