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穗小鱼
题记:
作为第一代导演的杨洁虽然拍的戏不多,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神剧《西游记》。就凭这一部剧,中国导演的殿堂上永远有她的一席之地!
与父亲“躲猫猫”的杨洁
杨洁,1929年4月7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父亲杨伯恺是《华西日报》的“一支笔”,笔锋犀利,或针砭时弊,或给人以启迪。同时,也是一位老革命,精忠报国,忠心耿耿。
不幸的是,1947年,杨父被杀害于成都十二桥,是“成都十二桥烈士”之一。
杨洁天资聪慧,从小就喜欢看文学小说,对喜剧和电影也颇感兴趣。经常跟着唱片模仿唱戏,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绝对是一位才女。
但是,这与父亲对她的期望格格不入。父亲希望女儿投身革命事业,跟自己一样精忠报国。每天都会要求杨洁读一些红色书籍,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审问杨洁:“你今天读什么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杨洁每次都会提前记住几个经典的句子,应付父亲的提问。但是,抽屉里放的全是小说。父亲刚转身,她就会把小说拿出来畅读。
可以说,杨洁从小就是在与父亲玩“猫和老鼠游戏”中长大的。
15岁时,她跟随父亲住进了《华西日报》的大院。但是,因时局动荡,没多久,父亲就托人把她送到了延安。
1945年5月的一个晚上,父亲把杨洁叫到跟前说:“明天我就要把你送去延安了”父女两人彻夜长谈,杨洁第一次看到父亲留下了眼泪。
第二天,杨洁远赴延安。可是,这一走便是与父亲的永远告别。
在延安呆的时间更短,不久后,又被送到了张家口。进入华北联合大学,并参了军。因为,她自小喜欢喜剧,领导发现她这个特长后,就把杨洁安排到了文工队当演员。
此后,她先后在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1954年,杨洁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调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调入北京电视台后,杨洁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并先后执导了京剧《香罗帕》、《玉堂春》,湘剧《柜中缘》、《祭头巾》,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铁》,以及昆剧《百花记》等戏曲。
但是,相比于戏曲,杨洁更希望自己能够执导电视剧。
倔强的杨洁
1979年,杨洁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央视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但是,杨洁并不满足于此。她心里一直有个电视梦,一心想拍个电视剧。而且,当她看到日本版的《西游记》时,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很多人不知道,咱们的名著《西游记》,全世界第一个搬上电视屏幕的,竟然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更可气的是,这部拍摄于1978年的日版《西游记》胡编乱改,唐僧变成了女性,扮演者还是一名女优!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是沙僧,都流里流气的,简直就是对原著的亵渎!
这无疑给了中国影视界一记响亮的耳光!很多观众看了后心里完全不能接受。杨洁曾讲到,她看了三集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或许,从那时起,杨洁就产生了拍我们国家自己的《西游记》的强烈愿望。
当时文艺部有三个组,分别是:戏剧组、戏曲组合和歌舞组,杨洁导演被分在戏曲组,但是她最喜欢戏剧,特别想做一名导演。
无奈,领导不批准,所以,做导演的梦一直深藏于心底。
但是,杨洁骨子里有一种倔强的气质。领导不让我拍电视剧,我偏拍。
于是,1980年,她就尝试着拍了一部《崂山道士》,仅仅只有两集,也算是过了把导演的瘾。
不过,台领导不认可,还把她批评了一通,说她擅作主张、目无领导。
所以,杨洁特失望。于是,打了一份报告,要求调工作,甚至做好了炒老板鱿鱼的打算。
然而,戏剧化的是,杨洁没走,领导却先离开了。又调来了一位新领导,至于姓啥名谁,我就不说了。
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同样的,“你若是千里马,伯乐也会喜爱”。杨洁就是那千里马,毕竟她与邓在军共同执导过第一届央视春晚,而这位新领导就是伯乐。
新领导得知杨洁想辞职的想法后,便极力挽留,更是语重心长地说:“你先别走,给我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就这么一直耗着。杨洁导演真的如《西游记》里说的那样“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简直是度日如年。她甚至想再写一封辞职信,但丈夫王崇秋劝她再等等。
眼看着三个月的大限快到了,杨洁的忍耐也到了最大限度。结果,没等她爆发,领导就给了杨洁一个最大的惊喜。
那天,领导把杨洁叫到办公室,说:“台里准备拍《西游记》,你敢不敢接。”
那一刻,杨洁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实在是太意外了。本来,她还想领导许她3个月,只是缓兵之计。
哪成想,领导这么“硬核”,玩真的。
当时,杨洁欣喜如狂,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最后,只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说了一句:“有什么不敢拍的,只要有钱。”
于是,拍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西游记》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落到了杨洁身上。
杨洁兴奋极了,那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服输的杨洁
无疑,执导四大名著《西游记》是个光荣的任务。
可是真正投入拍摄时,却成了“烫手山芋”——资金紧缺、演员难找、技术更是不行。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看我前几天写的这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这块“烫手山芋”到底有多烫!
