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姜云姣(武汉)
诗词创作要坚持守正出新
姜云姣(武汉)
作 者 简 介
姜云姣,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武汉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格律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武汉市洪山区诗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迪光诗刊》副主编。湖北省中华诗词长缨诗社副社长(兼主编),曾任《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武汉诗词》编辑。
“守正出新”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经》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后演变为“守正出新”。“守正”讲的是恪守正道,用正确的处世方法,把握客观规律,为人处世当笃守正道。“出新”的要旨是创新,提倡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探索新知、突破思维定势,推陈出新。即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出奇制胜。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21世纪以来,诗词出现复兴的态势。互联网开放、平等、及时、容量巨大的特性为诗词写作、发表、传播、阅读提供了自由空间。各类群体、各个阶层作品铺天盖地,并且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大至国际风云、国家事务、社会万象、人类命运、生态环境,小至个人生活,感触情趣都有关切和书写。网络诗词出现井喷,呈现史无前例的诗歌景观。
诗词繁荣景象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诗俗词堆砌,缺少灵魂,格调不高。有人写诗像批发,一会一首,陈词滥调,思想平庸,感情贫乏,让人半懂不懂,味同嚼蜡。更有胜者一首诗发多群,发多年,读了之后让人脑海无画面,心里无印象。还有的运用生僻典故,故作艰深,或以浮华辞藻过度包装劣质产品,令人生厌恶心。我们读古人的好诗,仿佛觉得作者仍然活着;而读今人的某些歪诗,反而觉得作者是死的。古人能原创首创新创独创,今人却往往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凡此种种,无不表明:诗词创新势在必行。
第一、 题 材 新
创新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诗的内容要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体验、新思想、新感情。世界是变化的,诗人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撷取新材料入旧格律,新人耳目。当今诗词大会和各类诗赛,为创作营造了特定的文化氛围,撩起了人们的诗性欲望,普及了律理音韵情操,也欣赏了前人的艺术妙趣,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公共展示的平台。
毛泽东的作品堪称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抒情史诗,篇篇记革命事,写革命人,立革命志,抒革命情。艺术构思新颖精美,形象思维灵动丰富,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妙彩,是我们创作中叙大事抒豪情的艺术典范。《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一首绝句勾画出当代花木兰似的女民兵的飒爽英姿,人物形象描绘精彩,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雄心奇志,立意高远,形象鲜明,意境壮美,音韵铿锵。
我们《迪光诗刊》去年新开的《寰球诗声》的栏目,中华诗人在国外写了大量域外风光,如欧洲的阿尔卑斯雪山、巴黎的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圣彼得堡的景点、香港的风光…大量的海外诗词,展现新世界新生活。
第二、立 意 新
当代诗词创作不能够复制古人。清初诗论家叶燮说:“诗,末技耳,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若徒以效颦效步为能事,曰:此法也。不但诗亡,而法亦且亡矣。”写诗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人云我不云。应该是人云我不云,人不云我云。或者是人云我换个角度更精彩地云。明代诗人一味泥古,模仿盛唐,缺少变化,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写的都是唐诗的赝品,于是整个明代诗人印象几乎跌落到不及格的分数线,创作失败。我们说唐诗能登唐代巅峰,宋词能登宋代巅峰,当代诗词也应该登当代巅峰。
