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应届生求职网,了解更多求职信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学商科就业方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商科就业方向(商科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解答)

大学商科就业方向

关注@应届生求职网,了解更多求职信息

本文共5625字,预计阅读需5分钟

“金融行业好赚钱”

有多少人在专业选择、就业选择时有这样的认知

  • 而在真的找工作的时候拿着文凭却没了方向,是做券商还是银行?

  • 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 四大值不值得?

  • 海外留学归来发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大家在找工作时内心总是有无数的迷茫 犹豫 纠结,来看下应届生求职网bbs里相关从业人员在接触众多学生求职案例后的心得和建议解答。

    以下内容转载自应届生求职网论坛@xl285110132

    平时总是帮学生到应届生论坛翻资料

    今天也回馈一下这个平台

    记录一些心得和感悟,大家可以看看作为参考

    01

    学历鄙视链存在,而且愈发激烈。

    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本科从99年开始扩招,本科生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清北复交,华5高校,你大爷依然是你大爷,优质企业优质岗位百分百第一时间到这些企业做校招,这些学校的本硕依然竞争力很强

    你说你的学校也是985也是211,只是地方有些偏?对不起,企业和HR都想省事,节约资源成本人力成本。如果人家卡学校卡学历那也没办法,毕竟有足够多优秀的人也都挤破头在争好公司好职位。

    02

    海龟硕士优势逐渐下降。

    各国学校都知道中国学生有钱,很欢迎大家去上学消费,硕士的标准比本科标准还低,像是澳洲的学校你连雅思不到6均分不到85,都能申到悉尼这种排名很高的学校,大不了你多上半年预科班,多交给我点钱。

    海龟的实际含金量和鄙视链:北美usnews top30>英国G5 下面那几所知名商学院 港三所>东大,南洋理工,新国立,欧洲顶级商学院>英联邦那些所谓的QS排名虚高的院校 澳三所>其它。

    标准来源于行业认知,HR态度,校友圈力量。仅做参考,纠结时别以我为准。

    另外,为什么HR越来越喜欢985研究生而不是海龟?简单来说就是985耐操,皮实。更熟悉国内市场和环境。

    03

    社会上一大批求职机构还在教普通学生进MBB,进中金进华兴资本。如果你不是最顶尖院校的学生,现实一些,务实一些。

    极少数在行情好的时候入行,后辈们都想复制他们的成功。

    但是我认为是时势造英雄,没赶上好时候大家都很难受,哪怕那些大金融机构的人也都很辛苦,现在根本不缺什么分析型人才,缺的是有资源的人才。早早接受现状对大家的职业规划有更大好处。

    04

    职业规划里到底要不要考虑年纪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一定要有个明晰的年龄的概念。

    很多小孩总觉得自己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试错。

    那也难免,大家读完本科或者硕士出来顶了天也就二十四五岁,还年轻。

    但是这不代表大家可以无限制地试错。

    一个人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区区三四十年,你有几年可供蹉跎?

    很有可能你在年轻时浪费的那几年,就是你以后有可能成长为职业生涯顶端本该最辉煌的那几年。

    最关键的是,用人单位对年纪大一些的人容忍度逐渐降低,男生在30岁以后换方向换行业成本太大,女孩子风险更高一点。

    见过了好多本科时期很优秀的女孩子,进入一线机构一线企业工作了几年后,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就出国读mba或者master,结果回来以后,发现就业市场和自己本科时相比严苛太多了,而自己也因为到了适婚年龄的问题被HR一再为难。

    所以大家在给自己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年纪的问题。

    05

    走上社会你就发现一个现实,职业发展这种东西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很多外资机构把自己的对外披露的晋升路径做的金光闪闪特别美好,好像只要你进来了之后按部就班的就可以升职加薪变成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实际情况呢?

