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作家沈从文先生发表了短篇小说《萧萧》,故事以童养媳女孩萧萧的人生经历,来探索人性温情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大部分艺术作品中,旧时代的封建制度往往都是近乎黑暗残酷,例如鲁迅先生小说中,封建礼教就是"吃人"一般的存在。
小说《萧萧》这将这一黑暗现象弱化,在萧萧跟花狗发生私情并怀有身孕,本该被"沉潭"或"发卖"萧萧,由于亲人和婆家的不忍心,选择了回避消极的执行方式,让萧萧生下孩子安稳生活,过错似乎从来没有发生,一切一如往常,善良天真的萧萧有了个还算圆满的结局。
只是淳朴善良的人情温暖,那宁静幽美的湘西山水,也难以粉饰悲凉的底色,萧萧的人生无法选择,天真纯粹也是无知愚昧,被动的接受了一生,没有选择的机会,萧萧如此,无数个如萧萧一般的女孩,也是如此,永远无法冲破封建规矩的枷锁。
人性的温情与封建礼教的抗衡在田庄长大的女孩萧萧,才十二岁就成了新娘子,她的丈夫才三岁,大孩子嫁给了小孩子,这是过去常见的一种婚姻状况。淳朴天真的萧萧对于婚姻无知无感,对于婆家也只是当成了新家,把小丈夫当成弟弟一样照顾。
缺少教育的萧萧,不懂得文明自由,也不懂得婚姻的被动荒诞,更加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情,萧萧就像湘西的大地万物,花草树木一般,自然而然的成长,没有烦恼与忧愁,可是生活的宁静也无法阻挡天性本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萧萧也开始长大了。
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中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橱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婆婆虽生来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却不是折磨可以阻拦得住。
十五岁的萧萧,身体已经跟大人差不多了,但心智却还像个孩子一样,懵懵懂懂糊糊涂涂,工人花狗用山歌迷惑了萧萧,让萧萧从女孩变成了妇人,尝过禁果的萧萧依然糊涂,她不明白失去贞洁的严重性,也不懂得被花狗引诱的后果,她只是遵从了自己的本能。
如同她的成长一样,都是顺其自然。
萧萧怀孕了,花狗害怕承担责任逃跑了,按照族规制度,萧萧要么"沉潭"要么"发卖",大家都不忍心萧萧被沉潭,就选择了发卖,但一直没有买主,萧萧就继续住在婆家,时间久了,事情也谈了,十月怀胎,萧萧生了个男孩,婆家很高兴,彻底放弃了发卖萧萧的念头,日子又恢复了过往的宁静。
十年后,萧萧跟小丈夫正式拜堂圆房,不久萧萧又有儿子。
萧萧的命运自然幸运,在人情与制度的抗衡下,家人选择了人性的宽厚与温情,制度礼教的无情冰冷,在湘西山野的农人面前,也淡然回避,规矩是人制定的,不是为了控制人,自然界的天灾无法避免,生命无比脆弱渺小,何必要为了规矩制定而勉强苟活,人性本该是质朴善良,即使无法破除规矩摆脱道德书法,也不需要将伤害扩大化,毕竟法理不外乎人情。
诗意温柔的描写,难掩被现实的残酷萧萧的命运,从来都是随波逐流,被旁人安排,她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她从祖父的闲聊中,知道"女学生"这一群体,这让她第一次对未来产生了幻想,感觉到自我选择的力量。花狗的引诱让萧萧成了妇人,还怀上了孩子,她希望花狗能承担责任,跟她一起私奔去城里生活,但个大胆小的花狗,选择了抛弃萧萧,一走了之。
萧萧对于失贞和花狗的离去,并没有太伤心,只是对怀孕身体的变化,日益恐惧,这是她犯错的罪证,为了打掉胎儿,她和河水吃香灰,求神拜佛,但都无济于事。
她想逃走,走上女学生上城的那条路,但还没有动身就被发觉。
等待萧萧的是礼教制度的惩罚,"沉潭"或"发卖",家人不忍心萧萧沉潭,就打算将她发卖,但一直没有找到人家,萧萧就这样被留了下来,时间久了小丈夫一家人,对萧萧又如从前一样。
萧萧的孩子终于生了下来,是个大胖儿子取名牛儿,一家人非常开心,不仅原谅了萧萧,还将她的儿子牛儿视如己出,成了家中的一份子。
