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成材反而是在恐吓、吼叫、打骂、争吵、批评、斥责、冷处理等方式下起到了反作用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不听话、不顺从、不服软、爱撒谎、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因为沟通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最焦虑的教育方面?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孩子最焦虑的教育方面(写给焦虑的家长们)

孩子最焦虑的教育方面

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成材。反而是在恐吓、吼叫、打骂、争吵、批评、斥责、冷处理等方式下起到了反作用。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不听话、不顺从、不服软、爱撒谎、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因为沟通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

传统式的“棍棒教育”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其实,要想培养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只要改变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就对了。聪明父母会说也会听,在言语上做到不伤害孩子,从而促进家庭和谐,让孩子更优秀,更可爱。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插图版的教育类书籍《好妈妈不打不骂 培养男孩300个细节》,因为我家孩子也是男孩子,还是幼童,难免会出现以上类似相对应的情况,而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严格、严肃、说一不二的方式,对于学生面面俱到,把所有的精力和耐心都留给了学生、家长和学校,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经常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呢?其实,男孩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不同:他们喜欢上蹿下跳、摔跤、打架,依旧乐此不疲;他们喜欢玩土、玩水、每天弄得脏兮兮的,有时候还伤痕累累的;他们是破坏大王,经常会把房间搞得一团糟;他们天生一副倔脾气,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们非要尝试,你说东他往西;他们做事莽撞、不考虑后果,还经常闯祸......

经常会头疼,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体内有大量的睾丸素。睾丸素也就是所谓的雄性激素。因此,他们需要一些大胆、疯狂、危险的行为去释放自己的能量,如:争吵、打闹、竞争、斗志昂扬、打抱不平等等。

其实养育男孩是一门艺术。80%的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男孩总是调皮的,我们作为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束手无策,经常会让孩子在恐吓、威逼、甚至棍棒中度过。看上去很平常,却殊不知这些行为很可能已伤害到了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我们教育孩子说得最多的话莫过于:“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 “我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长记性是吧?” “你等着,看我抽出工夫怎么揍你!” “看你那德行,早知这样我生你干啥? ”’ “你能不能说句话?哑巴啦?” “你可真笨,我就没见过这么笨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行为,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这样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就是要打赤脚,就是不爱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没礼貌,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怎么说都不听。

很多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了呵斥声和吵嚷声,甚至为此打骂孩子。可是这样没用,火药味越浓烈,问题就越难解决。

爱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没有错,错的是所使用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现在有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一不听话就训斥,就骂、打,而不是予以尊重,耐心说服,不注重与孩子沟通,反思自己偶尔也有这些坏情绪存在。有关亲子教育的研究指出: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敌意之中,就学会了争斗;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就会成为“魔鬼”!

所以,吼叫、打骂、冷战等,这些都不是亲子间沟通的好方法。父母如果经常斥责或打骂孩子,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不仅让孩子失去自信,性格懦弱,而且也令大人充满失望和伤心。

天下的为人父母者,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请改变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吧!认真思考一下,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在这里,我归纳总结了几条亲子沟通最不可或缺的技巧和方法,让你和孩子之间说话心平气和,减少冲突,避免矛盾和顶撞。

一、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常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猜透孩子的想法,真正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二、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总喜欢用说一不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对孩子要真正地放下架子,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三、心平气和比暴跳如雷更管用

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其实,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耐心地询问孩子不听管教的真正原因。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同时也会释放掉自身的很多负面情绪,因而也会避免打骂孩子了。

四、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

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不能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失去信心,变得叛逆。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就是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所以,言传胜于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