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誉为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竞争机会。正值高考放榜之际,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调侃、缅怀、探析、审视,是否让各位回忆起自己的高考时期呢?

其实无论在哪一代的集体回忆中,除了考生,家长也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孩子十年寒窗的背后,是他们毫无保留的付出。

《毕业会考》凤凰卫视电影台7月3日 06:20播出

高考不只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固定节目,也是国外分量十足的热点话题。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的作品《毕业会考》,将镜头瞄准在罗马尼亚,围绕高考这一线索,揭露出一系列社会议题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

夜深人静,奔波一整天的中年男人驱车回家。附近荒无人烟,只有微微虫鸣和犬吠。

半明半暗的路灯照亮了前方的学校标志,他触目伤心,愣在原地,似乎被勾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一阵子过后,如梦初醒,他拿起手电筒走向树丛,像在寻找某件失物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2)

好像再也找不回来了。只见他掩面,昏暗的画面传来男人的阵阵哭泣,充斥着绝望。

男人叫做罗密欧,他有着失败的婚姻、年迈的母亲、平庸的下半生,他生命中唯一的指望,就是把女儿送去英国,逃离令人绝望的罗马尼亚。

这种执念从何而来?为何罗马尼亚在罗密欧眼中如此不堪?

1989罗马尼亚革命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3)

许多申请出国的人正在排队领护照,其中一人想看看他身后排了多少人。回头时他惊呆了,排在他身后的不是别人,正是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看到他吃惊的样子便说:“既然大家都要出国,那我也走。”此人立即说:“如果你走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出国呢?”

这是一则关于上世纪80年代的罗马尼亚笑话,虽然只是笑谈,但深深刻画出罗马尼亚人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失望。

1965年,齐奥塞斯库担任罗马尼亚的一把手,是位尽心尽责的人民公仆。70年代之后,他背叛初心,成为了罗马尼亚的“皇帝”,使国家贪污腐化,民不聊生。80年代之后,人民逐渐开始组建革命队伍,终于在1989年12月25日处刑了齐奥塞斯库,开始建立新政府、新国家。

从那之后,出走的罗马尼亚人纷纷回到祖国,抱着满腔热血准备建设新国家,其中就包括专程回国的父亲罗密欧与母亲玛格达。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4)

然而多年过去,新罗马尼亚与齐奥塞斯库时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社会并没有得到根治:医生收红包,公职人员受贿,利用关系网走后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让罗密欧夫妇意识到回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尽管被生活欺骗,但是罗密欧夫妇仍秉持着心中的道德准则,坚持不与其他人一同被腐化。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5)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望的社会,失意的人生,早已让这段夫妻关系活力不在,两人之间产生了鸿沟。罗密欧心中唯一的光明便是送女儿艾丽莎出国。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6)

只要成绩达到9分,就能圆梦英国,这对于名列前茅的艾丽莎不在话下。而就在高考前夕,女儿受到了陌生人的袭击,手伤导致艾丽莎并没有答完题。

罗密欧心急如焚,为了帮助女儿通过高考,他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选择了他所厌恶的找关系、攀权贵。

“我欠你一个人情”

影片充斥着这句台词。

罗密欧找警察朋友帮助处理案件;警察朋友找罗密欧帮助副市长安排换肝;罗密欧找副市长帮助作弊;副市长帮助过主考官;主考官帮助罗密欧作弊......

对于这一系列的关系网,想必大家都略有耳闻。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7)

“人情社会”让所谓的中产阶层更加平步青云,而没有背景的底层人寸步难行。中产阶层积攒了足够的资本,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从而产生了中产阶层道德感和自尊心

电影早期,“我欠你一个人情”往往从他人嘴中流向罗密欧的耳朵,他一律草草敷衍。随着电影进入后期,它转为了罗密欧的台词。

为了女儿,罗密欧已经品尝了那颗苹果,打破了那份体面,成为了他曾憎恶的“人情社会”的既得利益者。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8)

罗密欧对于自身的傲骨是自豪的,他在副市长递红包时明确表示“我不是那种医生”。廉直的品德使他即使面对权威,也有着优越感,凭借于此,他曾想要改造整个国家,让所受的教育传播下去。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9)

拥有控制欲的“道德高尚者”,总幻想用自己的“道德观”改变他人。

如今梦碎,他把这种愿望施加在女儿上,通过控制女儿的人生来弥补自己的创伤,消除自己的焦虑。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0)

而当艾丽莎说出那句“我不想去英国了”时,罗密欧脸上是迷茫、困惑。为何不想去?这里有什么?