古人创作时反复强调“意在笔先”,立意是统帅全文的魂,立意的高下决定文章的层次和水平。立意深刻,就是指在一般的立意上再进一步,再升一格和再深一层。立意新颖就是立意不落俗套,想人未想,发人未发。能在同一事件中提出新的见解,抒发独特的感受,给人新的启示 。诗词创作掌握了格律词牌的规律技巧后,就是写思想,思想有多深,诗词就有多深;思想有多新,诗词就要多新。
诗词创作要有神韵,有意境,需要从事物的纷繁错杂,千变万化的表象中,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还需要十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才有可能在灵光一闪的瞬间,捕捉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用形象和警策的语言表达出来。毛泽东的诗词有许多警句,如:“万类霜天竞自由”,“踏遍青山人未老”,“无限风光在险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蕴含革命、历史,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博大精深,闪烁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给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立意要靠想象出彩,好诗要有想象力,想象能够使诗意腾飞,超凡脱俗。一切科学的创造发明也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母。如悉尼歌剧院濒临大海,与四周的环境完全和谐,浑然一体,使人想起翩翩的海鸥展翅飞翔。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鹤立鸡群,犹如一把倚天长剑,拨开白云,直刺苍穹,雄奇无比。超凡的想象力有助于我们自由翱翔在古典诗词的天空。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美学范畴之一,它是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交融形成的艺术境界,强调形与神、情与理的统一。诗词格律是古人总结的生命律,吻合生命的节奏,它的平仄、韵脚、字数和气息呼应,会牵引人们思想和诗意的表达。诗词创作也不是就旧瓶装新酒那么简单,每一次创作都是酒和瓶同时创造,这里面包含着思想和语言互相寻觅,包含着作者对诗词文学性,艺术性艰苦卓绝的审美追求。丰富的时代气息。另还有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如人造卫星,嫦娥奔月,天涯海角一点通。还有环境污染,生态平衡…新世界新事物,只要留心观察,都可信手拈来。
第三、语 言 新
诗词的意境是依托语言来表达的。诗词的语言将音韵美、和谐美、节奏美、整齐美、简洁美等特色发挥到了极致。诗词离不开传承,创新才能繁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中华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必须随时空变化不断丰富更新完善自己,如食古不化,必将停滞不前,枯萎下去,最终失去生命力。我们创作者要与时俱进,满腔热情地看待古诗词的改革创新,深入生活,创造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的诗歌精品。
请欣赏四川农民诗人郭定乾的《放鹅》
“手指长竿一曲歌,门前放眼好山河。
农民也有羲之好,春草青青放白鹅。”
这首诗具有亦文亦白的语言色彩,典雅、精炼、流畅、清新,很接地气,用了书圣王羲之爱鹅之典,拔高了诗意妙趣。绝句充满了田园之乐,诗人看见村人手执长杆,一边赶鹅一边唱着流行歌曲,门前的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河对面还有一座青青的小山,好一派春意盎然田园景色。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放鹅》。读者放眼山河,春草青青,白鹅高歌。读着小诗也想高歌一曲呢!
诗是语言艺术,炼字造语是写诗的基础性技术。炼字,就是要仔细推敲字词,使其准确生动传神,使有限的字词蕴含强大的张力。造语是指写出别出心裁,意味深长的诗句。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这个“浅”,不是肤浅,浅得像白开水;也不是浅淡,浅到淡而无味。而是千锤百炼,出于自然无雕琢之痕,能让人回味无穷。如李树喜《题双枪老太婆塑像》“远离战火久,事理乱成堆。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立意较高,很有思想深度。又如刘征的《客至》“高朋谈笑众声哗,阵阵门铃客到家。老友拍肩叹华发,诗朋叉手赞新茶。弹琴共赏鱼舟晚,秉烛不知月影斜。人去夜阑情未尽,案头留赠数篮花。”用白描手法写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朋老友间真挚情感,意深词浅。
诗学即人学,诗词的繁荣必须从树人做起,“润物细无声”,从青少年抓起,传承师古,杜甫是位伟大的诗歌创新者,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能集古今众人众体之长,铸成自己新颖独特的风格,集中诗歌之大成,树诗歌创新之典范,代表中华诗魂,为后人指明了发展繁荣中华诗歌的道路。但任何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不知旧,焉知新?不传承,怎创新?