    你凭借多年一线经历被提拔成为部门经理级别后,想要再往上升靠熬已经熬不动了,需要你身边的资金或者项目资源给你带来加成。

    有些内资企业更狠,动不动就要干掉三十多岁的中层,给下面的小年轻腾位置,让他们加班加得更起劲。

    至于已经加不动班已经有家庭的人,其实对企业来说性价比很低了。现在外资其实都一样,四大是公认的培训体系完善晋升路径透明,这几年行情不好也在想着法子怎么压榨年轻人。先是在家加班,后来逐渐很多分所的ot都被吞了。你干了一两年熬不动走了,正好一大茬新的应届生嗷嗷叫得来了,还便宜,还熬得动。

    所以社会是很现实的。

    06

    看了前几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我太悲观了,把年轻人说的一点出路都没有。但我一贯以来的态度就是,学生一定要抛掉学生思维,务实一点

    举个例子,很多学生从心底里抵触销售岗,甚至就在投金融机构时,对公销售这一类可以积攒人脉的岗位都拒绝。

    原因就是觉得销售要豁出去面子,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但是实际情况就是一个行业发展得好的话,来钱最快的一定是销售岗,凸显能力的也是销售岗。

    电视剧《安家》里一家房屋中介,一个985硕士,一个985本科。这房屋中介甚至都不是大房企旗下的销售公司。这情况在大城市已经是常态。可说给学生们听,又有几个能接受?

    现在随便抓来一个财经金融经济类的学生,说出职业目标十有八九是不做销售,不做枯燥的财务,想去咨询,二线勉强可以考虑;想去投行或者行研,想去九大投行想去中金。

    这类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看到一个双非本科跟我说这种话我心里腻歪的程度让我连解释都不想多解释了,一句加油让他自己去闯吧。

    07

    世界500强牛不牛?title是有了,但是在国内薪资都跟不上了。

    一些学生费了老大劲进入一些外资企业的非核心职能岗,一看薪资就7、8k的水平。有的外资更省事,直接把职能岗位全部外包了,自己不问事,省钱省心。

    反观一些央企旗下子公司,虽然普通职能岗都要求211研究生起步,但薪资全部很能打,五险一金交全。目前来看整体行情,还是国资委大腿更粗一些。

    08

    为啥现在签合约都是密薪制?

    很多大集团大企业大机构人太多太复杂,内部薪资管理太混乱了,完全没有办法理得清。

    连四大都出现倒挂现象(19年某地某分所第二年入职的起薪随当地标准统一调整,比前一年入职的第二级别的薪资还高)。

    最近在整理各银行的薪资水平,整理的快崩溃了。

    各银行薪资标准天差地别,同家银行各地水平天差地别,同地区不同支行薪资水平天差地别,同支行不同业务薪资天差地别,同支行同岗位薪资都有可能不一样。

    我们大量问了学员和在职员工,标准完全不一致。

    有的柜员起薪就三四千,有的起薪一年就12万。再加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更是乱得头大。

    所以你找到薪资高的好工作,不一定代表你多牛逼。你命好,正好分配到绩效好的分支机构或者部门。很多跟你差不多水平的被分配到不同部门的,可能薪资只有你一半还低。你们看看现在银行跟你签劳动合同,薪资那一栏全是空着的,每个月发多少员工心里完全没数。

    答疑解惑时间

    看了楼主讲的第6条真的深有体会,我就是读了多年财务后才发现销售类岗位的好。

    但是让我转行销售类岗位又是真的没信心,本科税务研究生会计,几段实习不是财务就是行研,和销售一点边都不沾。自己又比较恐惧销售类工作那种社交环境,不愿意跳出舒适圈。

    不知道今年秋招被职能类岗位的竞争“毒打”以后会不会被逼得转向销售类岗位……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说的好转行是指本科,跨专业就业很常见。你既然已经研究生了就在本专业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快秋招了,财务、审计、税务、包括财税咨询的岗位都海量投一投,最不济也能找个起薪没那么高但是以后好跳槽的会所或者税所的机会。内资互联网公司和外资的快消、化妆品公司的财务岗起薪都不差,好好争取一下。

