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已经就《十月围城》写过一篇具体的影评,在那篇影评里,我提到了很多人物,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

对比起“小人物”的牺牲精神,其实我更关注于“大人物”为什么也要走上这条道路。

就好像《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作为香港富商,荣华富贵,样样齐全,这样的人,愿意放下一切,走上“牺牲之路”,背后的原因可能才是最值得我们探究的。

根据电影《十月围城》细节,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这三个主要动机:

十月围城以情感充沛为中心分析(从十月围城到无问西东)(1)

第一个:人性的光辉。

在《十月围城》开场第一幕,李玉堂为庆祝自己的唯一的儿子考上了洋人的学堂,大摆宴席,而门外他也让阿四摆起了周济粮食的摊子。

其实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在他身上是有一种人文关怀,是有一种人性光辉的。

就像杜甫在《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中所说的那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玉堂作为受过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商人”,他的心中肯定是有这种向善,肯定是有这种去恶的念头的。

所以不管是对落魄的“刘公子”,还是对自己的下属“阿四”,李玉堂处处都流露出一种同情,都释放出一种善意,这是只属于这个“大人物”心中的光明。

十月围城以情感充沛为中心分析(从十月围城到无问西东)(2)

第二个:大人物更知道国家积弱的苦!

那个时代的大人物,大体都是出过国,留过洋,真正开眼看过世界的。

正是知道了世界之大,正是受够了国家之辱,才对中华只崛起有强烈的遗愿,而李玉堂的经历也是如此,年少时,随父兄留洋经商。

钱是赚到了,但是罪也没有少受,特别是对于那句话他感同身受:“国强则民强”。

十月围城以情感充沛为中心分析(从十月围城到无问西东)(3)

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不管赚多少钱,不管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到头来都是任人宰割,到头来都是任人鱼肉。

所以在电影中李玉堂一向是支持陈少白以及孙文等人的运动的,原因就在于他可能是最急切希望有强大之国,有崛起之国的。

而在陈少白失踪以后,李玉堂自愿担起《中国日报》的重任,甚至不惜与洋人决裂,其实已经说明了他的立场,到底骨子里还是华人之血,到底还是我中国之民。

十月围城以情感充沛为中心分析(从十月围城到无问西东)(4)

第三个:诗书耕读之家。

在电影《无问西东》里也有同样的一个场景,王力宏饰演的贵公子,决定弃文参军,他的母亲千里迢迢赶来,就为了劝阻这唯一的儿子。

可是最后王力宏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以身报国,当时电影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因为他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但是对于这个理由我是不大认同的,太鸡汤了,反而是后来,王力宏牺牲以后,他的两个同学去给他的母亲送信,最后一个镜头扫到大厅里的牌匾“三代五将”。更能反应出王力宏的选择。

十月围城以情感充沛为中心分析(从十月围城到无问西东)(5)

而电影《十月围城》里,不管是李玉堂还是他的儿子李重光,他们之所以会前赴后继的选择这条路,大概也是如此。

诗书耕读传家之辈,更懂得“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乱世之中,大人物看起来更具有牺牲精神,更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