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1)

文 / 林艾

又到了盛夏季节,南方不是高温就是暴雨,这个季节最好的出行地,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那里没有高温酷暑,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不同的是,甘南草原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这种绿不像人工种植的那种绿,而是天然的,令人陶醉的,让人激动落泪的绿。再加上藏民们原生态的生活,比西藏高原更能领略高原的风土人情。

甘南草原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域,海拔三四千米,几乎没有高原反应,我觉得甘南的风光比西藏更胜一筹。下面我就把所见所闻详细介绍给大家。

那还是2016年的初夏,我退休没事可干,便前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阿拉善"寻根问祖"(青年时代曾经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老伴的外甥女在乌海工作,她说,姨夫为啥不去甘南转转,我们这里的人们经常去藏民生活的地方,回来以后都说不错。我和老伴便买上了火车卧铺票,经过一夜的行程达到了兰州。

在乘坐公交车前往市中心的路上,我看见街道边有一个旅行社,便急忙下车,打听有没有前往甘南的旅行团。一位姑娘说后天就有一个团队,正好有两个余位,六天五晚的行程,每人一千元,再给你们每人优惠一百元。就这样我们交了一千八百元的团费,踏上了甘南的行程。

临夏回族自治州

兰州至临夏大约一百五十公里,沿途黄土高原中间夹着四五公里宽的绿地,光秃秃的大山与绿油油的植物让人联想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样子。盆地的四周种植着燕麦、玉米等农作物和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从远方流下的河水保证了农田灌溉。这条叫不上名字的河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在甘南草原都没看到尽头,想必它的发源地一定是青藏高原了。

临夏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沿途几乎每个村庄都能看到形状迥异的伊斯兰礼拜寺,异国情调氛围浓郁。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2)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旅游大巴在临夏一个叫八坊十三巷的古巷前停下,我们一行四十多个人鱼贯而入。

这里的房屋青砖青瓦,古朴典雅。这种装饰很特别,我见过木雕、石雕风格的房屋,但每一座大门和墙壁上几乎都有砖雕还是头一次看到。八坊十三巷的游人不是太多,导游说当地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打造旅游城市,协调旅游公司尽量多带游人进来看看。

这里除了介绍古巷的历史,其他游乐项目不是太多。可能人家刚刚起步,只需要人们了解就足矣。不像山西的平遥、湖南的凤凰古城到处都是推销旅游商品的摊位,没有一丝的古韵感觉。其实古镇还是保持原汁原味好,像贵州黔东南的肇兴侗族村寨基本都是本民族生活状态,有制作土布的,还是在街道上晒稻谷的,一个老婆洗盆里的食草鼠让我惊奇不已,黄昏时分还遇上一群吹芦笙的儿童,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

不过,临夏也有意外的收获,我们中午用餐时正好赶上一场婚礼。新娘蒙面纱,参加婚礼的女子头罩黑纱,民族风格迥异。我很想将婚礼的场面用手机拍下来,但没经过人家的同意,一旦引起纠纷,岂不是自找没趣,只好作罢。

在我们前往停车场的路上,一位头罩白沙的女子领着两个七八岁的男孩行走,从她那窈窕的身段判断,这位母亲没有超过三十岁。她那笔直的身条,漂亮的大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夏女子的相貌与新疆维吾尔族姑娘有些相似,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段,目不斜视的神态,都让人羡慕不已。有一首歌中唱到,达坂城的姑娘真漂亮。西域的女子眼见为实,就是不同凡响。

拉卜楞寺院

甘肃临夏的拉朴楞寺院建于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之一。占地面积为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万平方米,现有僧侣一千多人,寺院占整个县城的四分之一。这里与别的寺院最大的不同,佛像都是用铜铸造和表面鎏金。让人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七八岁的儿童便进寺院学经,好像藏族男子就是为寺院所生。我还看见了三步一叩首的虔诚藏民,宗教信仰是无穷的。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3)

不过,街头还有年轻的喇嘛拿着手机不停地刷屏,大千世界以及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如此之大,现代社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一目了然。年轻喇嘛能经得起诱惑吗?还能安守本分再当苦行僧吗?科学与佛教本来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事情,总有一天喇嘛跑得所剩无几,部分虔诚者空守装饰华丽的大殿和金碧辉煌的佛像,那时参观浏览就大于宗教本身的意义了。

郎木寺所见所闻

从夏河至郎木寺的距离大约一百八十公里,沿途的草原绿的让人陶醉,绿的让人流泪,绿的无法用语言来表白。甘南草原大部分海拔在三千米左右,气温虽然有些低,但雨水充沛,再加上青藏高原黄河发源地的河流从这里流过,应该属于湿润地区。

这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一路上既有定居村落,又有流动帐篷。帐篷前边几乎都有小客车停放,据导游讲牧民们早已步入小康生活,并不急于处理牛羊,还是以牲畜的多少衡量财富的标准。黑色毛发的忙牛与白花色的羊群使寂静草原生机勃勃。苍天把高原打造得如此靓丽,让摄影爱好者们都惊叹不已。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4)

我们内蒙古虽然也是高原,也有耕地草场,实在太旱了。从西部的阿拉善到东部的赤峰,环境几乎一模一样,都属于半干旱状态,偶尔下回雨,落在地上都能数见几滴几粒。我们的自然条件没法跟甘南草原相比,这也是游客们蜂拥而至的主要原因。上天既然如此厚待藏区人民,我们理应为他们祝福才对。我国地大物博,物种多样,各具特色,甘南草原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草原,再一次祝福藏民们幸福安康。

黄河九曲第一湾

今那天下午四点半,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甘、川交界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从青藏高原缓缓流来的黄河在这里曲转回旋与支流白河交汇,在草原上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消失在了天界边。这里还有索克藏寺,这个比拉卜楞寺历史都久远的古寺,见证了黄河九曲第一湾千百年川流不息的历程。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5)

