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一位84岁的老爷子去世了。

他20年前再婚,和亲生儿女分开,再婚后养大了三个继子女。现在他去世了,亲生子女和继子女一个都不愿给他送终,第二任妻子也像没事人一样,表现得极为漠然。

入殓师范三在医院等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见家属办理后事,他去劝老太太,又去劝继子女。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1)

图|范三和付妈妈付广荣在一起

看着一直沉默的他们,他愤怒道:“我坐牢坐了22年,我妈在我10岁就把我抛弃了,我现在都不恨她了,我还要找到她,给她送终。今天,你们要是都不管死者,你们就签个字,我来给你们的爸爸办理后事。反正我爸爸死时,我在监狱里服刑,没能为他养老送终,今天就等于我送我爸爸了。

范三说完这段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最后老太太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给老人办后事。

殡仪馆的同事说,范三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每次为逝者服务都会想起自己的父亲,将所有的思念和愧疚都倾注在工作上。

如果他不说,陌生人又怎会看出,他曾经是一个吸毒、偷窃、聚众斗殴、抢劫的东北“黑老大”

一、“55岁枪毙,就完事儿了”

范三,原名为范连臣,辽宁抚顺人。父母在他10岁离异,母亲丢下了他和8岁的妹妹,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父亲一个人养大两个孩子压力很大,每天给兄妹俩留下少量的粮票和一些零钱,就去上班了。范三一个人照顾妹妹,每天要做饭洗衣,有的时候实在来不及,只能和妹妹两个人饿着肚子去上学。

范三成绩跟不上了,索性辍学,和一群单亲家庭的小孩混到一起。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管教,缺衣少食,就想着去偷,去抢。刚开始就是为了满足温饱,后来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

1980年,年仅14岁的范三参与一个盗窃团伙,偷盗矿山炸药,被公安机关逮捕。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2)

图|范三(右1)

鉴于他尚未成年,公安机关将他送到了工读学校去学习。因为没有人为他支付学费,他学没上的成,又回到社会继续混迹。

进过少管所的范三也无所顾忌了,只要能吃饱,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干。

1989年,范三因为偷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出狱后12天,就因为聚众打架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1994年,出狱没多久的范三又因为抢劫被捕,被判处了15年的有期徒刑。

2007年8月,范三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2011年,因掩饰、隐瞒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范三对犯罪、坐牢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人到了52岁,已经在监狱里面待了22年。那些成日里跟着他混得“小江湖”们,都称他为“黑老大”。

范三曾对自己立下过一个“目标”:55岁前被枪毙,就完事儿了

而在他第五次服刑期间,家中传来了噩耗,他的父亲因为长期担忧、恐惧,最终郁郁而终,临去前还放不下这个儿子。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3)

图|儿童村的照片墙

范三听说后痛不欲生,这才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

出狱后,为了谋求生计,范三四处打零工,然而回归社会的路并不好走。无论是保安、服务员、快递员、外卖员还是建筑工人,都需要公安机关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有一次范三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工厂打工,刚开始还比较顺利,周围人谁也不认识他,也看不出他的过往。直到有一天,工厂老板拿了一些钱给他,说:“我这儿用不起你。”

范三一瞬间就明白了。

2017年7月,范三在微信上看到了付广荣为4个重刑刑释人员安置工作、筹办婚礼的新闻。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前往沈阳阳光儿童村,去寻找付广荣。

二、“无论什么事,妈妈跟你一起承担”

付广荣是沈阳人,当过厂长,也做过律师,还曾是辽宁省法制教育中心的主任。

她的生活可谓一帆风顺,和丈夫婚姻幸福,工作顺利,生活条件优越,独生女儿在英国留学。

1996年秋天,43岁的付广荣应邀来到辽宁省女子监狱作报告。

一名女囚犯突然奔到她面前给她跪下,哭诉着:“付律师,您能帮忙找找我流落在外的儿女吗?”

付广荣听她说了自己过去,她因为不堪忍受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家暴,将丈夫杀死,被判死缓。付广荣不忍心拒绝她,离开监狱后到处打听她两个孩子的下落。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4)

然而结局让她非常震撼:这名女囚的女儿被拐卖,下落不明;另一个儿子被流氓控制沦为小偷,最终被送进了少管所

付广荣是一名律师,更是一名母亲,她无法对这些孩子无动于衷。

她经过调查发现,在东北三省女子监狱的女囚犯之中,因为反抗家暴而杀死丈夫的女囚有100多名,她们绝大多数被判了死缓。而她们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有的在大街上乞讨,被救助的时候已经饿得胃穿孔;有的寄人篱下,受尽屈辱;有的孩子在校园暴力和邻里的指指点点下走向极端,最终选择了自杀……