11个兄弟姐妹,被杨洁导演三次“赶出”《西游记》,后来身家过亿
这里简单提一下,拍摄《西游记》的难度,可以用四个词概括——“缺经验、缺资金、缺演员、缺技术”,唯一不缺的是什么,大家自己去想!
- 缺经验
在杨洁决定拍《西游记》之前,舞台上、影视剧里全都有过《西游记》的片段,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更没有一个是真人出演的。至于,那个日版的《西游记》,不提则罢,提起就一股怒气往上顶。
毕竟,《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把这部经典完完整整的搬到银幕上,没有先例,更无经验借鉴,着实不易。
- 缺资金
一台摄像机,跑遍26个省市;每顿饭5毛钱的配额,到沿海那些稍微发达的省份,一碗饺子2块5,才6个,女演员都吃不饱,别说像猪八戒这样的男演员了。杨洁导演经常自掏腰包,补贴工作人员。
边拍边播,边播边筹措资金。终于前11集拍完,为拉到赞助提前放映,否则下面就没钱继续拍了。然而,拍完第十四集《大战红孩儿》时,所有的资金全部用完,《西游记》面临胎死腹中。
一面是,领导说差不多得了,赶紧弄个结尾杀青吧;一面是,杨洁导演对艺术创作的敬畏,况且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拍戏。她不愿意半途而废,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在绝望至极,在《西游记》就要面临停拍之际,剧组的副制片人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搞来了300万巨资的借款。300万,搁现在一集电视剧就作完了。
这才让《西游记》起死回生,紧紧巴巴地拍完了后来11集。于是,为了感谢十一局雪中送炭,片尾特意加上了十一局的字样。
其他诸如:白龙马是用其他颜色的马染白的;在云南四川等地拍摄,川马太小,唐僧骑上去,白龙马变成“六条腿”等啼笑皆非的事太多了,咱就不细说了。
然而,就在经费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有个人只拍三集,却拿走了1500块钱的酬劳。
要知道,当时六小龄童拍一集是70块钱,拍完25集,1750块钱,用了差不多6年时间。所以,后来六小龄童说:“他这个酬劳快接近我六年的钱了。”
这个人就是小白龙的扮演者——王伯昭!
当时,杨洁导演并不知情。多年后,杨导每次见到他都说:“我当时要知道你拿这么多钱,我打死你,真的要骂死你。”
- 缺演员
闫怀礼一人饰演9角,马德华一人饰演15角,六小龄童一人饰演17角,这还不是最多的,有人演了20多个角色。
就连《西游记》的制片副主任李鸿昌都简单化个妆,硬着头皮客串了7个角色。用杨洁导演的话说:“几乎没有人没当过群众演员的,七十岁老头都上去了。”
很多角色是边拍边找演员,当时,白骨精找谁,谁都不愿意演,害怕被人家中伤。
突然,杨导想到了杨春霞。杨春霞听说要演《西游记》很高兴,但让她演白骨精,立马就急了,拧起了眉毛,说:“你看我长得像白骨精吗?”
后来,杨导左商量,右商量,杨春霞总算答应了。但是,附加了条件,女儿国国王也要让她演。买一赠一!
就连主演唐僧都换了三个,真是应了那句话“佛有三身”。
汪粤要去拍电影,徐少华因为考上了大学。当时,杨导用半命令半央求的口吻对徐少华说:“你给我拍完女儿国再走”。
- 缺技术
这个我们从《西游记》里诸多穿帮镜头就可以知晓。我只说一个例子,当“猪”在树上睡觉时,剧院里的每个人会围成一圈,在树下拉起帆布,以确保马德华的安全。
可以说《西游记》中的所有人都是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才为世人奉献了一部经典之作。至今,每年寒暑假都会重播,高达3000余次。
虽然,《西游记》历尽千辛万苦,但能被观众喜爱,杨导他们也算有所宽慰了。而且,上映后,师徒四人全都一炮而红。
1988年,杨洁以241万张选票,荣登“新时期全国电视剧十佳导演”榜首。自此,杨洁导演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可以说,她经历了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实况转播到录像、从舞台直播到加工成电视艺术片的所有历程,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电视事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流变。
但是,她却在采访中说:“《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一个痛,十年我都没看过它。”
更是说:“我恨不得西游记不成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杨洁导演说出了这番话,我们明天揭晓。
记得关注我哦!不然明天会找不到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