    去四大做审计和税务咨询也很好。其实财会岗位还是不少的,只不过竞争激烈而已。你广泛投递,不要投了三四十份就觉得够了。去年秋天我带的孩子最多的有投了两百多家的。今年春招更离谱,一个澳洲的男生投了六百多个岗位,都做好了记录和时间表。

    秋招是个大工程,也是很重要的人生节点,好好准备一下。

    楼主说得太真实了!另外为什么60后一再延迟退休,就是他们手握着把核心的社会资源,迟迟不给也没有办法给后辈让道。特别是90后,及其排斥销售、商务岗位,拼技术又拼不过80后,拼项目经验也赶不上好时代了。

    商科最好就业的时代2016-2018年,早就过去了。论坛隔壁有个特优秀的楼主top投行客户经理岗位也才15万,还是6000底薪绩效后发,可想而知行研分析之类的岗位也高不到哪里去。

    现在企业都很实在,管培按照最高要求招,招进来先去一线干一两年,吃不了苦没有落地经验就相当领导是做梦。

    经济和技术发展都是有周期的,行情不好的时候就稳住,苟住,等待下一波风口。

    目前普遍期待的是5G和AI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带动相关产业链。当然最香的肉还是轮不到商科。

    论坛里随便逛逛,没想到遇到这么一个宝藏帖子,对于马上要秋招的我来说真是很受用了。

    本人211硕,目前有两次500强财务的实习,昨晚参加了腾讯财经线的笔试,被虐到怀疑人生,真的觉得自己超级垃圾,一无是处。今天又有一个电话面试,本来以为自己的实习经历还算拿得出手,结果hr说我实习经历过于简单。这两件事真的让我在好好反省自己,可能还没到中上游水平,然而已经投递的暑期实习全是名企和四大,眼高手低真的好可怕。

    岗位选择上,因为我本科财管,硕士读的会计,cpa也考了两门了,总觉得学了这么久,不干财务,干啥呢,不白学了?但是现实真的像楼主说的那样,很残酷,难啊。

    我现在真的很迷茫,说实话很想进四大,甚至想一直待在四大,但是也不是很有信心……

    想请问一下楼主,一般求职的应届生实习经历都是怎样的啊?我真的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四大审计肯定是更看重审计经历的。你如果之前有一两段在大所(不一定是四大,内资所也ok)的年审经历,把握就大很多。

    至于腾讯财经这样的单位,由于互联网行业平台大,企业名声带来的商誉价值高,竞争激烈是极其正常的。

    你如果只有财务的实习当然可能被说是经历薄弱,能够去四大审计 投行或者咨询的实习经历在腾讯的HR来看应该属于正常标准。

    不过按照你现在的情况,投审计没什么太大问题,很快提前批就开始了,你多投投。

    另外多考虑一下各地的国企和央企旗下的子公司,今年响应国家号召招人都多了,而且能进去虽然发展路径没那么明朗但是薪资待遇什么的不会太差。尤其是一级子公司以上的财务岗位也能拿到10K以上,五险一金也足额交,挺不错的。

    即将赴美读研~在选校纠结中!有留美意向但也怕找不到工作回国后排名会影响~

    现在在US news综排11(qs30内)的金融硕士项目和综排40(QS400 )的MA项目(可以读data或者mkt)中做纠结~两者都是STEM,将来不是很想从事券商基金等纯金融的工作哈哈 更想去互联网/泛娱乐外企(迪士尼)或者国内企业(哔哩哔哩)工作。

    如果回国 不排除可能先去申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零做起 再跳去喜爱的公司~

    想法很不成熟 也想听听楼主的建议~拜托啦

    我大胆估测第一所学校是约翰霍普金斯。虽然他们金融很水还好申,我们总是拿着个学校给我们学生做保底,但是你架不住学校综排高啊。这个学校就是所谓的万金油学校,回来各大金融机构都认,都当做目标院校。

    另一所院校别考虑了,虽然我口口声声说QS排名太主观不重要,但是还会有一些公司拿QS做参考,100开外的不考虑。所以你去第二所院校风险太大。理智一点,去排名高的!你不会后悔!

