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们晓得这属于人文文化,就是历史哲学的观点,司马迁著《史记》常常说,“虽曰人事,岂非天命”。
他说有许多事情,虽然靠人为的努力,但是人为的努力是有限的,还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也可以称其为天命。
但是有时候他又反过来用,“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虽然说是命运,但是也靠人为的努力。所以究竟是人定胜天或者是天定胜人,这是哲学上的大问题,无法下一个结论。等于说是英雄创造了时代,还是时代创造了英雄,也是无法下结论的。
《列子臆说(上)(大陆正版授权南怀瑾系列)》(南怀瑾)【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南怀瑾《列子臆说》
齐国是姜太公(尚)之后,文化相当深厚。孟子说,你们齐国有句名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两句成语是道家思想的结晶,经过孟子一引用,更变成后世的名言,成为哲学上一个不易的定理。
青年同学们,现在读《孟子》,对于这句话最好能够牢牢记住。我们幼年时读书,读到这一类美而又有至理的名句,便立刻熟读、立刻背诵,到老还是牢记不忘的。
这句成语是说,虽然你有聪明绝顶的智慧,但是客观环境还没有构成有利的形势,所以你还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也就是说,一个聪明人,因客观的形势不利,也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比如骑上摩托车,不能在刹那间就到达目的地,一定要车轮转动的那一股势,发生动力,才能到达。如果没有这个“势”,而空想到达,那只有进精神病院了。
你虽然有了无比坚固的基础,还是要等待时机,才能发生功用。所谓时机,也就是现代所讲的“命运”、“机会”。机会不来,你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是枉然。
所以读了《孟子》这几句话,想到一些不逢时机的事情,不禁喟然而叹,却也不禁要点头一笑说,果然不错。就如以谈“空”为主的佛法,也是注重时机因缘,何况世事是一切有而不空呢!
不过,时机来了,不晓得把握,又有什么用?我常说第一流智慧的人,创造机会;第二流的聪明人,把握机会;而愚笨的人错过机会,失去了以后又不断抱怨。如同赶公共汽车,第一流的人,先买好票,先站在第一个位子等着,车子一到,首先上去,有舒服的座位。第二流的人,买好票,刚好能挤得上去。第三流的人,公共汽车开过去了,他在后面跑步追赶,赶不上了,便在公共汽车后面的一团黑烟中大骂山门。不过世界上这一流的人居多,也许我们就在此辈之中吧!
古今中外,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都是因为自己没有乘势,或没有待时,或无势可乘,或时机早已过去,或是时机迟迟不来。这些也可归之于命运,所谓生不逢时,虽有才能也毫无用处。就好像算命的说命好运不好,命是帝王之命,可是始终轮不到你上座,一生倒霉运,又奈何?!
乘势与待时,确实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但个人事须乘势待时,家庭事、社会事、国家事、天下事莫不如此。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础,还是要乘势,还是要待时。
又如大家知道宋朝有两位爱国诗人,一个是陆放翁(游),一个是辛稼轩(弃疾)。他们在少壮时代皆是意气凌霄、豪情万丈的人物,当时生逢乱世,国运艰难,也真有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气概。
但到了他们的晚年,一切的豪情壮志,都归于孟子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哲理名言之领域了。所以陆放翁有一首诗《书愤》说: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稼轩则有一首题为“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词: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孟子与公孙丑》
“人才”与“才人”的区别
贰
关于见地,也就是人才的人品修养,那是非常难得的。假如清楚了解这种修养不易的道理,则对于历史、现代、乃至于未来的世事发展,都可以看清楚了。
常听到人说“人才难得”,我并不十分同意这句话。实际上处处有人才;根据逻辑来说,人人都是人才,是人就是才。纵然有的人很笨,也是“笨才”,因为第一他是人,第二他有一个长处——很笨,就是才。
假使很会绘画,是艺坛人才;文字写得好,是文坛人才,所以处处是人才。然而,要想求到“才人”可就难了。过去非常注重才子,大家以为才子一定文章很好,但并不如此,才是包括多方面的,像周公、孔子都是一代才人。
所以“人才”与“才人”这两个名词的定义不要混为一谈。人才处处有,但某行、某业若求一个“才人”可不容易,千古以来没有几个才人。
我们常常讲历史,我说司马迁是史学家,也是哲学家。他常常说到重点的时候讲,“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为的努力出来,但是真的吗?历史的演变,人的功劳再大,有个宇宙不可知的力量,刚好碰上,这叫“机会”。
我们普通叫机会,在古代叫运气,在帝王的政治思想运气叫做天命。“上天给我的命令”,上天谁给你的命令,还不是自己给自己。
而学问人品的基本,固然有关于天然的禀赋,但也是由道德修养而来。文学辞章就不同了,几乎百分之七十,完全由于天才。虽然勤力学习,没有生有自来的才情,始终难得有文艺上的绝妙境界。所以清人赵翼论诗,便有“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的感慨了。 尤其是身兼文武韬略,出将入相的人物,大多是富于才华,富于情感的人。古今的名将,具有军事天才的人,也是如此。只是一般人没有真正置身军旅,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换言之,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和战斗,统是战争的艺术,也是智力和情操的结晶。兵法即艺术,艺术即兵法,只是普通的人,不了解真正的武学,看到军人就怕,认为统是老粗,实在非常遗憾。
《原本大学微言》
《南怀瑾全集套装(36种44册)》(南怀瑾)【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