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之一,从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成为刘备义弟开始,就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葭萌关夜战西凉战神马超,巴西江州生擒严颜,长坂坡桥头上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一战?“,吓退百万曹师,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刘备伐吴的时候,令张飞由阆中率军会师江州,临行之前却被帐下叛将张达、范强所杀,年仅五十五岁。

在张飞被叛将所杀之前以忠勇著称,曾镇守阆中长达7年,不仅在此保境安民,更击退张郃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甚至拓增刘备方领土,在当地名望颇高,因此乡人为其建阙立庙以礼祀之,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而这座庙就是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59号的汉桓侯祠。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1)

很多人对张飞“汉桓侯”的称谓可能不熟,其实在刘备称帝后,张飞除了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外,还被封西乡侯,这是张飞生前的爵位,而"桓侯"是张飞死后的被刘备追封的谥号.在古谥法中: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因此“桓”意指最擅开疆拓土、威震敌国之人,足见在刘备心中张飞地位之重。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2)

汉桓侯祠在阆中古城里面,从成都出发有很多班车可以到达,如果自驾的话也可以走成巴高速,比以前方便了不少。虽然汉桓侯祠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也是“命途多舛”,经历过多次的毁损和重建,在唐朝时期叫"张侯祠",比较直观,而在明代的时候称为"雄威庙",更讲究其威武,而直至清朝以来才叫 "桓侯祠"并沿用至今。

现在的主体建筑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大门就是明代建筑,除了在正中檐下悬挂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补书的“汉桓侯祠”匾额外,左右两边还分别立有北宋文学家曾巩《桓侯庙记》和清总督常明的《汉张桓侯祠》石碑,据说还有一对威武异常的铁狮,很可惜也毁损了。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3)

进了大门之后,是另外一栋明朝建筑“敌万楼”,除了正面照应《三国志》中对张飞万人敌的称谓外,也说明了张飞有万夫莫敌之勇。而其背后就是祠堂的主殿,这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据说从蜀汉时期这座大殿就在这里,不过现存的建筑是在清道光22年重建的,外面的石栏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雕,有狮子、花卉、飞禽走兽等多重图案,整个大殿显得古朴而典雅。

踏上五级台阶后就可以进入大殿,殿内正中间塑有张飞像,足二米多高,显得威武异常。这又与一般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像有所不同,这尊张飞像头戴冕冠手捧玉笏,显出丝丝“文雅”,不过依旧竖眉瞠目,令人生畏。据说这尊塑像是清嘉庆年间嘉庆帝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时候所塑的冠冕座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4)

汉桓侯祠除了是张飞庙之外,还是张飞墓地,大殿背后的后殿便为墓亭,除了塑有张飞威武像之外,还有叛将范疆、张达跪于两侧。不过,这里只是葬有张飞的尸身,张飞的头颅却并不在此,据说当年范疆、张达二人割下张飞的头颅之后,想前往东吴邀功,中途听说孙权打算与刘备求和,遂将头颅抛入江中,被云阳一位渔翁捞起后葬于云阳凤凰山麓,因而张飞也有“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时至今日云阳也有类似的张飞庙,有兴趣的也可以一并访问。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5)

同时,汉桓侯祠的左右两边还各有10余间厢房,左面为雕塑厅,将张飞生前的事迹用雕塑的形式来展现,从最开始的“桃园结义”到“鞭督邮”、“古城会”、“当阳桥”、“义释严颜”、“战马超”、“立马勒铭”、“虎臣良牧”等等都有表现,使得历史的讲述更为生动,同时还有很多名家所书的碑匾,右厢房则为文物陈列区,陈列着1000多件历朝历代的珍贵文物。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6)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7)

此外,阆中古城景点众多,汉桓侯祠仅是其中一个,各个景点之间距离不长,但是在炎炎夏日走在大街上还是比较热的,在汉桓侯祠外就有打着张飞旗号的马车,在逛完汉桓侯祠之后,还可以坐上“张家马车”畅游阆中古城,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张飞的墓埋在哪(汉桓侯张飞曾在这里驻守七年)(8)

图/文 由旅游狂魔夏夏夏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持续关注,带你走遍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