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从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开始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常常被视为一种对形而上学的颠覆这没有错,但仅仅局限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批判是不够的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主张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对于唯心主义的批判,其目的也在于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德国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唯心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研究,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研究所有这些在青年黑格尔运动的那些哲学家们那里体现得最为充分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现存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他们始终未能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来反对他的整个体系,或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整个青年黑格尔运动只是一场“哲学的骗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构建了思想与世界的真实联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构建了思想与世界的真实联系(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构建了思想与世界的真实联系)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构建了思想与世界的真实联系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从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开始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常常被视为一种对形而上学的颠覆。这没有错,但仅仅局限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批判是不够的。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主张。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对于唯心主义的批判,其目的也在于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德国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唯心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研究,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研究。所有这些在青年黑格尔运动的那些哲学家们那里体现得最为充分。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现存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他们始终未能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来反对他的整个体系,或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整个青年黑格尔运动只是一场“哲学的骗局”。

马克思对于唯心主义哲学和青年黑格尔运动的揭露和批判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批判包含着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其一是对自身思想的一次清理,也就是要消除那种德国哲学的信仰。其二是恢复或重新建立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现实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三是这种缺乏现实内容的批判或哲学只是 “玄妙的自我意识”。

马克思指出,这种具有思辨性质的哲学,不仅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原因就在于它没有现实前提,也没有实际内容。与此相反,马克思强调他的哲学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马克思开辟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思维走向,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

因此,马克思认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显而易见,马克思通过唯心主义哲学批判,消除了形而上学的玄想和唯心主义的迷误,恢复了哲学、思想与世界的真实联系,为真正的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全新思维方式,使哲学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为改变世界提供了理论保障。这种哲学的变革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

创新新的世界观

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向:第一是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因为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进入人的生存全面异化的状态,那种追问“世界何以可能”的形而上学无法消除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主题,解答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第二是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实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第三是从世界观的角度解答“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人类解放的问题是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是世界观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关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包含并展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力图“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对这一问题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建构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批判的世界观”。

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这个判断不能说不对,但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它似乎是用一种早已被马克思颠覆的哲学方式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所谓“批判的世界观”更是意义不明,难以把握。

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可以从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中获得启示。指出,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强调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蕴涵,在批评唯心主义思想方式的同时,强调的恰恰就是哲学或思想与时代、与现实的那种密切联系,也就是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和现实指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高度一致的。

因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内容,不能理解为一种批判理论或批判哲学,也不能理解为近似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或法国批判哲学那样的理论。马克思指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这种革命既是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世界革命,也就是“世界的革命化”,它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

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及其世界观,奠定了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根基,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真正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哲学革命性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及其世界观具有明确的立场,它直言不讳地表明是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服务的,它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在于“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及其世界观的创立,无产阶级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的解放条件,形成一种强大的阶级意识,自觉地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而又经常被搞得有些混乱的问题,就是所谓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结合是自然的,这是他的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一直强调这种结合。早在1843年,马克思提出唯物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关系问题,明确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并且马克思还强调,“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表明了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显而易见,在马克思的哲学里,人的解放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来实现,这是一条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品格的一个典型特征。

其实马克思所讲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及其阶级性问题,是一种哲学的立场。列宁所强调的党性原则指的也主要是这种立场。另外一些哲学家如卢卡奇所讲的“阶级意识”也是这种哲学的立场问题。任何哲学都有立场,没有立场的哲学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所有哲学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毫不隐讳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本质性的问题,也是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学术无法逃逸的问题。一种思想、一种学术可以隐瞒自己的立场,但绝对无法逃逸。正因为如此,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最集中的体现。只有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算是真正理解、认识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丽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