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唐僧,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他和时间“赛跑”自己把自己给累死了。

提起唐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啰里啰嗦的唐长老,毕竟,《西游记》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文学作品背后的讽刺世人能够看明白多少咱先不说,最明显的就是它成功地蒙蔽了世人的双眼,让我们把“唐僧”与历史中的唐玄奘画上了等号。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1)

无疑,这是一场错误,和美丽不搭边的错误。

事实上,历史上的唐玄奘根本不是我们印象里面的“软骨头”,而是一名实打实的硬汉。唐玄奘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少年唐玄奘的崛起之路

历史上的唐玄奘也是姓陈,全名陈祎,是河南洛阳人。当时正处于隋朝时期,在当时,佛教的发展了得到了杨坚的支持。

这和杨坚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不知道的人可以自己去看,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陈祎生于一个县令之家,他父亲陈惠对于佛学钻研很深,至于原因,除了他父亲真的喜欢之外,当朝皇帝对佛学感兴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因此,陈祎从小就受到了佛学的熏陶,启蒙教育这一块做的是足足的。

原本,这可能是陈祎的一个业余爱好,在封建社会,能当官还是要当官的。但由于陈祎的父母在他11岁的时候先后去世,改变了陈祎的人生轨迹。

没有了经济来源和家庭的庇护,活下去成为了他当时最大的梦想。为了混口饭吃,他只能去投奔早年出家为僧的二哥——陈素。

陈祎去投奔二哥,一方面是出于血缘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佛学较为发达,寺庙受到的朝廷的多种照顾,只要是在寺庙里面,最起码不需要为了吃喝而发愁。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2)

理想在和肚皮之间选择的时候,多半还是要优先考虑填饱肚皮,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就这么着,陈祎进入佛门,在净土寺庙成长为一名佛学大师。

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天下大乱,陈祎却将佛学升华

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杨广的挥霍之下,天下群雄并起,洛阳也成了战乱的中心地区。

天下大乱,倒是谁也不会太难为僧人。但为了让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陈祎和陈素跑到了川蜀地区的空慧寺躲避战乱。

有心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够让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除了来逃难的他们哥俩之外,还汇集了来自于全国各地寺庙的高僧,没事的时候,高僧们经常在一起谈而论道。

陈祎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升华了自己的佛学。他虽然让自己得到了提升,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里的高僧,仅仅是天下间的一小撮人而已。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3)

而且当官的他也不专业,不擅长的事情为何非要去做呢?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唐玄奘踏上西行之路

唐玄奘在大唐境内游历了5年多,锻炼了自己的胆魄,也增长了见闻。可他来到长安的时候,却机缘巧合听了一场天竺僧人的宣讲。

这一下刷新了唐玄奘的认知,原来,佛教的根在天竺,他研究了这么久的佛经,竟然是经过多版本翻译过的,其准确度和正确率已经大打折扣了。

于是,唐玄奘决定,要去天竺,求取“真经”,也可以理解为去那里拿一手的资料,回来自己翻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法是好的,但是这个想法,却没办法到达皇帝那里。这倒像是唐玄奘的一种个人行为。

而在当时,边境正在封锁防御突厥,唐玄奘乔装打扮,自己偷偷溜了出去。

这种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也是相当高的,他是“偷渡”出去的,一旦在外面遭遇到危险,将无法得到大唐朝廷的保护,更别提什么“通关文牒”了。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4)

单人单骑,唐玄奘走入荒漠,曾几天都喝不上一滴水,如果不是意志坚定加上运气爆棚,他很可能就死在了途中。

期间更多离奇的记载,悉数被写入了《大唐西域记》里面。

就这样,唐玄奘走到了天竺,遇到了戒贤法师。佛法无国度,戒贤法师被唐玄奘的诚心所感动,便向唐玄奘倾心传授佛法。

这一学,又是五年之久。

唐玄奘知道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完之后,唐玄奘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开始在天竺游历,丰富自己的阅历。

唐玄奘在天竺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还在天竺有了不小的名气,他知道,是时候该回国了。

与时间赛跑,将自己累死了

这一来一回,唐玄奘花费了十七年之久,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他游历了138个国家,走了五万里路,带回了佛教典籍657部。

人就是这样,当声名鹊起之时,面子也就比之前大得多了。

十七年前还是个“偷渡客”,十七年之后便成为了高僧,还带回来了“真经”。李世民安排房玄龄亲自接见,唐玄奘被安置在了长安的弘福寺。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5)

李世民原本还想着邀请唐玄奘入朝为官,但是唐玄奘直接就拒绝了他,在唐玄奘看来,弘扬佛法要比当官有意思得多了。

而且当官的他也不专业,不擅长的事情为何非要去做呢?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唐玄奘带回来了这么多“真经”,这些经书需要真明白的人才能够翻译得正确无误,而在当时,大唐虽然能人众多,但还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如此庞大的任务,便落在了唐玄奘的身上。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唐玄奘共翻译佛经1335卷,累计合计75部之多,他还顺道将《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了天竺,让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宣扬。

任务重,时间紧,唐玄奘看着这么多没有完成的经书,他担心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不完这件事。

于是,唐玄奘一连工作了19年,一直到公元664年的夜里,他才将最后一卷经书翻译完。而在那时,他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他翻译完最后一本经书,也松了一口气,他对着身旁的助手说,他的身体早已经没有精力了,能够将这件事做完,他死也可以安心了。

除了这些经书之外,唐玄奘还将这一路的见闻口述成书,弟子记录并整理成为《大唐西域记》,从这部书籍中,可以清楚地感受世界,为后人探究历史,研究地理人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不上朝(是一名响当当的硬汉)(6)

综述

从唐玄奘的人生经历以及做出的成就,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唐玄奘的前半生不是很美妙,但是当他在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之后,没有止步不前,也没有在获得一点成绩后就骄傲自满,而是继续钻研,持续进步。

再者来看,理论需要静下心来沉淀,而实践需要走出去磨练,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

唐玄奘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和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分不开,而这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