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武松之前,潘金莲经历过的男人分别是张大户和武大郎,前者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行将就木,后者是个连矮子都算不上的侏儒。无聊苦闷的生活中,武松来了,他“身材凛凛,相貌堂堂,身上恰似有千斤气力”,打虎的英雄,现任的巡捕都头,潘金莲一见钟情,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姻缘”原来落在武松这里,她开始一步一步目的有计划勾引武松,这是我们不管是读《金瓶梅》还是《水浒传》都有的共识,最后武松 正义凛然,坚守道德,痛斥潘金莲,勾引计划宣告失败。

潘金莲为何敢向武松表白爱慕之情(潘金莲初恋是武松)(1)

潘金莲淫荡成性,看到男人,不是联想到自己的“姻缘”,就是觉得对方一定有意于她。所以,她和武松关系破裂,事情弄僵,当然不是武松的错。可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在这场戏码中,武松也绝不是半点错都没有,这从他在潘金莲面前的三次低头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最初的见面,在兄嫂的家里,潘金莲还不曾拿出手段,武松就先自“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这第一次低头,可以认为是源自于青年男性武松面对美貌女性潘金莲时,本能产生的羞涩心理。但是,但是,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吗?我们印象中,武松是铁铮铮好汉,不近女色,但是他为什么能看到潘金莲的“妖娆”呢?在直男的眼里,女人的“妖娆,风情,风韵”之类的女性魅力,不都是用“漂亮”来概括嘛。能看到潘金莲的“妖娆”,武松绝不是纯情男孩,他应该是懂女人的。他眼中的妖娆,是潘金莲更内在更本质的东西——有几分风情,有几分妩媚,也有几分放浪,这就是武松眼中的潘金莲。

潘金莲为何敢向武松表白爱慕之情(潘金莲初恋是武松)(2)

第二次低头,是在吃酒时。“那妇人陪武松吃了几杯酒,一双眼睛只看着武松身上。武松吃他看不过,只得倒低了头。”这一次低头倒是跟上一次低头相反。第一次是武松看潘金莲“妖娆”而主动低头,这一次是被潘金莲盯着不自在而被动低头。潘金莲是什么人呀,她是不受传统道德束缚的,在男欢女爱上敢于作为的女人。武松,堂堂正正男子汉,没事老低头,能不把事情搞砸吗?果然,武松的低头,在潘金莲看来,就是情投意合的暗示,得到了这暗示,使得她大胆勾引武松的计划有了保证。更何况,当潘金莲殷勤邀请武松搬家里来住时,武松竟然还当即满口答应:“既是嫂嫂厚意,今晚有行李便取来。”为什么是嫂嫂厚意,难道哥哥武大郎不说话就没有厚意?还答应地如此积极,潘金莲只是说“务必上心”,并没有规定时间,非要“今晚有行李便取来”,是不是有点着急?

武松似乎给了潘金莲一种一拍即合的假象,怎能让潘金莲不产生非分之想呢?

潘金莲为何敢向武松表白爱慕之情(潘金莲初恋是武松)(3)

终于到了那个要摊牌,下雪的日子了。潘金莲陪着他喝酒取暖聊天时,“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哪里按捺得住?欲心如火,只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都什么时候了,还低头?果然,潘金莲以为火候到了,公然挑逗地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这时的武松,又变回了打虎的英雄,他把手一推潘金莲,昂首慷慨说道:“武松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伤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风吹草动,我武二便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武松的行为言语,终究还是着急了一点,不然,没必要推搡女人 ,没必要提拳头,还是有点紧张,估计也有点对自己恼火。

潘金莲为何敢向武松表白爱慕之情(潘金莲初恋是武松)(4)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回转的余地了。在这场经典大戏中,我们的打虎英雄心中的“道德”遇见了“情欲”,变得有些惊慌失措,只能撂狠话,闹出走。而潘金莲呢,也只好落得个自讨无趣的下场,最后,还在武大郎面前“贼喊捉贼”污蔑武松,让读者彻底失去了对她原有的一点点同情。

武松的“三低头”,是出神入化的白描,有层次感,有表现力,同时又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他和潘金莲交往中情态及心态变化的过程。而且,正是有了这“三低头”,也将潘金莲不顾伦理常情而敢于追求情爱的情态心态的变化过程,令人信服地极为自然地展示出来,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像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忠孝节义故事人物很常见,倒是潘金莲这样的千娇百媚的形象不多,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