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建筑群形成的三个时期(外滩有座曾以平均层高)(1)

“万国建筑群”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这片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群”。如今已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堪称“网红打卡景点”之一。今天来了解一下外滩29号——外滩平均层高“第一”的大楼。

外滩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的是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高3层,虽然这幢大楼在建筑体量、规模上并不显著,但其在上海乃至全国近代建筑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大楼还是外滩唯二带有法国巴洛克风格特征的古典主义建筑。

大楼于188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获得金融文化遗产称号。

大楼诞生:

外滩29号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是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唯一一幢由法国人出资建造的大楼。

1899年,东方汇理银行开设上海分行,起初行址设在上海法租界内,后购得外滩29号房产并于1911年迁入。银行取名东方汇理寓意是法国在远东的贸易结算和汇划,所以在银行拆旧建新后,大楼因此得名。新大楼于1914年投入使用。

东方汇理银行作为一家国际性银行,其业务范围广泛,也成功地为一些大型项目提供过融资服务,是世界五大船舶融资银行之一。

据了解,当时的东方汇理银行有几个著名华人买办,第一任为朱云佐,是求新造船厂创办人朱志尧之弟。朱云佐去世后,经马相伯、马建忠兄弟向银行推荐,由朱志尧接任。抗战时期,上海的租界成为“孤岛”,粮食须从印度支那半岛等地进口,东方汇理银行买办王蓉卿,曾帮助挂意大利旗的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运输安南米到上海,大发其财。

该行还曾被批准为“指定银行”,代理中国银行买卖外汇,并代办国外汇兑业务。

发展历程:

1956年,东方汇理银行申请歇业,上海市房管局接管了大楼。外滩 29号也由此更名为“东方大楼”,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

1995年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响应上海政府重建外滩金融街的号召,通过置换的方式取得了外滩29号的使用权,并于1997年将上海分行迁入29号办公

大楼于2010年启动保护修缮工程,对建筑外立面、室内大厅等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了保护修复,还原了历史建筑的风貌。

建筑风格:

外滩29号虽位于外滩西端,且在外滩建筑群中是“小个子”,看似不显眼,但其平均层高达7米以上,使得大楼成为了当时外滩建筑中的平均层高之首。

大楼二、三层原为银行职员公寓,以“回”字形平面布置,中央为采光天井,为职员公寓提供自然采光,同时通过一层玻璃天棚为营业大厅提供自然采光,这种样式为当时上海的许多银行建筑所常用。

曾有建筑专家评价称,这座大楼是上海少见的纯正的法国建筑。有空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