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虽然写的是唐朝太宗时期,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对于原著中对于生活细节的描写,基本都源于作者所在的明朝中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一点在学术上已有定论,微言不过多的论述。看过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应该都有印象,一个糖葫芦一文钱,郭芙蓉(服务员)和白展堂(跑堂的)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二钱银子。那么我们就透过西游记,来看看明朝人的衣食住行的真实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钱?

首先先普及一个常识,古代的钱币计量单位,是“文”、“贯”、“钱”、“两”,每个朝代计量都不太一样,先说个大约数。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1000个铜板就是一贯,一贯铜板约等于一两白银,我国是银本位国家,一般出现的两,都是指白银,如果特指黄金,一般会明确说出来是“一两黄金”。一两黄金大约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等于十钱。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1)

铜钱

简单总结一下: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钱≈100钱白银≈10000文铜板。1两白银是10钱,1钱白银≈100个铜板。

一、明朝不同阶层人的工资水平如何?

①砍柴的樵子

悟空去寻找师父的时候,遇上了砍柴的樵子,樵子一天能“斫两束柴薪”,到市场上,能卖“几文钱”,一个月30天,能赚上个200-300文,也就是二三钱,跟武林外传的伙计赚的差不多,这是工薪阶层的收入。

②撑渔船的老翁

在鹰愁涧送唐僧过河,唐僧给了几文钱,可见这摆渡人的工资水平跟砍柴人差不多。

③黑社会的小弟

悟空变成了总钻风,大小是一个小头目,遇到了小钻风们,当场每人就要五两银子,小钻风竟然不讲价,还要拉着小弟们一块孝敬。可见无论在哪个朝代,这些干着非法勾当的人,从来不缺钱。他们的收入水平应该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几十倍。

④法师的收入

这里说的法师,专门指替人捉妖的法师,高老庄悟空降伏了八戒,解决了老高头的大麻烦,老高头一高兴,要送给老唐“二百两散碎金银”,后文在蟒蛇精出没的村庄,村民愿意集资五百两,请法师捉妖。可见在古代捉妖是一个相当赚钱的职业,但是风险也大,一不小心就会送命。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2)

法师降妖很容易送命

⑤生意人的收入

士农工商,在皇权时代,商人是最不让人看不起的群体,主要因为他们投机倒把的行为,在儒家看来特别不堪。但实际上,商人是比较有钱的群体,没地位那是对上层社会,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商人绝对是过的不错的群体。西游记中,对于“物以稀为贵”的阐释,就从缺少男人的女儿国可以看出来。

做买卖的商人把女儿国没有的东西,贩卖到那,价格直接翻了百倍。把女儿国的东西拿回来,价格又翻了一百倍,这利润,让那些胆大的商人,不顾生死的往女儿国跑。你还别觉得去女儿国是一件香艳幸福的事,随时都有可能被做成“香囊”。

当然,女儿国的生意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平时的小商小贩也就做个生意糊口。

⑦大户的收入

大户相当于中小地主,悟空他们走到了金平府,遇到了爱偷油的犀牛,这金平府一个有240家大户,府县的税赋不重,但就是这上供的灯油比较贵,每个大户需要拿出200多两银子,上供给犀牛,确保来年风调雨顺。这200多两上供银,对于大户来说“甚是吃累”,可见中小地主的收入,一年大概在300-500两银子。

⑥大地主的收入

西行路上最后一难,是大善人寇地主,有上千亩田地,从取了媳妇开始转运收租,到64岁的时候,攒下了十万家私,假设从20岁开始算,一千亩地一年收租能达到2000多两银子,真可谓一个大地主了,他的收入是工薪阶层的好几万倍,可见贫富差距多大。

⑧皇家的收入

西游记原文中,没有详细描写皇家的收入,但是对于皇家住所和生活的描写,极其奢华,我们就从赏赐情况,来看看皇家人的奢靡。一般的套路就是悟空帮助国王解决了难题,国王表达感谢送金银,取经队伍一概不收。这个金银基本都是“一大盘”“金银二百锭”等。国王赏赐一下,就可以当买地当地主了。

大唐国更是有钱,对于五千两的袈裟和两千两的锡杖,太宗皇帝眉头都不皱一下,抬手就买。当然观音同志也不好意思要。对于地府里借给他钱的好人相良,送他了一库金银,相良不敢收,转手就买了五十亩,建了相国寺表示感谢。可见天朝上国不是白叫的,就是有钱。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3)

二、明朝人衣食住行的花销

看完了明朝各个阶层人的收入情况,我们来看看明朝人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花销几何。如果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他们那时候的物价对比工资收入水平,到底贵不贵,平头小老百姓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

①明朝的衣服怎么卖?