第四、写作手法创新
诗者既要披沙沥金地治学,又要在心田深处保存一块生机盎然的绿洲。读书多则积理富,游历广则眼界明。读书有益于修养,有利于创作,有益于气质的熏陶。所以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杰。
诗词创作要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观特色,叙述人事往来,表达文艺观念,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辞。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通感、列锦、回环、用典、反问……写作中要忠实自己的体验,每个人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感受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会有变化,所以我们要用我手写我心,做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要训练求异思维,写诗填词中点化前人的句子,剪裁改写而熔炼为己用,这些娴熟的创作技巧就是写作手法的创新。
1.对偶对仗。这是两个概念,两种语言形式。对偶一种修辞手法,通常成对地使用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只对偶不对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既对偶又对仗。“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为桥。”毛泽东《送瘟神》这句既对偶又对仗。
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领起扇面对。“望长城内外,维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两个四字句构诚八字句互相对仗。“望”字统领下文,登高远眺,展现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的雄伟景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又分别照应了“雪飘”和“冰封”二字。“惜”字有惋惜、叹息之意,并含有多种意味。含有褒义,肯定了英雄的雄才大略,也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又包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慨。
2.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有三千丈,可见诗人的愁思是多么的深重。这里“秋霜”借代白发,又是暗喻。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运用了缩小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逶迤的五岭比着跳跃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种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生动地表现了红军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诗词创新的写法典范。
毛泽东的诗词语言绚丽多彩,词汇广泛丰富,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有古代词语,又采用了现代词语,并从生活中提炼出最新鲜的词汇,经过自己严格筛选锤炼,创新精美的语言艺术,增强了诗词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他的诗词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诗词语言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善于运用多彩的语言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语言风格,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人们久久传颂。
3.比喻。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贴切形象逼真的比喻,能使形象生动,抽象事物更具体,情感哲理更丰厚深沉。如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幽雨细如愁。”下面赏析身边诗词创作者手法创新的实例,请欣赏省诗词学会黄金辉会长诗中的绝妙比喻和拟人。
长江新镇潘家湾写意
分洪决口沙荒处,新纪容颜画笔描。
白里透红街面颊,绿中敷彩地衣袍。
长堤伸展劳劳手,高路回旋楚楚腰。
黛柳秋波湖岸望,盈盈眉眼更妖娆。
潘家湾是1954年为保武汉市而在其上游嘉鱼县分洪的炸堤之处,现在是长江黄金水道上一个重要码头。镇街是在决口冲沙的荒地上建起来的,镇办企业兴旺,广袤农田是武汉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全诗将这个江南岸的新镇当作大美人来描写,而且没用一个“如、若、似”这样的比喻词,都是“暗喻”。一连串的暗喻又组成了“博喻”:镇街的楼房白墙红瓦,是白里透红的“面颊”;长势良好的菜地稻田,是绿中敷彩的“衣袍”;江河湖堤,都是隔水成对的,如挥动的双手;新修的高速公路在镇边有站,左右的上下匝道,像不像舞姿曼妙楚楚动人的腰肢?尤为摄人心魄的是那秋水伊人的明净湖泊和岸边的柳丝,更像美人的明眸和黛眉!
作者把家乡风物当作人物来描写,描写人物“画眼睛”最难,诗到尾联,难题迎刃而解,全诗得以升华——有这样大美人一样的家乡,“叫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歌词),让你怎么不爱她?
这首诗对仗也巧妙精彩。“白里透红”这个词组运用极其广泛,但四个字之间的内在结构很复杂,怎么对才能严丝合缝,既合平仄又同结构?“绿中敷彩”是巧思的新词,成片农田的底色是碧绿的,也有花、叶、果因季节与品种的不同,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劳劳手”对“楚楚腰”,化用古诗文中典故而不露痕迹,活泛灵动,叠词读来更有韵味。
什么是好诗?在传承创作中有新的突破,能让更多人欣赏学习的诗就是好诗。好诗有自己的生命,它融进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反映时代现实和环境,读起来更有表现力,能让读者与创作者共鸣。诗词之妙,妙在诗心,诗心灵动,佳作立成。衷心希望诗友们拥有一颗天真烂漫,敏感好奇的高洁诗心,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桃花源”里寻找乐趣,为诗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衷心期待百花齐放的今天有更多更好的诗词精品问世!
2022.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