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嘉宾,尊敬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对于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而言,是个重要日子——协会第一部文集《烟火门西》正式出版发行。

对各位能在百忙之中前来,为这本书站台、捧场,给予热情支持,我们不胜荣幸,甚是感激!

“老门西”是一个泛文化概念,统合着种种文化。“烟火”是其中重要部分。“烟火”即生活。“烟火门西”,表现的是门西人独有的生活状态,生活形态,生活姿态。

《烟火门西》是“守望者”的集体成果,也是门西人的共同记忆;

《烟火门西》是南京城南文化的碎片收集,是这座城市文明进程中的片段录影;她是南京城市的大众史话,也是这座城市百年沧桑的声音;

《烟火门西》是门西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个人记录,没有论,只有述;

《烟火门西》内容细锁、凌杂,但读起来亲切、自然、贴地气;

《烟火门西》内容普通、平凡,但读起来意味深长,情意满满;

《烟火门西》是一本值得品味的书。

新书发布会演讲稿(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词)(1)

(右:奚永明 左:王慧生/陈玮摄)

对《烟火门西》这本书,陶老师已经有了全面介绍与评述,我再做如下几点补充。

我觉得——

这是一本有担当的书。

《烟火门西》是“守望者”笔下的门西,是平民百姓自我修史;《烟火门西》是门西人追寻往事,探讨人生。《烟火门西》是门西人对正在失落的历史展开的抢救,是门西人再度催燃门西烟火的开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门西文化留下来,传下去,让门西文化能受到关注,得到尊重,受到善待,回归她应有的地位。该书的出版,体现了门西人与守望者们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这是一本有诚意的书。

《烟火门西》以真实、真诚与真挚向读者表达了敬意。书中所有陈述,认认真真,尽心尽力,诚心诚意。街景人事,民俗民风,真实可信,有据可依。她既是笔录,是文学,也是史料,没有随意编造,更没有哗众取宠。她以亲历、亲见、亲闻,坦率真实的文字,以及200余幅老照片,向读者奉献有价值的内容。她能让你自然融入其中,触动心弦,重温旧梦。

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烟火门西》是老门西的一份“非遗”。她以“烟火”为主题,为视角,为内容,用拾遗补缺,充实“正史”,让正史更丰满、更光采,更生动。她以细致而详尽的生活实录,或为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角度,新方向、新课题,为南京的城市文明史研究提供更多层面的参考。希望后辈对门西文化有脉可摸,有踪可寻,有情可依。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

《烟火门西》说事,更说人。书中的故事,有情有义有理有趣。从中可以读出门西人的生活日常,油茶酱醋,你来我往。门西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一目了然。无论是家庭、街坊、邻里,抑或在井台、水站、路边,门西人独有的人情关怀总在其中。不管是繁荣似锦,还是落寞冷清,门西人的生活姿态始终如一,从不改变。门西烟火,通过这本书,让你感受温情。

55位作者,73篇文章,30余万字的《烟火门西》,记录的只是门西生活的某些片段,某个短暂的时空。

而老门西,则是一部历史长卷。千年过往,沧海桑田。门西文化需要更多人了解关心,需要更多人去深研,去挖掘,去发现。

新书发布会演讲稿(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词)(2)

(何素玉摄)

各位嘉宾、朋友,正是有你们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才有了这本书。有太多的支持者需要感谢——

感谢秦淮区政协、秦淮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夫子庙文旅集团、双塘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坚定信心,守望不渝;感谢各级媒体,特别是以《现代快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及各类新媒体,是你们的支持,让门西文化的传播快速推进,直入人心;感谢南京出版社,你们对本书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励,你们在包括编辑、出版及相关费用上的种种支持,让我们放心、安心;感谢那些不愿公开的企业、企业家及相关朋友,你们的默默、有效的支持,让我们无忧无虑,保证了本书顺利、高效完成;感谢为本书设计的艺术家们,你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令本书耳目一新,特别是你们谢绝酬劳的主动请缨,令我们深为感动……其实,为本书出力的朋友太多,在这里无法一一点名。对所有的支持者,我们不会忘记,将铭记在心。

对所有给予真诚帮助的朋友们,在此,再次表示由衷的,深深的感谢!

谢谢大家!

《烟火门西》:一三六四五一五五五〇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