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王鑫

全国共有280多万个基层组织、近3亿会员;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9万余场次;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近9.6万个;筹集送温暖资金429.82亿元……这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在过去的十年间,全国各级工会为实现广大职工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工会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工会工作十年成绩单)(1)

7月29日上午,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工作成就经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工网记者王鑫 摄

7月29日,全总新闻中心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工作成就经验”新闻发布会,全总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就。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会上,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王利中介绍。

2013年以来,全国总工会联合人社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举办了3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联合有关部委共同主办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28项、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200余项。制定《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管理办法》,加大对技能比赛授予奖章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底,78.7万余家已建工会的企业开展了竞赛活动,参与职工8260.5万人。

不仅劳动竞赛在持续火热地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的通道也在不断地拓展。

从2018年起,全国总工会建设中国职工经济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2020年上线“技能强国平台”,截至目前,平台职工学习培训人次累计达到1.86亿。2019年起,与科技部联合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境外培训计划,2019年组织两批赴德国、一批赴日本共计75人参加培训,今年9月将以“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业”为主题组织境外(德国)线上培训,培训规模100人。

2013至2020年,提出合理化建议8122.4万件、实施3259.7万件,开展技术革新453.6万项,完成发明创造158.9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31万项。卓越的数字无不彰显着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生动活力。而这背后有着工会对职工勇于创新的鼎力支持。

2013年以来,全国总工会联合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开展了3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2013年以来提名推荐的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有11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职工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30项;推荐4名技术工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2015年,全总设立职工创新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共补助一线职工创新项目248项,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115万元。自2014年以来,创建命名了3批297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已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8.2万家。

此外,全国总工会连续主办7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2022年更成功举办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从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到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新征程上。

工会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工会工作十年成绩单)(2)

2021年10月14日,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成都举行,大赛首次将6个工种的决赛放在同一城市举行。图为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比赛现场。中工网记者王鑫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245个、奖章8650个和全国工人先锋号8870个。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超过40%,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达71.1%。28个省级工会配备46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多名一线职工获得“改革先锋”“人民楷模”称号和“七一勋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2021年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左右,他们是工会工作的新领域和重点对象。2021年以来全国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超过350万人。

十年里,全总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系统推进工作,将货运、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等4个重点行业头部平台企业作为建会入会重点,各级工会联动,集中推动美团、滴滴、京东等一系列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有代表性的12家头部平台企业率先实现建会突破。今年,全总持续推动2021年度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建会,目前已有86家互联网百强企业建会实现突破。

不仅如此,各级工会还加大创新力度,开展重点群体入会项目制建设,做实做强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积极推行网上申请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职工沟通会现场入会等便捷入会方式。江苏、安徽开展货车司机网上入会试点工作,示范带动各地掀起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高潮。

工会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工会工作十年成绩单)(3)

2021年10月28日,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举行全面推进快递企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启动暨非公快递企业5万职工网上集中入会仪式。中工网记者王鑫 摄

为切实有效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2021年以来,各级工会以快递、外卖行业为重点,就配送单价、薪酬结构、劳动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培育了福建三明快递,安徽蚌埠外卖等一批行业集体协商典型案例。同时,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加强协商机制建设,北京市总工会指导京东集团工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京东物流集体合同》,明确快递员、分拣员等岗位最低工资标准、保险福利、绩效提成、劳动安全卫士等事项,覆盖了全国近30万员工。上海市总工会组织外卖代表与“饿了么”平台,围绕外卖员的劳动报酬、算法优化、劳动保护、职业发展、关心关爱、争议处理等6个方面10项内容开展协商,达成共识后签订了协议,并向社会进行公布,覆盖上海全市“饿了么”平台骑手。

同时,广东等地探索组织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代表与货拉拉、如祺出行等平台企业,围绕派单机制、运价调整、奖惩规则、地图导航、申诉渠道等开展协商,打造司机与平台企业的沟通协商机制,畅通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

正值高温天气,奔跑在路上的户外劳动者们为城市撑起了活力,工会要为他们撑起一片荫凉。

2016年以来,各级工会持续巩固做好利用工会、行业协会、社会公益组织及爱心企业等各方资源,支持站点建设发展的工作模式。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建站点近9.6万个,累计投入资金数量近11.67亿元。很多地方工会依托“小站点”构建“大服务”,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让户外劳动者找得到,能进来,通过下沉服务,把每个站点建成关爱户外劳动者的暖心站。

竭诚服务职工 工会一直在路上

我们党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同时,不断推动解决好城市困难职工问题,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履行基本职责。2020年底,全国32个省级总工会已全部完成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工会建档立卡的549.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

十年里,各级工会统筹发挥全国3361个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16万个基层帮扶站点的作用,2015年以来,共投入帮扶资金206.8亿元,开展专项帮扶2789万人次。近5年来,全总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368万元,引进资金物资1628万元,组织实施300多个扶贫项目,惠及5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总定点扶贫的山西省和顺县与壶关县分别于2018年、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截至2022年5月,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71.09亿元,帮扶慰问职工2038.04万人次。

各级工会已逐步形成送温暖、金秋助学、农民工平安返乡等工会品牌,构建起常态化梯度帮扶长效机制。十年来,筹集送温暖资金429.82亿元,走访企业188.21万家,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9060.75万人次。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推动爱心妈咪小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建设。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9万余场次,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发放小额贷(借)款57亿元。

十年间,各级工会完善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联合各级人社、企联、工商联先后实施集体协商攻坚计划、“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计划,集体协商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作用日益增强,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机制。截至2021年末,全国报送人社部门备案的集体合同文本132万份,覆盖职工1.2亿人。

工会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工会工作十年成绩单)(4)

2022年3月12日,福建宁德市总工会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护航行动。活动现场,5名专业律师为职工群众答疑解惑。

在法律援助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结合职工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持续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全总自2017年起联合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持续组织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累计组织律师志愿者5.7万人次编成2.1万支服务分队,服务农民工2900多万人次。开展实地公益法律服务活动7.3万场次、线上普法宣传活动0.9万场次,调处劳动争议案件14.1万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1万件次,援助农民工29万人次,帮助挽回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