这里的黄河由青藏高原缓缓流过,还没有经过黄土高原的“洗礼”,所以河水清澈见底,泛着银白色的光泽。她不像兰州市区的黄河浊浪滔天,也不像宁夏银川和内蒙古三盛公水利工程的驯服浇灌千万亩粮田的河流,像似一条玉带披挂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更像一个娴静的少女把最美的风姿展现给大家。

头顶上不时掠过几只翱翔的雄鹰,展开双翅足有四五米宽。导游说秃鹰在生命结束前猛然冲向更高的天空,落地时只剩下部分羽毛,它把死者的灵魂带到了天宇间。

我站在海拔四千多米处的高山上,俯瞰犹如洁白哈达的黄河和绿的醉人的草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闪着银色光泽的清水流向了天边,那里一定会是海市蜃楼般的家园。此刻,我真想变成一只雄鹰飞向银河的尽头,与天地融为一体是每一个生命最好的归属。

甘南藏民农区

大巴车从迭部县城出发,在草原上行驶没多久便进入了山区。云雾在峰峦叠嶂的山坡上缭绕,这种云遮雾罩的景色只能在高原上看到,而且还必须是水汽蒙蒙的山区,阿拉善干旱草原就没有如此效果。迭部还有种庄稼的藏民,绿色田野中的燕麦、大豆连成一片,不时还有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在其间,藏农区的景色一点儿都不逊色于藏牧区。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6)

农区藏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在海拔低的地方种植些农作物,处于靠天吃饭状态。我亲眼所见藏族妇女身背柴草,鞠躬艰难行走。

甘南气候一日三重天,素有早穿棉衣午披沙,抱着火炉吃西瓜之说。看似晴空万里,突然乌云密布,冰冷的雨点儿就会从天而降。

从兰州出发前,我听从旅游公司姑娘的建议,买了件绒外套,又给老伴买了件披肩。全凭这两件"宝贝"御寒,要不非冻坏不可。我们还听从导游的意见,尽量不洗澡,预防感冒。下榻的旅店一般都备有电褥子,要不就连被窝都钻不进去。所以,盛夏前往甘南也要多带衣物,以备需要。

扎尕那高原山脉

扎尕那旅游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约十公里处,如果说若尔盖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草原,那么扎尕那便是典型的高原山脉。这里既没有多少草场,又没有更过的田地,农区藏民与牧民的生活没法想比。为了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把这里打造成为一流的旅游景区。通往景区的道路还没有完工,许多修路设备正在轰隆隆地施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路基,车辆只能单行通过,让人坐得胆颤心惊。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7)

景区的售票口标价每人十元,这点儿费用就连管理人员和环卫工的报酬都不够。但是赔本也得经营,为了让更多的游客熟知这个山川秀美的地方,再难也要经营下去。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8)

这里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具有原始森林以及石山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定能够拍出逶迤旖旎的山脉,绿草如菌的高山草原,炊烟袅袅的藏家农寨,溪水涓涓的田园风光。正因为山的俊美,水的丰韵,人的憨厚,尽管路途艰难,还是有不少旅游团队蜂拥而至。藏民们也不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有牵着马匹招揽游客的,编着花环卖给爱美妇女的,还有卖木耳、蘑菇以及中草药的。也有坐在小桌前享受生活的年轻僧人。他们并不忌讳游客,甚至还与游客们合影。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9)

想必都是些酒肉穿肠过得不忠不孝之徒,他们甚至还不如一个三四岁的藏族小孩,非要替他母亲牵马,他那一招一式还真像回事儿,不由让人伸出大拇指。相比较我们来时火车上的那个男孩就更有意思啦,三岁的男孩身边走过了一位大眼睛,红嘴唇,身材窈窕的美女,男孩眼睛盯着美女一直消失在了另一节车厢。

过了一会儿男孩问妈妈美女怎么还不回来呀?年轻母亲说,妈妈不喜欢这款美女,你就别等她啦!周围的乘客开怀大笑。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模仿力特别强,火车上小孩的父母一定经常说,儿子长大以后给我们领回什么样媳妇之类的话题,在他的启蒙教育中,美女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藏民的孩子从小耳闻目睹的全是母亲牵马的艰辛,所以,他愿意为妈妈分担些什么?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川甘交界处的若尔盖草原

若尔盖是红军长征通过草地之处,有通往县城的纪念碑为证。如今这个地方早已不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只有几十户藏民的小村寨了。驻镇人口虽然不是太多,但四五层的楼房整齐排列在东西走向街道的两侧。旅游大巴进城时天完全黑了下来,走进下榻的旅店加上微菲便用手机打字,好把一天所见所闻发出去,让微信圈的朋友们与我共享出行的快乐。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10)

第二天早晨拉开窗帘,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目苍翠的草原。想当年红军从这里过草地,缺衣少吃,历经艰难,部分人陷进沼泽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军突破了腊子口防线,在敌军指挥部看到了当地的报纸刊登有围剿陕北红军失败的消息,充分说明刘志丹的队伍很强大,最后才确定了长征的落脚点,从而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可以说甘南藏区是革命转折的福地。如今游客们躺在宾馆的席梦思床上还嫌不舒服,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一句话说的好,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旅游景色甘南冬天(避暑胜地甘南藏族自治州)(11)

在离若尔盖不远的地方,当地政府打造了湿地花湖,这个中国最大最平坦的湿地草原,是个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旅游旺季日均人数达两万多人。但是这里没有一点儿关于红军长征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吃水不忘挖井人”,说不定旅游景区至今还留有烈士们的遗骨,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当年的红军战士,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