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作为一个少年得志英雄的典型人物,在民间一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这个角色,但也对他的性格也都不会100%认同,当然这样一个虚构出来的文学角色,能够引起这一切,只能说明人物塑造的成功,而人物成功的秘诀,其实无外乎是还是没有脱离现实。罗成就像一个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的优秀年轻人一样,才华出众的同时,也难以避免骄傲、狂妄、刻薄等问题。正所谓人不轻狂枉少年,更何况罗成年纪轻轻就几乎天下无敌,又有北平王罗艺那样的父亲?所以,小说中的罗成,为达目的心狠手辣,不计代价的一面,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特别是他在帮助瓦岗兄弟,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时,对自己的义父,双枪将定彦平的处理,让很多人心寒。按照有些版本的说法,罗成的名字都是定彦平给取的,可见定彦平对罗成的感情,但罗成在定彦平那里学会了破阵克敌之法后,直接打败了义父不说,还要逼死老将军,这一点就让很多人看到了罗成的缺点。

罗成和杨林对打(罗成乔装斗杨林)(1)

当然,这一切都是小说虚构出来的,有些版本,不想让罗成的形象如此“不堪”,所以就隐去了定彦平这个角色,只让罗成直接面对杨林,破阵救瓦岗即可。但即便如此,罗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跟杨林动手的,虽说杨林跟罗家的关系,没有定彦平跟罗家那么“铁”,可身为靠山王的杨林,好歹也跟北平王罗艺有些交情,更是同殿称臣,而当时罗艺还没法公开反对大隋,所以罗成一旦跟杨林动手,那罗家就会因此背上勾结瓦岗的罪名。但问题是,杨林并没有见过罗成,只要罗成不说自己的身份,杨林又怎能找罗家的麻烦呢?

罗成和杨林对打(罗成乔装斗杨林)(2)

这个问题很好解答,因为罗成上阵,必使罗家枪,而身经百战的杨林,一看对方这个年轻人,能将罗家枪用这么好的话,自然会联想到,此人就是罗成。所以,想要让罗成对付杨林,还必须动一番脑筋。于是,小说中设定了瓦岗军师徐茂功派王伯当搬兵的情节,为的就是给罗成打马虎眼。因为王伯当闯出杨林对瓦岗的包围圈时,他跟阻截他的隋朝大将杨明远,也是杨林的八太保,放出了口风,说自己要去秦琼的老家,请秦琼弟弟秦叔银打破杨林设下的一字长蛇阵。

罗成和杨林对打(罗成乔装斗杨林)(3)

关于“秦叔银”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小说创作者,在罗成逼死定彦平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因为在罗成斗定彦平的故事中,罗成乔装改扮,称自己是瓦岗山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弟弟程咬银,所以老艺人选择了这个“银”字,但是为了和之前的故事区别开,便安排到了秦琼的身上,因为秦琼字叔宝,罗成就可以当“叔”字辈的人,两者一结合,秦叔银就这么编出来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对历史常识的误读,从古至今,家族取名字,经常会用一个“泛字”以代表其辈分,但是不可能用“伯仲叔季”这些字,因为这些字都是长幼排序用的,不会成为名字中的通用字。只有《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的很多儿子们,叫“姬叔X”,因为传说中文王百子,伯仲叔季实在不够排的,所以都有这个“叔”字,但是秦叔宝和秦叔银之间,就实在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可这在小说中,就不是主要问题,反正罗成的假名字已经造势成功,等王伯当请来罗成后,他就可以用这个名字打杨林,多少可以让罗家摆脱些麻烦。

罗成和杨林对打(罗成乔装斗杨林)(4)

等罗成跟王伯当来到瓦岗后,破阵是他的唯一目的,简单准备一番,乔装改扮后,罗成一马当先杀入一字长蛇阵中,好一个冷面银枪俏英雄!在隋军大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杨林手下一共有十二家太保,看到这样一个强敌前来破阵,当然要奋勇阻挡,以立战功,结果罗成大枪一抖,瞬间挑落八家太保,吓得另外四人,赶紧回去跟杨林报信。靠山王一听,来了这么一个狠角色,立刻亲自上阵,二人话不多说,举兵刃就打。没过几回合,杨林就发现了对方这个“秦叔银”使得的是罗家枪,便开始怀疑到了罗成头上,直接问他,是否是罗成?罗成当然要否认这一点,于是杨林追问,既不是罗成,为什么会使罗家枪?罗成只回答了一句话:“我哥哥秦琼会使罗家枪,我这是跟他学的!”杨林听了这话,虽然有些道理,但还是将信将疑,可是在两军阵前,最怕分神,罗成就趁着杨林走神想自己是谁的时候,一枪扎在了靠山王的腿上,杨林负伤吃痛,败下阵去,一字长蛇阵就此告破。

罗成和杨林对打(罗成乔装斗杨林)(5)

应该说罗成乔装斗杨林,杨林一眼认出罗家枪,质疑罗成身份时,罗成用秦琼秦叔宝传授自己罗家枪为借口,让杨林分神,并且刺伤杨林的故事,并没有罗成挂帅瓦岗,安排五虎将破阵,自己谎称程咬银,逼死定彦平的故事更加精彩。换句话说,不那么刻薄的罗成,远远没有大家印象中那个“罗成”能可信,而且老乐刚才也简单分析了,故事中不合理的设定,比如“秦叔银”这个名字,而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罗成这种角色正是因为他的“不完美”,才会更受欢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