付广荣和丈夫、女儿商量之后,将自己购置的律师事务所以80万元的价格卖掉,又拿出了积蓄,到处借款,在沈阳前进乡建立了一个儿童村,将一些女囚犯流浪在外的孩子找回来照顾。

孩子们正式进入儿童村之前,付广荣会去监狱见一见他们的母亲,告诉这些女囚,她会好好照顾孩子,希望她们能够安心改造。

付广荣的理想是温暖的,但照顾这些孩子的过程历经曲折。付广荣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刚刚来到儿童村的时候,一名企业家对他们说:“你们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其实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之中最抵触的就是这句话,但大部分人是根本不能理解的。

付广荣会刻意回避这些,而是对孩子们说:“你们回家了,这里有妈妈,还有兄弟姐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跟你们一起承担的。”

付广荣这么对他们说,十多年来,她也是这么做的。

他们大部分性格暴烈,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学时没少惹事,都是付广荣亲自去学校赔礼道歉。

此外这些孩子因为长时间的流浪,留下了不少毛病,付广荣常常抱着孩子在几家医院奔走,为孩子换洗被吐脏的衣服,一遍遍安慰孩子们,一次次哄他们吃药、入睡。

在付广荣的精心照顾之下,孩子们茁壮成长,到2008年,儿童村已经有了40个孩子,付广荣为了这些孩子,用光了所有的积蓄。

2016年,付广荣三个养子的母亲金丽娟出狱,付广荣在儿童村设宴欢迎她。此时金丽娟的大儿子梁俊杰已经结婚了,为他操办婚礼的正是付广荣。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5)

图|热心的沈阳市民给儿童之家捐献物资

金丽娟跪在付广荣面前,泣不成声:“我没有想到,我这样罪孽深重的人,还能有今天,还有儿子,还有家。

即便付广荣付出了这么多,在2004年,依旧被几家知名媒体诋毁:揭开“付妈妈的慈善假面”,质疑阳光儿童村牟利。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每次谈到,付广荣依旧愤愤不平。

2018年11月5日,付广荣接到联合国反家庭暴力巡回展大会的正式邀请,请她讲述着二十年来的动人故事。她的事迹还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三、“一般人不敢干,你们还会怕吗?”

2017年7月1日,范三第一次见到付广荣,一进她的办公室就喊了一声“付妈妈”,随即介绍道:“我叫范三,我是来投奔您的。”

对于别人而言,“妈妈”可能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词,但对范三而言,这两个字在他10岁之后就没有喊过。

在一个个孤独而又饥饿的夜晚,在一次次被捕入狱的瞬间,他曾一遍遍憎恶这两个字,不理解为什么那个女人将他带到这个世界上,却吝啬给他一个孩子应该得到的母爱。

见到付广荣的那一刻,他将这两个字喊出来,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心理挣扎。

范三53岁了,他外形很高大,是个典型的东北大汉。付妈妈笑着问他为何来这里时,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6)

图|付广荣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付广荣十分动容,将范三抱在怀里,对他说:“儿子,妈妈不会让你再去流浪了,我领着你创业、成家。”

在付广荣的安排之下,范三去了一家名为“妈妈送你去天国”的殡葬连锁门店,这家门店是付广荣专程为刑满释放人员尝试的探索实验项目。她还会给这些刑释人员提供一份大病医保的申请单,告诉他们这是培训的福利。

付广荣相信,这种以公益与企业相结合的路径,更加适合服刑人员的现实情况。她说服一些企业家投资支持,相继在沈阳开设了三家殡葬门店,选址都在比较有名的大医院附近。

也有几个“儿子们”嫌弃,不愿意干,付广荣有自己的一套话术说服他们:“殡葬服务这个项目一般人他不敢干,而你们从死亡堆里出来的,还会怕吗?至少有一口饭吃。生活没有着落的,又愿意向往新生活的孩子们就有一条路。

门店的招牌上除了写有“妈妈送你上天国”之外,还有一行金色的小字:中国首家重刑刑释人员创业基地。

作为一名入殓师,范三的日常工作,就是为亡者净身、穿戴好寿衣,放置进棺材里,再送到殡仪馆火化。同时,他还为家属提供出殡、净宅等一系列的殡葬服务。

面对亡者家属,范三渐渐学会了平静心情,他会道一声“节哀”:“你别担心,不用操心,所有的事都有我们给你跑。我们一切都负责。”

范三进入新岗位还没有半个月,就给付广荣打了个电话:“妈妈,我在医院打开局面了。医生、护士都在帮助我,我也能独立为逝者服务了。”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7)

