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变幻万千,春华秋实、酷暑寒冬,却各有各的精彩,诗人们也总能发现创作的题材。盛夏时,茂密浓阴、处处蝉鸣,虽然感觉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令人烦躁,但又觉得若少了它,也就缺乏了一种情趣。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1)

诗人经历不同,对蝉鸣的感受也各异,晚唐诗人许浑曾惆怅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抒写了世事的沧桑、内心之愁闷;而杨万里却认为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描绘了清新别致的闲居生活。

北宋一位诗人也曾在诗中涉及蝉鸣,却是另一番景象。下面介绍的是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吟出一首佳作,最后两句彰显出超凡情怀。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2)

书河上亭壁

北宋:寇准

蝉鸣日正树荫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寇准是北宋大臣、诗人,《书河上亭壁》共有四首,分别抒写四个季节的景象。这首诗描绘夏日之景,诗的大意是:烈日当空,蝉鸣于树荫浓密之处。独自拄着竹杖,一边避暑、一边吟诗。喜欢伫立水边,细细欣赏天空里漂浮不定的野云,不经意间就在水中耸起奇峰。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3)

夏日景象非常之多,但由于烈日炎炎,人们挥汗如雨,最容易注意的却是茂树浓阴。首句就展现出盛夏的标志景物,“蝉鸣日正树荫浓”。 灼人酷暑、急促蝉声,烘衬出一种噪人的氛围。

“树荫浓”三字,依然描写酷热难耐,因为只有在夏阳炎暑之中,大家才会感到树荫之浓。宋代的苏舜钦就曾赞美,树 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参天的大树、浓密的树荫,不仅可以提供休息场所,还能让人静心,减少烦躁之情。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4)

次句加入了人的元素,主人公隆重出场,“避暑行吟独杖筇”。 虽然处在酷热燥人的日子里,诗人却表现得非常镇静。他手执竹杖,独自行吟避暑,令人想起很多隐士的淡泊情怀。

寇准本是小小县令,后来能够担任宰相,而且为国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说明他不愧为栋梁之才。不仅如此,他也能屈能伸,任运随缘,即使被贬雷州,也不失坦荡襟怀。

筇,即竹制的手杖,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已经年老体衰。读者不仅可以记起东坡先生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能想到陆游的“跻攀伴我惟枯筇”,都表达了一种心境淡然、勇于进取的精神。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5)

诗人正独杖行吟,忽然抬头望见天上的白云,于是更有感怀,“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浮云来去无踪、漂浮不定,正暗喻诗人几度沉浮的宦海生涯。诗人把自己比作“野云”,正彰显出一种清高不俗、独立不羁的精神情操。

看完浮云,诗人又低头欣赏水中的倒影,“耸奇峰”三字,传达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倒映水中,显得那般奇伟和梦幻。诗人历经坎坷,阅人无数,看遍世间百态人生,所以对自己遭遇的挫折早已不放在心上,早已抚平了零落无依之感。

寇准的诗10首(寇准盛夏时闻蝉观云)(6)

寇准的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风景,作者欣喜酷暑中可以有遮阴的大树,也不嫌鸣蝉在耳边搅扰,却彰显出不俗情怀。作者一边纳凉,一边在亭壁题诗,抒写了对“野云、奇峰”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心中恬淡之意。

生活里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就像那漂移不定的白云,又似水中变幻莫测的倒影。寇准以这首诗告诉人们,人生要坚持明确的方向,也需脚步坚实,不随波逐流,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