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武之争,谁是胜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传武与搏击大碰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武与搏击大碰撞(传武之争的反思)

传武与搏击大碰撞

一、传武之争,谁是胜者?

2017年4月27日,搏击拳手徐某10秒KO“太极大师”雷某,随之,以“打假”之名,向中国武林的所谓“假传武”、“假大师”发起了挑战,一时风云四起。陆续,丁某、余某、吕某等等,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师”,各自号称代表“传武”登上擂台,结果,输的惨不忍睹。

2020年5月17日,网络上风头正劲的“浑元形意太极门大师”马某,被业余武术爱好者王某30秒KO三次,一时之间,对“大师”,对“传武”的批评之声遍及网络,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而意料之中的,网络之上,迅速又有无数个“某某”跳出来,号称要代表传武向王某挑战,为传武正名。

传武,就这样,被代表来、代表去,没有人问问传武,是否愿意“被代表”。这些“代表”们,无论站着的、躺下的;无论动口的、动手的,都赚足了眼球、赚足了热度、赚足了流量。

这,不是在弘扬传武;这,不是在为传武正名。这,只是一场打着传武的名号,而举行的一场商业炒作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所有的人都是胜利者,无论打赢的、打输的、动口的、动手的、赛事举办方、网络平台,都赚足了流量,赚足了钞票,广大吃瓜群众,也过足了眼瘾、过足了嘴瘾。在这场盛宴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都是胜利者,而受到伤害的,恰恰只有“被代表”的传统武术本身。或许,还有在心底默默流泪的,真正的传武爱好者。

二、传武,为何不能“打”了?

任何事物的诞生、发展、衰落,都有它的时代背景。传武具备实战能力吗?这一点,毋庸置疑。传统武术,是人类为了生存,在战争中磨练出的一门技艺,怎么会没有实战能力?现代练传武的人为什么实战能力不行,还是时代背景的原因。

古人练武,一是为了生存,在混乱的时代保命;二是为了生活,不管是入官府还是入绿林,不管是保镖护院还是开馆授徒,最不济还可以街头卖艺,都可以谋一口饭吃。而在现代社会,一来,人们不再需要为了活命而赤膊上阵;二来,想以武谋生也越来越难。所以,武术也就渐渐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只有专业队的队员,不管是竞赛套路还是散打搏击,因为有赛事,有收入,还能当成一门职业。其他90%以上的习武者,只能沦为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者和专业队员的差距有多大,从训练时间上就能直观的看出来。业余爱好者每天上班工作的时间,就是人家专业队员训练的时间。业余爱好者中,能够每天早晚拿出一个小时来训练的,就算是相当有毅力的了,大多数只有周末的练习时间,还有更多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是三天打鱼两个月晒网。这样的训练强度,怎么能和专业队员相比。

再从训练内容上来讲,业余武术爱好者大多只是练习武术套路,而武术套路,只是传统武术训练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传统武术中有练法、演法、打法,现代人所练的各种眼花缭乱的套路,只是表演性质的,它也能起到一定强身健体的作用,也能起到一些增强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的作用,但不能和实战直接挂勾。

武术历来讲究一胆二力三功夫。力是什么,不单指力量,而是指格斗中所需要的各种综合性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爆发力、抗击打能力、耐力等等。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实战。实战能力是打出来的。格斗中所需要的各种身体素质,可以一个人练出来,而实战,却不是一个人的事。那种孤身一人,在深山老林中练出绝世武功的桥段,只存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真正的实战,一个人是练不出来的,必须有陪练、有对手,一点一点的给你把实战能力喂出来。在专业搏击队中,教练可以根据队员的特点,给他安排不同身高、不同体重、不同技术特点的对手,去磨练队员的实战能力,这一点,是业余武术爱好者所不具备的。

所以,传武能不能“打”,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是“能打”的传武正在或已经失去了他生存的土壤;二是人们不认可竞赛套路和竞技散打是传统武术;三是人们寄予厚望的民间传统武术练习者,因为现实原因,无法复原传武的实战能力。传武的出路在何方,需要多方人士,共同思考。

三、传武,丢失了什么?

人们,一直在追问传武能不能打,一直在追问传武和现代搏击谁更能打,却少有人思考,传武的“魂”还在吗?

什么,是我们心目中的武术?什么,是我们心目中的武者?那个让我们魂牵梦系,让我们执着一生的武术,仅仅是一个“打”字所能代表的吗?

老一辈一代代传下来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品德。老师父收徒,先看人品;老师父教拳,先教武德;老师父言传身授的,不仅仅是武术的技能,还有做人做事的规矩。不得争强好胜;不得好勇斗狠;不得恃强凌弱;不得……等等。看看现在那些天天在网上叫嚣,号称要代表传统武术的大师们,如果按照过去老师父们的规矩,早就该开出师门了。

我们喜欢传统武术,我们听老一辈武术家的故事,我们看武术的影视文学作品。在这些故事中,在这些作品中,吸引我们的,是眼花缭乱的打斗,而真正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主人公的侠义和热血。生活窘迫之中,洁身自好;艰难困苦之下,自强不息;个人荣辱面前,云淡风轻;民族危亡之际,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而不悔。这,才是武术的精神;这,才是武术的脊梁;这,才是让我们魂牵一生的武术情怀之所在。“打”是传武的“身体”,而这种精神,是传武的“魂”。魂如果丢了,就算找回了身体,那也只是行尸走肉,一个躯壳而已。

相对于武“打”的丢失,武“魂”的丢失,才是真正的悲哀。不要被乱花迷了眼,不要被乌云遮了目,让我们去找回那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武术,去找回那个,不管练或不练,却一生都在梦中,挥之不去的武术吧。

《守默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2020年6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