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丕被“禅让”为魏国皇帝,

到曹奂被迫“禅让”皇位给司马炎,

曹魏政权一共历经了5位在位皇帝,

历时46年。

其中,曹丕大名鼎鼎自不必说,

曹叡也名声在外,褒贬不一。

其后大权落于司马氏之手,

皇帝的任免再也不由曹氏所控制,

“傀儡”、“人偶”成了曹魏皇帝的代名词。

但在了解了其中一位小皇帝的生平后,

我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就是曹魏第四位皇帝,

仅仅活了十九岁就英年早逝的高贵乡公,

曹髦。

三国志中的曹操的战历(只当了5年半的曹魏小皇帝)(1)

↑ 曹魏历代皇帝世系表

1.

身份低微的庶子

按照当时“嫡长子”为储的规矩,

曹髦是没资格当皇帝的。

然而第二任皇帝曹叡儿子全部早夭,

其养子曹芳继位后又因为不听话,

被司马师废掉了。

这时候,新皇帝人选就成了问题。

司马师根本没把这个边缘地区的庶子放在眼里,

在太后的建议下,他衡量再三:

“算了,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就让他当吧!”

于是,年仅十四岁的曹髦,

就从出生地东海国来到了洛阳。

2.

自称“臣子”的傀儡皇帝

很多孩子十四岁都还是个“儿童”呢,

但曹髦不是,

他对自己的处境门儿清。

到了洛阳,

群臣请他住在前殿,

他说:“前殿乃先帝寝殿,不敢越矩。”

群臣奏请他以天子之礼入京,

他却下车答拜百官,

说:“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

到了止车门,

群臣下车,曹髦也要下车,

大臣们说:“您是皇帝,可以乘车进去。”

曹髦答:“我受太后征召而来,不敢逾矩。”

从接到京都送来诏书的那一刻,

曹髦就对自己的定位一清二楚。

“皇帝”不过是别人利用他的称呼而已,

他真正的身份,是大BOSS手里的一枚棋子。

三国志中的曹操的战历(只当了5年半的曹魏小皇帝)(2)

↑《三国演义》中的曹髦形象

3.

势单力薄的“改革家”

虽说他只是一个傀儡,

但既然有“皇帝”这个称号,

手中就还是有一点点权力的,

曹髦就利用这点极其有限的权利,

努力为国为民做好事。

第一件事是节约后宫开支。

登基后不久,曹髦就下令:

后宫节约开支,禁止奢侈浪费。

这就与他之前的两位皇帝孑然不同了,

曹叡骄奢淫逸,生活腐化自不必说,

曹芳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就导致魏国国力衰微,

百姓生活更是难以为继。

曹髦做不了太多,

但管管宫中事物还是可以的,

于是以身作则,勤俭节约。

第二件事是安抚军士烈属,取消连坐制度。

曹魏一直执行的是“军士世袭制”,

也就是一个人当兵,

以后的子孙后代必须得有人当兵,

而且军士上前线杀敌了,

所有的家属要在魏国当人质,

只要军士逃跑或者投敌,

一个结果:所有家属连坐!

曹髦对此深恶痛绝,立刻着手改革:

军士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叛逃,

家属不必连坐;

若军士在战场上不幸阵亡,

家属还能得到抚恤,免除一年赋役。

就看这些举措,

我们就能看到曹髦真正是一位“仁君”。

4.

视死如归的“孤勇者”

想当仁君的曹髦很痛苦,

以上的举措是他能做到的最大改革,

其他的事情不是他不想做,

而是做不成。

除非,把权力从司马家完全拿回来。

公元260年,

曹髦叫了几个平时在朝廷上看上去比较拥护曹氏的官员,

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意思就是:我要夺回属于我的权利,你们帮不帮?

感情上说,这几个人可能想帮,

可理性上他们知道,曹髦根本赢不了。

于是,有人就去报信了。

曹髦一看,除了孤军奋战再无他法,

于是带着手下的护卫和太监们一块儿冲向了司马家。

几百人对上手握数十万兵权的大将军,

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一个投机分子直接用长毛把皇帝刺死了,

这个“孤勇者”带着一身骄傲,

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看似不完美,

却无愧于天地的句号。

三国志中的曹操的战历(只当了5年半的曹魏小皇帝)(3)

↑ 纪录片《园林》中的曹髦,我心中最有血性的曹髦

5.

可惜生在帝王家

孙盛在《魏氏春秋》中这样评价曹髦:

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

曹髦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绝对称得上上乘。

他擅诗文,

《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

还创制了九言诗,

他好辨学,

曾在太学与群臣就《易经》、《尚书》进行辩论,

还著有《春秋左氏传音》。

他通绘画,

绘有《祖二疏图》、《盗跖图》等,

还有人评论他是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

这样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人,

若是生于寻常世人之家,

或许也能因为文学造诣流芳百世。

只可惜他是公侯之子,

又被权臣当成了操控朝政的棋子,

何其悲也!

但他依旧是值得敬佩的。

6.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我查阅了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包括陈寿、王勃在内的许多名人

都提及了他的一个缺点:

性子急!

这意思好像是,如果他等一等,

不要这么鲁莽行事,事情就会有所转机。

唐高宗李治更是说了令我难以相信的观点:

如果那几个大臣不告密,

曹髦可能就刺杀成功了。

为此,我只能呵呵一笑。

百人杂牌护卫对抗数万正规士兵,

无实权的傀儡对抗有实权的权臣,

以卵击石的道理,聪明如曹髦如何不懂?

可他依旧选择了拼死一搏!

很喜欢网络上对他的一句评价:

他确实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争百分之几的机会。

作为世子,他有文采有才气;

作为皇帝,他有理想有抱负;

作为曹家的后人,他有血性有胆识。

他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

进行了一场胜率 不到1%的豪赌。

赢了,或许能留名千古;

输了……

输了,他被司马昭抹黑成一位“情性暴戾,日月滋甚”的皇帝。

史书可以抹黑他,

但真正的历史不会忘记他。

曹髦,

这个仅仅活了19岁的小皇弟,

实在令人敬佩!

三国志中的曹操的战历(只当了5年半的曹魏小皇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