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电影?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答案。如果有与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评论,觉得落雪说得对的,麻烦点个关注。

你有多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你被电影院割过韭菜吗?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1)

网络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影院11957家,银幕数量为68649块。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次为7.12亿人次,平均票价为42.1元;而到了2023年,仅春节档就收获了67.34亿的票房以及1.29亿的观影人次,春节档的平均票价为54.6元,据说比2022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还低了3.7元。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电影越来越烂,观影的成本却在逐渐提高,哪怕离开了春节档的热门档期以后,票价虽然明显回落,但是影院割韭菜的步伐却正如火如荼。

就在上周末,落雪与人一起看了《蚁人3》,虽然电影相对还行,却没想到被影院“背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蚁人3》观影评价:反派又脑残了,《蚁人3》又烂又好看,如今看漫威是交智商税吗?)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2)

2017年初,电影票服务费正式被纳入票价体系以内,服务费比例一般为10%左右,但在特殊节假日会有较大波动,也就让一张电影票的票价在“票价”本身的基础上,多出了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增加了消费者的电影成本支出。

但是由于彼时电影票补盛行,一部电影的影迷观影成本一般在9.9元、19.9元至35元之间,具体幅度受电影格式、银幕大小等决定,也就让影迷在观影时感觉不到服务费的存在,默许其成为了购票常态。

不过,自2018年开始,电影票票补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从此以后,看电影需要花费此前2倍、3倍、甚至4倍的价格。然而电影票正价却并不是影院割韭菜的结束,而是割韭菜的开始。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3)

自2019年开始,因为3D观影效果差等原因的大量提及,3D电影开始少量出现于电影院之中,2D电影开始成为主流。

而就在上周,落雪懵了!

落雪为了看一部3D电影,不仅要花费高额的票价,以及似乎也没提供什么服务的服务费以外,还要再花费一笔钱去租赁3D眼镜。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去饭店吃饭,他们做的饭菜难吃,还没有任何活动,另外还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更为可气的是他们现在甚至连筷子、勺子、刀叉等吃饭的必要工具都不向你提供了,如果你需要筷子,就需要去共享平台租赁,平白多出一大笔费用。

而你都点好了一大桌子菜,请好了宾客亲朋,这个时候你就说你要不要去租这个共享“筷子”呢?电影院租赁3D眼镜,无异于“迫使”着你花费本不必花费的费用。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4)

共享经济本是服务于民的全新经济模式,然而当共享经济在服务业中渗透以后,共享经济与电影产业结合,共享机器与影院结合,却成了影院割韭菜的利器。

普通影迷是有多卑微?我们是有多无奈,才会让他们在我们身上割了一茬又一茬。看电影配备配套的眼镜本就是电影院的职责,就像饭店做菜要配碗筷一样。

可是如今变了,在他人主导的世界里,普通影迷根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去影院看电影,已不再是娱乐享受,也不再是社交交流,而是上赶着让他们割韭菜,上赶着让影院看笑话。

但割韭菜割的只是落雪一人吗?当然不是!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5)

落雪在搜索时发现成都日报、人民网、北青报等纷纷发文,包括落雪所在的成都、以及江西南昌等地,都纷纷启动了3D电影眼镜共享租赁业务。有偿提供3D眼镜,割影迷韭菜的行为只会成为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在全国各地蔓延。

每付眼镜2.5元/4小时的价格虽然不贵,但却又是一把看不见的镰刀,让我们每次看电影至少都会增加2.5元的成本,而这2.5元的成本,根本不该摊在影迷头上。

所以也别觉得2.5元不贵,因为你本可不必支付这2.5元。

今年2月,一则关于海南旅游酒店亏损3年1个月赚回来的新闻登上热搜,本以为这就是一个新闻,一则谈资,却没想到类似的情况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电影院亏损3年,却要通过与某些平台合作割影迷韭菜的形式赚回来吗?

我们管不了市场,也改变不了行业,但是对于某些颠覆认知的行为,我想我们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商业电影之路发展趋势(是割韭菜还是刺客)(6)

拨打12345向有关部门反映,减少去电影院,减少被割的次数,或许是我们如今唯一能做的。而当影院成了刺客,当看电影成了交智商税,中国电影还能走多远呢?

好了,最近经常更新的落雪电影,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的话,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上期推文推荐:周星驰变了,他不搞笑了!《功夫》之后的周星驰电影还能看?

上期推文推荐:情色烂片?别再被片名骗了,《美少女特工队》真的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