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皇帝墓志铭解密(明故国子监生东公配石氏孺人合葬墓志铭)(1)

盖文:明国子监生东公配孺人石氏合葬之墓

明故国子监生东公配石氏孺人合葬墓志铭东元及妻石氏

嘉靖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五四八郡举人张光孝撰并书。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湖广常德府知府前刑部郎中渭南张羽题盖。张羽(1489年-?),字子渐,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陕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四名,登第二甲第十四名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升任刑部郎中。升任常德府知府。曾祖张文礼;祖父张昇;父张敏,母程氏;继母程氏。

此为国子监生东公墓。

公讳元,字体乾,自谓秀峰山人。距生弘治壬子十二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癸巳三月初九日,享年四十有二云。癸巳十月二十二日葬于此。此为城西南隅华麓祖茔。又一十六年戊申十月二十二日,公配石氏亦卒,距生弘治甲寅四月二十八日。冢子国泰于戊申十二月十九日将合葬其母于父墓,乃图不朽之道,为状徵铭于妻弟张光孝。

光孝曰:秀峰公,上世巩昌人也。高祖良惠以总管守商州。值红巾贼乱,以死守城,令二子挈家北走,曰:一居华州,一居朝邑。居华者曰骥。骥生昇,为商河丞。商河公生思忠,举进士,四川按察司副使。副使公生鲁,乡贡进士,兵部车驾司郎中。车驾公生五子:长即公,次允,次亢,次完,次铣。公之祖与父皆行二,伯祖、伯父皆以长子奉家规业耕。祖行三人,父行四人,皆为显官。树勳震耀关中,别载世録。

按状:公幼哲灵,未见笑齿,天性至孝,六七龄即执省问礼不懈,祖母薛恭人异之。少长,事恭人,乃大得懽心。弱冠,奉家规业耕。时公父在部,处家尽道德,器重于里人。暇日读世业尚书,能阐发帝王修治之理。善文辞,尤长晋书。开轩对少华独秀之峰,洒然自适,尝自言曰:天下太平,父祖辈在朝,守吾秀峰之节足矣。然竟以文名,选郡学生,后例贡北监,友天下士,归语人曰:君子慎守常德,但理于尺步,即可放之四海。

于虖。公之伟行,即其言可以信之也。

时车驾公奉今上命迎圣母,至辉,有疾,公闻之,七日驰至。车驾公曰:其已矣夫,尔犹及见我也。我不能事老亲终大事,汝其念之。居数日,车驾公卒。公亦悲恸,卧疾月馀,载柩归葬。

是时,薛恭人洎公母柳宜人俱在堂,诸父诸祖寓宦所,公感父命,益谨事薛、柳。

公爱诸弟甲于自爱,其谓允曰:汝擅文名,履介不渝,是人所难,家殆以大乎。谓亢曰:汝抱朴而饮,日观道书,可以遂其高矣。比完、铣幼,保恤以周。

今完有洒然之情,善颜鲁公书。铣尤宏博古籍,与予数年下上其议论者,然所守纯粹光裕之器也。或谓秀峰公曰:汝处弟以友道,何也。公曰:古谓友于兄弟者,非与。公与先君雅称知己,先君卒,光孝八龄,顾朝夕恩爱为深。

于虖(同“於乎”。 《汉书·孔光传》:“於虖!君其上丞相 博山侯 印綬,罢归。” 颜师古 注:“於,读曰‘乌’;虖,读曰‘呼’。” 唐 韩愈 《子产不毁乡校颂》:“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公有大贤之行,而不大耀,乃不及五十而卒,盖可悲矣。

公配石氏孺人,四川布政司左参议莲峰公长女。《四川布政司左参议石君禄墓志铭》:君讳禄,字君锡,别号莲峰,上世南阳人也。七世祖昭,胜国【称前朝为“胜国”,本文指元朝】时荆襄总帅,佩金虎符。因论计不合,弃官来商洛,而居华郡。临渭三川,其后族属蕃衍,更临渭石乡。云,昭生远,远生闰,闰生着明,精于武技,不乐事进,有子曰岩,君曾祖也。生三子。某、璞、秀。璞,以义勇起家,官昭勇将军、骑都尉、锦衣卫指挥佥事。秀为乡之善人,受高年爵。生四子,其季曰辉【华州志:晖,千禄字画同“辉”。】,是封君明法律有力绝人,以椽磁涧逓运大使,娶秦氏,生君与其弟爵。母曰黄孺人。孺人严厉,莲峰公且刚毅率行,故石孺人幼即重厚不嬉云。正德丁卯,石孺人十四岁,归于秀峰公。秀峰公孝养薛恭人,而孺人善承意乡。孺人居德严重,且喜薛恭人严立家规。后薛恭人卒,柳宜人、秀峰公亦卒。孺人处诸妇,犹之薛恭人也。然和与妯娌,恩及僕隶,人礼意洽,于亲党懽如也。

孺人生五男子,曰:国泰,学生,娶旌表孝行举人张公之榘女,予之姊也。国安,学生,娶渭南知府张公羽女。国平,儒士,娶义官李公仓女。国定,学生,娶分宜主簿郭公承恩女。国柱,儒士,娶江都主簿郭公岫女。孙男子四人:鼎,国泰出。松、栢,国安出。烱,国定出。孙女子五:一出国安,三出国平,一出国柱。

初,秀峰公知子之贤也。闻渭南有刘东陵先生,乃舆迎馆华。东陵先生能以汉魏诗文教诸子,今诸子翩翩乎能文,国泰独雄于诗,是公之所以教子者远,而不以世之富贵为慕矣。公遗山居集二卷。

于虖。吾闻位不称德者有后,秀峰公其必昌于后也矣。铭曰:

已虖哲人,世勳世德,积而能华者邪。

已虖哲人,惟和惟默,近而能遐者邪。

已虖哲人,多子多孙,何啬尔年,何困尔家邪。

已虖哲人,少华之阴,坐离面坎,配葬允谐,谒者悲感,嗟嗟奈何。

子国泰等泣血上石。

白水潘爵镌。

东魏皇帝墓志铭解密(明故国子监生东公配石氏孺人合葬墓志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