    理科硕士怎么办呢?学基础学科,女生。几乎没有什么对口专业了,除了做老师,您对跨行有什么建议吗?

    第一、问你硕士导师,你的师哥师姐们去哪里就业的。

    第二、去搜你们学校官网研究生院,是否有毕业报告。

    这个是针对普通人的方法,你如果是个乖乖仔,基本很难跳脱出这个范围

    想问下英专有什么新的出路吗?感觉除了英语外,没有其他专业背景,大家就业的方向基本就是翻译、教师和外贸了。

    坦白说,我没有更好的意见。对英语有需求的商科岗位一般会喜欢招英语好些的海龟。

    感谢楼主的分享 受益匪浅

    本科某211财经院校,因为考研失败错过了校招,由于不是应届生,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内审的工作,但感觉和当时校招的同学还是有落差,想去试一试老家的农信社。

    一般地方性的银行或者信用社还是很吃关系的。先别急着跳槽,让家里亲戚朋友帮你打听一下有么有坑位,薪资待遇如何。

    211院校去农村信用社学历肯定是够的,以后能不能过得舒服就看家里资源关系了。

    楼主好,最近非常烦躁,准备找实习,背景欧洲商业分析硕士,但是经历单薄,去不了银行金融科技,也去不了大厂商业分析,不知道如何前进了。

    目前找的实习都是一些小企业市场部,小厂运营,地产公司市场研究之类的。。。银行没有报,感觉地方银行都是营业厅,没意义,这个想法会不会太幼稚?你觉得这个投递方向可以吗?谢谢翻牌

    如果想在本专业继续发展下去就自己补一补一些数据抓取语言 sql python 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开源资料。将技能水平提高后再投金融行业大数据类岗机会要大一些。

    如果已经学不下去了,就投一投金融机构的对公销售、渠道销售等岗位,不过对人沟通交流能力要求挺高的,有一定资历之后也能积攒许多人脉。

    楼主您好~我是即将去帝都某财经类211读金融学两年制研的女生,本科也是这所学校金融专业,目前0实习经历,认真翻看了您所有的解读,感觉自己的学历背景和实习经历在金融行业内竞争力稍弱。

    目前有三个打算:

    一是完全脱离金融行业,研究生期间考教资回家做中学老师

    二是读金融学博士,尝试往大学老师的方向发展

    三是仍然在金融行业里,只读到硕士

    但是考虑到本科0实习经历0证书,一年时间不一定找得到两段质量很高的实习,明年现在又要秋招,时间紧迫,我又该如何规划?

    (我没有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想法,最高目标是二线城市,想进体制内,重视安稳,想过比较安逸的生活)

    帝都的财经211就那两所呗。你说完全放弃专业知识去当中学老师,我都替你惋惜。给你俩建议:

    一个是现在的导师有没有师门资源推荐去读博的,一般研究生导师都喜欢让学生往学术性质发展,你问问看看能不能去更好的院校去读博。

    另外一个是让家里人帮你打听打听,家乡附近有没有高校是刚刚专升本的,这时候这种高校招人不一定非要博士,以你的学历从讲师助教开始一定绰绰有余。前期薪资肯定不高,但是可以谋求内部职称发展,日后收入和在当地的社会地位都很不错。

    另外你读的应该是专硕吧,学校应该推荐实习的吧,你如果想备战秋招,也可以厚着脸皮和导师求求关系,年复一年的学长学姐肯定都进金融行业了,师门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平时脸皮薄一点也就罢了,到人生关键节点了一定要豁得出去。哪怕你不想去高压的金融机构,拜托导师看看有没有大型央企的金融类岗位招人的帮你推荐推荐。

    (未完待续)


    往期推荐

    是不是失去应届生身份,就再也找不到好工作了?

    求职难题:企业 vs 体制内?我还是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无领导面试误区是什么?笔试用哪个浏览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