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今天我们来说一下电影档期那些事,培养观众的“档期习惯”是个关键。从观众的角度讲,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档期是根据观众的观影意愿来决定的,也是电影整体营销的一部分,它必须根据影片的观众定位和整体营销来决定。

一年中大档期为四个,分别是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其次是小长假,清明节、五一档、端午档、中秋节等,另外还有情人节档、520档、七夕档等多个单日档期。

首先说一下暑期档,暑期档泛指暑假及前后时间的电影档期,现多指每年6月1日到8月31日。

暑期档”一词,最早源于1975年6月20日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的公映。从此,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暑期档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把它的目标观众定位在了学生族群上。由于处于暑假这个学生一年中休息最长的时间,很多适合年轻族群观看的电影会在暑假推出。

中国市场的暑期档由于时间轴较长,非常适合口碑型影片发挥。比如2015年的《捉妖记》、2017年的《战狼2》、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等影片均走出了20亿 的票房。暑期档的高额的票房产出吸引了大量的影片选择暑期上映,其中有大量的电影石沉大海,热档期也未必是影片票房的绝对保障。

近几年的暑期档票房如下所示:

电影上映前完全不被看好(电影上映档期一次说清楚)(1)

2014年-2018年票房分析(数据来源于灯塔)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电影的国庆档:

国庆档一般泛指每年国庆期间的电影档期,由于国庆期间有七天长假,这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电影观影热潮。

国庆档的形成历来已久,始于2004年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于2004年国庆档前一周上映,票房火爆,取得4300万票房,成功打进年度十大卖座电影行列。在随后两年,成龙又在该档期先后推出《宝贝计划》和《神话》。同时也吸引其他国产、进口大片进驻这一档期,从而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国庆档”态势。

2008年,魔幻大作《画皮》定档国庆,上映首日席卷1520万票房,首日票房也一举超过了2007年圣诞档上映的《集结号》和《投名状》,最终拿下该年票房排行榜第三名。《画皮》的票房成功,也让更多片商看好国庆这个档期。

2014年,素有“铁三角”之称的宁浩、黄渤、徐峥的作品《心花路放》于国庆上映,该片毫无悬念称霸当年的国庆档,最终一举拿下11亿票房,同时击败了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心花路放》票房的超级大爆,奠定了国庆档的票房容量地位。

国庆档近几年,由于影迷和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黑马云集的档期,《夏洛特烦恼》等票房黑马频出。2016年的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先后逆袭掉《爵迹》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成为一部票房黑马。2018年,周润发,郭富城联袂主演的《无双》同样以票房黑马姿态夺取国庆档票房冠军。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驾马车护航,国庆档以44.631亿票房创记录,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

第三个介绍的是春节档:

春节档是每年春节放假期间的电影档期。

2010年《阿凡达》在春节档里仍跑出了一个亿的产值,还是相当程度地带热了这七天的市场温度。在2010年春节档的惊喜之后,片方们闻风而动,2011年《我知女人心》《熊猫总动员》《神奇侠侣》三部影片锁定了大年初一(2月3日)开画,但票房表现平平。

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宣布定档2013年大年初一。另一部《101次求婚》则是根据影片题材大年初三上映,瞄准的是开画两天后的情人节。大年初一开画后,《西游降魔篇》陆续刷新了20项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华语片票房纪录,《西游降魔篇》“对春节档是一次激活”。大年初五的情人节,当天总票房达到1.9亿刷新了单日票房历史纪录,《西游降魔篇》1.22亿成为首部单日过亿华语片,《101次求婚》达到4500万,占其春节七天票房的近一半。

自此之后,春节档成为一年年中票房产出最大的档期诞生,2019年春节档产出58.7亿票房的佳绩,再一次刷新了新的记录。

第四个介绍的是贺岁档: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当年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1998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

然而随着2013年以来,在《西游降魔篇》的带动下,春节档全新崛起。这个一般情况下与贺岁档仅有1个月半月间隔的档期,夺走了贺岁档的光辉。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岁档不仅仅失去了档期王者的地位,甚至已经落后于原来的暑期档、国庆档等二排梯队。

下面说一下,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中秋节等小长假档期,另外还有情人节档、520档、七夕档等多个单日档期吧。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五一节等小长假档期票房主要指的是放假三天的票房,从2008年开始,国家法定清明节、放假一天,经过周末调休形成三天小长假,这是清明档、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中秋节形成的前提。

但是直到2019年,清明档、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是诸多档期中票房体量和重视程度较低的一个档期,其中清明节的时间本身也比较尴尬。春节档在二月份结束。暑期档从六月份开始,虽然期间几乎一周一部好莱坞大片,但始终未能改变三四月是电影淡季的事实。而中秋档也往往被国庆档期覆盖。

近几年反而是情人节、情人节档、520档、七夕的单日档会有一些片子排挡并且形成爆点的影片,比如今年8月25日七夕节《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就利用七夕实现这一目标,当日票房达2.7亿,高于同期热剧《八佰》的1.9亿票房。

电影上映前完全不被看好(电影上映档期一次说清楚)(2)

图片来自于猫眼专业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