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画家精湛的技艺,那些耐人寻味的意象、背后隐藏的秘密,更让它们魅力永恒,历久弥新。
下面的5幅名画,都堪称艺术瑰宝,背后的故事也不少——
《记忆的永恒》
达利:《记忆的永恒》20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最著名的画作,恐怕就是这幅《记忆的永恒》了。
这幅画上柔软质感的钟表、有着长长睫毛的怪物,体现了达利的超现主义画风,表达了画家对形式主义的嘲讽。
达利
达利非常崇拜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经常用作品来体现人们的潜意识。
为了完成这幅作品,达利甚至多次跑到精神病院,观察患者们的行为和言语,体验他们所理解的世界,最终描绘出了这幅介于现实与梦境,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经典名作。
《呐喊》
蒙克:《呐喊》挪威画家蒙克,曾经是一个内心很受伤的小孩。他5岁时就失去了母亲,14岁时姐姐又因病去世,父亲因接连遭受变故,性格变得古怪疯癫。
蒙克
可以说,悲惨的童年时代,深深伤害了蒙克,他的精神一直处在焦虑、抑郁之中。他曾说,“我一生都在一个深渊边行走,直到我最终落入深渊的那一天。”
一天黄昏时分,蒙克和朋友们去散步。看到天边如血的残阳,巨大的悲伤再次袭来。那血红色的晚霞,仿佛是悲怆的呐喊,让蒙克浑身颤抖。
蒙克自画像
于是,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著名的《呐喊》,这也是他的灵魂画作。据说,他在一片血红色的晚霞中,写下了“惟疯人能作”的字样,这是他的灵魂宣泄之笔。
《塔希提少女》
高更:《塔希提少女》毛姆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原型,就是印象派代表艺术家高更。
高更曾是一家交易所的经纪人,他和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艺术创作只当业余爱好。但其实高更内心深处,一直澎湃着艺术激情。
高更
后来,他结识了一些艺术家,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这让他确定了心之所属,只能是艺术。
于是,高更抛弃了稳定的工作,全情投入绘画之中,甚至陷入孤独与贫苦,却依然无悔。
1891年,43岁的高更,搭乘一艘货船,来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小岛。这里浓郁的热带风情、淳朴的民风、婀娜的少女,让高更的灵感源源不绝。
高更自画像
他干脆在小岛上定居,作品逐渐返璞归真。这幅《塔希提少女》,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浓郁的色彩,带着原始的力量,让他的画风独树一帜,过目难忘。
《割耳后的自画像》
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梵高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他的《向日葵》、《星空》、《夜间露天咖啡馆》等都是经典的印象派作品。而这幅《割耳后的自画像》,不仅是他的经典作品,也是一幅有故事的作品。
梵高性格疏离内向,加之夜以继日创作,身体一直处于透支状态,心灵也处于孤独之中。爱情屡次受挫后,精神遭受打击,他已处于崩溃边缘。
13岁的梵高
一次,梵高鼓起勇气,想办一次艺术沙龙。他邀请了许多人,结果只有高更来了。然而,个性偏激、孤傲的高更,不断讽刺梵高的作品,二人最后不欢而散。
渴望友情的梵高,精神受到了巨大刺激,在一次与高更的激烈争吵后,他的精神疾病最终发作了。就是在那段时间,他割了自己的耳朵,并将割下的那块肉,送给了一个相熟的妓女。
电影《至爱梵高》
他因失血过多住院,两周后便诞生了这幅《割耳后的自画像》。画上的他,耳朵缠上了绷带,神情沉郁而痛苦。
几年后,梵高开枪自杀,结束了37年的非凡人生。
《蒙娜丽莎》
达·芬奇:《蒙娜丽莎》世界上最有名的画作,恐怕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了。这幅诞生了五百多年的旷世瑰宝,已成为恒久流传的艺术符号。蒙娜丽莎永不磨灭的微笑,已深深印入人们的心中。
画中的蒙娜丽莎,端庄秀丽,温润可亲。尤其是她耐人寻味的笑容,内敛又温暖,动人而性感,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蒙娜丽莎》局部
关于蒙娜丽莎本人的身份,至少有4个故事版本。
其一是说,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期间,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而画中的蒙娜丽莎,正是其中的一位女子,她的微笑,是职业的诱惑性的微笑。
其二则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源自准母亲的喜悦。她当时正怀有身孕,因此手臂和脸部,还有些微肿胀。也是这样的原因,她的手上没能戴戒指。而在当时,一个富家女子,是不可能不戴戒指的。
《蒙娜丽莎》局部
其三是说,蒙娜丽莎的身份,其实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也就是传奇女子斯福尔扎。她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嫁给了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侄子,聘礼是两座城池。因为私生女的神秘身份,她的微笑也带着几分神秘意味。
《蒙娜丽莎》局部
其四是比较普遍的说法: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富商的太太,达·芬奇受邀为她精心绘制画像。不幸的是,蒙娜丽莎的爱女夭折,因此她整日忧愁苦闷。
达·芬奇自画像
虽然达·芬奇耗费四年时间为她画像,却难以看到她的一丝笑容。后来,画家千方百计想逗笑女主角,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蒙娜丽莎短暂绽放笑容,便又归于淡淡的忧愁。
但这刹那的微笑,已是弥足珍贵,被敏锐的画家捕捉,因此便成为永恒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