图|范三工作的地方

一个月后范三已经能在创业店独当一面,担任了创业店组长。

让服刑释放人员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让他们从养家糊口之中去感悟“先生存、后温饱、再发展”太难了,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这个社会对他们有歧视,他们也对这个社会有敌意。

入殓师的工作,让范三明白了生命的尊严,也让他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他不仅为逝者服务,还会为家属解决矛盾。

范三所在“启程店”附近有至少十多家殡葬店,其实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做这一套业务,也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范三胆大、有眼力,也会办事,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每次谈业务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定会将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穿上一身黑色的衣服,以示对亡者和家属的尊重。

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让范三有了识人的眼力见。在乱作一团的亲属之中,他能一眼就认出主事人。根据他的说法:在亲人刚刚去世的时候,家属们都很伤心,这时候凑上去找人谈丧事,谁都会生气。如果一眼就看出主事人,事情就好谈了。

范三的手机是从不静音、关机的,一年365天,大多数日子只能简短地休息几个小时,有的时候一天会接十几单业务。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8)

图|不乘飞机、尽量不打车、简单的饮食,付广荣要求自己过着最低耗的生活

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在医院的高危病房里走动,找机会和家属搭话,问一问病人的情况如何。他这也是附近殡葬店铺竞争下的无奈之举,如果不主动去找业务,很可能会被别人撬走。但这么做,必然会引起家属的反感和嫌弃,范三必须把握好尺度,耐心解释说明。

他刚刚做这行的时候,也会被附近的殡葬店联手打压,甚至会有人来店里闹事。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9)

图|范三感觉到压抑的时候会走上医院天台静思

2018年,范三为了接一个活儿在医院守了一整天,最终成功和家属谈好了价格。一家殡葬店的女老板觉得她抢了自己的活儿,带人在医院门口堵住范三,对范三大骂:“以后急诊就是你的,从今以后我不进急诊,就是你的,你走着瞧。”

放在从前,范三也许冲动之下就会动手,但此时他只是笑呵呵对女老板说:“我得照顾你的情绪。”

女老板一下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场冲突就这样不了了之。

见过“大场面”的范三从不会惧怕这些,只不过这次,他绝对不会“以暴制暴”了,在可以退让的时候,他会选择让一步:“干仗(打架)还得进去,已经几年没进去了。有时候你得控制住这个局面,根本就不需要往上冲。”

四、“你好好引导他,往前看”

范三曾经的“狐朋狗友”不少,真正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发小金子。

金子年轻时偷盗过矿上的电线,导致煤矿停电几个小时,损失巨大。被捕入狱后,判刑21年,减刑4年,最终于2019年1月出狱。

回到老家后,金子的父母已经离世,连房子都被卖了,金子无处可去,整日只能在街头闲逛。

后来,金子来到了范三所在的殡葬店工作,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刚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就在手机的备忘录里面存了不少仪式流程和礼貌用语,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他一有空就会反复背诵。

范三还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告诉母亲自己已经不再恨她了。另一个就是能够成家立室。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10)

图|范三夫妇和付妈妈的合影

2019年5月19日,范三终于结婚了。

这一场集体婚礼在阳光儿童村举办,一共有13对新人,100辆婚车,200桌宴席,2000名志愿者。

这13名新郎,都是重刑释放人员,都有过15年以上的监狱服刑经历,且回归社会后都做了殡葬从业人员。

记者从热闹的人群之中穿过,直接来到范三面前,问他结婚什么感受。

范三说:“就是想哭。”

范三的妻子刘芳比他小3岁,她的前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等到女儿考上大学后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婚事。刘芳是在一档电视节目之中见到范三的,之后主动和他联系,渐渐走到了一起。

黑恶分子的真实故事(38年入狱5次的东北)(11)

图|范三在婚礼现场

结婚这天,刘芳的女儿、父母和哥嫂都来到了现场。范三唯一的亲人是妹妹,在婚礼上,妹妹也是感触良深:“我哥总算有个家了。

穿上礼服时,范三不好意思地摆弄着领带:“不会系领带啊,这辈子也没穿过西装。”范三的妻子刘芳过来给他系好领带,整理好西服。在媳妇儿化妆的时候,范三就站在不远处,时不时看她一眼。

刘芳和范三一样,喊付广荣妈妈,付广荣对刘芳只有这样一个要求:“范三就交给你了,你好好引导他,往前看。”

付广荣认为,犯罪入刑的人,都会渴望自由和流浪,她一直在做的,就是矫治他们流浪的心,让这群特殊的群体,不再感觉自己是“特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