生活在同一片星辰大海

他不懂女儿的诗与远方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1)

遗憾与无奈,是罗密欧前半生的主题。

罗密欧一辈老去的年轻人如今是何模样?警察朋友用玻璃球数着日子等待退休,检察官威胁罗密欧配合调查,主考官和副市长使用私权换取人情,罗密欧虽然被逼无奈,但也参与了交易。

这个国家贪婪地吞噬着每个人的初心,极少数的玛格达仍然坚守着当年的傲骨,而芸芸罗密欧早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他了解留下会是什么结局。

而在艾丽莎眼中,这里有当地的朋友,热恋的男友,孤独的奶奶。她的出国之路一直以来完全出于父亲一意孤行的执念。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2)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3)

钟孟宏导演作品 中国台湾

在电影《阳光普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同来自父亲的执念。

父亲阿文希望孩子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是医生,或是律师,而不是像自己只能成为平庸的驾校教练。

他经常用“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来教导孩子们。父亲心目中的方向,自然是哥哥阿豪名列前茅、唯命是从,“别人家孩子”式的懂事,而非弟弟阿和早恋、辍学、打架式的不羁。

父亲对哥哥无微不至地关心,对弟弟选择无视。但哥哥并不觉得这是阳光的照耀,而是紫外线的炙烤。扮演“阳光”下的A面司马光是痛苦的,但躲进水缸里的B面也只能是童话故事,最终阿豪选择了自杀来解脱。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然而事与愿违,事实证明人才并没有那么多。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一种传承,一种自上而下的美好寄托,一种对自身遗憾的弥补。

最中式的成才方式莫过于金榜题名。中国的父母无一不希望孩子十年寒窗能有所成,把其视为唯一的出路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5)

60、70年代的父母经历着文革,错过了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80、90年代的父母赶上了经济改革,大多数被淹没在时代红利之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伤痛。

于是80、90年代的子女被千方百计送去上学,00、10年代的子女被绞尽脑汁送去更大的城市,培养更优越的竞争资本,试图通过这些抚平父辈的创伤。

但这不代表着自私。罗密欧爱女儿吗?答案是肯定的。

片中多次出现电话铃声,只要当下事关女儿,他都选择了忽视外界;面对情人的烦恼,他直白袒露目前女儿才是第一位;出现交通事故时第一时间护住女儿而不是自己。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6)

爱是存在的,但形式是错误的。女儿在医院痛哭时,需要的不是父亲破案的决心,而是母亲的拥抱;女儿面对未来时,需要的不是父亲安排出国的计划,而是母亲的尊重。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7)

整部电影聚焦在父亲的视角,奔波于心目中女儿的未来。而在艾丽莎的眼中,玻璃后的罪犯们与身后的父辈们一一对位。

生活在同一片星辰大海,他不懂女儿的诗与远方。正如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出卖灵魂的代价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8)

夜幕降临,罗密欧坐在公交车上若有所思。

到站停靠,他注意到最有嫌疑的嫌犯正站在站台。

他急忙下车。为了追赶嫌犯,闯进了那片漆黑的小巷。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19)

曲径通幽,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与虫鸣声在黑暗中格外刺耳。他像狩猎者一般寻找着藏匿的猎物。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20)

突然,一旁玻璃破裂声引起了犬吠。

罗密欧突然意识到危机四伏。呼吸开始急促。他从狩猎者变为了黑暗笼罩下的猎物。

在那段追逐正义结果的路上,罗密欧不曾在意过黑暗,而等步入深渊时,才发现交易的代价是什么。

或许在打开潘德拉魔盒的一瞬间,就注定了罗密欧会在余生中,不断在黑暗中逃窜、挣扎,等待狩猎者的审判。

罗密欧的结局如何?女儿最终去英国了吗?

高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高考时)(21)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与玛丽亚·德拉格斯 饰女儿

导演蒙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毕业与否,去不去英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女儿的立场将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整部电影不仅仅是我对于发生的事情的观点,还包括了很多失望的情绪,大部分的失望来自于我所在的社会,我想这些失望大多数也属于你。”

“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一句很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警示自己的话。

依靠贩卖底线来换取眼下的利益,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实质是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

高考其实就是人生中的一场小测试,其间我们难免会遇到收买我们灵魂的交易,祝愿各位考生都能收获满意的答卷,真正“做一个正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