春去秋来,小丈夫长大了,跟萧萧有了孩子取名毛毛,牛儿十二岁的时候,萧萧给他选了一门亲,新娘子比牛儿大六岁,萧萧抱着儿子毛毛,好像十年前抱着小丈夫一样。
从幼女到新娘再到母亲,萧萧的一路是懵懂无知又没有选择余地,她仿佛是漫山遍野中的一朵野花、一根野草,拼命顽强的生长,天真烂漫又无知无觉。
萧萧跟多数底层女性相比,无疑是幸运的,结局也是圆满的,与世隔绝的湘西乡野,是天地最初的淳朴与宁静,残酷冰冷的制度规矩,在人性的朴实与温情中,也悄然远离。
没有黑暗、没有压迫、没有践踏,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厚与仁慈,只是这诗意般唯美温柔的描写下,仍旧无法掩盖萧萧无知无觉的一生。
萧萧早早就没有了父母,在伯父家长大,没有念过书,是在田地里长大,什么都不懂,就成了新娘子,幻想成为"女学生",是她对自由的渴望,跟花狗的恋情,是少女对爱情懵懂无知的追求,然而,她的两次自主追求,都是失败了,她还没有踏上"女学生"的道路,就被家人发现了,花狗在她怀孕后,选择了逃跑,不顾她的死活。
虽然萧萧幸运没有被卖被沉潭,顺利生下孩子,继续跟小丈夫家人生活,但一切没有改变,十年后的萧萧也为自己的儿子娶了童养媳,萧萧的圆满也只是她的幸运,那些不幸的女孩们,命运都不会改变。
童养媳的宿命终究是悲剧的轮回沈从文说::“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
小说《萧萧》的世界,充满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性的温情,作者用最温柔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湘西田园之歌,悠远淡然,让人沉醉,这是沈从文老师理想的世界,远离城市的纷扰虚伪,回避封建礼教的黑暗压迫,在这理想的世界只有人性的美好与淳朴,宁静纯粹的湘西小镇,朴实善良的村民,还有那不受世俗干扰的姑娘,在他的世界里快乐自然的成长,犹如大地万物一般自然透彻。
这是沈从文笔下美丽无忧的世外桃源,他将旧时代的无奈与悲伤放在一边,用最温柔诗意的方式,描写了一个充满人性温情关爱的故事。
但也只是一场美丽虚幻的海市蜃楼,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萧萧的幸运圆满无法掩盖"童养媳",这一旧时代封建婚姻陋习的悲剧底色。
"童养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婚姻制度,在清末明初的时候,非常盛行,特别是在一些落后贫穷的地区,女方嫁人为了减少开销,尽快获得收益,就将女儿嫁给那些同样家庭贫寒的家庭,待到丈夫成年就正式成亲圆房。
那些成为"童养媳"的女孩们,既是妻子也是姐姐母亲,要照顾自己的小丈夫,也要干活做事情,小说中的萧萧是很幸运,没有遭受太多伤害磨难,但现实当中有太多可怜无助的女孩,被婆家虐待打骂,这些女孩没有选择的机会,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写好,一生是否幸福圆满,都要看婆家的人品性情。
可是,即便没有被婆家虐待伤害,这种婚姻制度依然是旧时代的陋习,在婚姻中的男女双方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都成了传统家庭长辈安排的工具人,萧萧的结局是圆满幸运的,但也是愚昧麻木的,萧萧的儿子也娶了童养媳,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无奈又哀伤的宿命继续轮回,萧萧和丈夫的人生,在子女身上继续延续。
只有破除封建礼教,提高女性地位,做到男女平等,实现婚姻自由,每个人都拥有读书的义务,工作的权利,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女性也不是丈夫家庭的附属品,这才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文明世界。
只有这样的悲剧才不会一次次的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