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唐代第三位皇帝,在位33年。历史上对唐高宗李治的评价大多是软弱无能,他没有他的父亲李世民那样的雄才伟略,也不像他的妻子武则天那样铁血霸气,在他们的光芒下,李治显得那么黯淡。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1)

但是,唐高宗时期却拥有唐代最辽阔的疆域,他一生所做出的功绩并不比唐太宗少。高宗时期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他在位期间,灭了高句丽国,征服了西突厥,沉重打击了倭国扩张野心,使唐朝疆域版图扩张到最大,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2)

高句丽战争

高句丽领土与大唐接壤,是唐朝的宿敌。百济、新罗和高句丽一样,都是唐朝周边的小国。永徽六年(655)正月,新罗处于新旧政权交接阶段,百济、高句丽联合靺鞨组成同盟,入侵新罗并攻占了新罗三十三座城池,新罗立刻派使者到长安来请求支援。李治虽然刚刚登基,不想轻易发动战争,但是周边这些小国造成的边境局势不稳定,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永徽六年(655)二月,李治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出兵平定骚乱。唐太宗时期,中原和高句丽之间的战争多达几十次,高句丽人看到唐军浩浩荡荡厮杀过来,已经吓得腿软,一番恶战后,高句丽士兵纷纷溃逃,退守城中。

乾封元年(666)六月,李治再次下诏,攻打高句丽。两年后,高句丽宣告灭亡。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3)

征讨西突厥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准备偷袭唐朝在西域之路的门户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和庭州(今新疆昌吉市),这两个城市是唐朝在西域的军事重镇。

七月,贺鲁对庭州发动了猛烈进攻,占领了庭州数个城池。此后的几年,李治屡次派兵征讨,但突厥军却打起了游击战,令唐军吃了不少苦头。永徽六年(655)五月,李治派出68岁的老将程知节,率领十万大军再次征讨西突厥。

唐军在榆慕谷(今新疆昌吉市吉木萨尔县)遭遇部分突厥军,双方展开激烈厮杀,唐军歼敌一千多人,初战告捷。唐军的主力部队在鹰娑川(今新疆裕勒都斯河流域)遭遇西突厥骑兵。大将苏定方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将西突厥四万大军追杀二十余里,杀敌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军资物品无数。西突厥可汗贺鲁被押回长安之后,不久便去世。显庆二年(657),突厥十个部落归附于唐朝,困扰大唐数十年的西突厥正式宣告灭亡。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4)

挫败倭国扩张野心

龙朔三年(663)三月,倭国(今日本)联合百济(今韩国)出兵攻打新罗,目的是瓜分新罗,摆脱唐朝的统治。新罗是唐朝的附属国。倭国和百济此次出兵相当于对唐朝宣战。

多年征战,唐军将士已经疲惫不堪。但是面对倭国的挑衅,李治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强硬面对。两军在白江口水域展开决战,唐军和倭国海军发生了四次交锋,摧毁了倭军四百艘战舰,倭国海军一败涂地。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5)

白江口之战是唐朝与抛弃附属国身份的倭国进行的第一次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地挫败了倭国想要在东北亚扩张的野心,也保证了此后六百年内东北亚局势的稳定。白江口之战,李治挥出了重重的一拳,打得百济一蹶不振,倭国元气大伤,从而稳定了唐朝的外部局势。

带你了解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究竟是懦弱之君)(6)

唐高宗李治,究竟是守成之主,还是开疆扩土的铁血帝王?是懦弱之君,还是智慧过人的英明君主?纵观李治的一生,他睿智英明、杀伐果断、胆大心细、敢想敢为。若没有高宗时期的发展壮大,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以,唐高宗李治并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他是一个有见地、有胆识、有魄力的成功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