西游记关于衣服的价钱,一共出现了两处:分别是:“这条虎皮裙子,能值几个铜钱”、“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过寒”。

虎皮裙就是悟空身上穿的那个条,悟空打死老虎,老唐亲自缝制。按照悟空的话,这二手虎皮裙,只能值几个铜板。微言觉得远远不止,野生动物的皮毛,在古代也是十分吃香的,因为古代缺少类似羽绒服的御寒衣物,所以毛皮的御寒作用就显得格外珍贵,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悟空的虎皮裙,可能便宜在它是二手的,古代的有钱人可能比较忌讳二手皮毛。

在明朝,想要买件棉衣,还是很贵的,需要二两银子。也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我们现在买一件品牌的羽绒服,也差不多得半个月工资,但是保暖性能上肯定比那时候的棉服要强不少。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4)

②在明朝,米怎么卖?

明朝的米多少钱一斤呢?悟空遇到唱神仙歌的樵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跟菩提祖师修行,樵子说,还得养家,砍两束柴薪,可以挣几文钱,买几升米。这里说的还是不太明确,后文写到玉华府的时候说米的价格是:“白米四钱一石”。也就是400文一石米,一石是100升,也就是大概4文钱一升米。明代的一升米如果换算成现在的斤(500g)大约是1.6斤。也就是4文钱在现代能买1.6斤米,我们现在老百姓吃的大米一般是2.5-3块钱一斤。也就是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左右。(姑且先按照1元算吧,考究党放过我)

火焰山的时候,猴子用毫毛变成一个铜板,骗买了一个“糕粉”,应该是个点心。1块钱买个点心,价格比较合理。普通粮食和点心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啊,但是,千万不要来灾荒。

西游记里最倒霉的地方,就是凤仙郡,取经队伍到达的时候,已经大旱三年,达到了“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的悲惨地步,跟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易子相食”的惨剧没什么两样。在大荒之年,一斗米粟,价值白金,一束柴薪多达五两。十岁的小女孩,只能换来三升米,五岁的小男孩,只要别人能养活,随便领走。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5)

③如果去明朝的饭店消费,多少钱能急头白脸的吃一顿?

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就是那个要杀满1万个和尚的国家)的一家饭店,饭店的老板娘向师徒四人介绍了饭店的消费阶层。

第一阶层——下等:没人服侍,锅里有饭,在草垛里打个地铺睡觉,每位只需要几文饭钱,什么都有了。微言想说老板娘还是太年轻,就八戒的食量,要是吃饱了,饭店还不给你吃黄了啊。

第二阶层——中等:有个普通的桌子,有点水果,还有热酒,可以玩行酒令,加上房钱,每位一共需要二钱。

第三阶层——上等:五种水果五种菜肴,桌子是尊贵的“狮仙斗糖桌”,只坐两人的雅座,还有“小娘”来陪酒。加上房钱,每位一共需要五钱银子。

可见想要“小娘”陪歇的上等餐会,怎么地小聚一下也得有五六个好友吧,也得需要30钱(3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工薪阶层近一年的收入。跟咱现在动不动就被媒体爆出来的十万元餐,几十万元餐差不多。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6)

④明朝的牲畜怎么卖?

西游记中,有位最善良的妖怪,虽然偷了悟空和八戒的武器,但是丝毫没有欺负弱势群里,他们不仅不干吃人的勾当,反而开个宴会,竟然要求小妖去集市上买猪羊。这位妖精就是九头狮子手下的金毛狮子。化成小妖的悟空买了八头猪,一共16两;七只羊,一共9两。

也就是在明朝一头猪的价格是2两,一只羊的价格是1.28两。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猪和羊的价格还是挺贵的,不吃不喝得干上大半年才能买上一头猪。这也是因为古代的畜牧业不够发达,无法大规模养殖。

西游记原文中还有别的牲畜的价格:

一头老驴,价值3两;

一匹马,价值几两;

一只犀牛角,价值几两;

⑤其他花销

西游记中对于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到位,不仅是一部旷世名著,也是史学家研究古代老百姓生活的宝库。关于其他花销,微言一并再此总结一下:

(1)去出差

地主高老头让小厮去找法师,给了五钱银子当盘缠。

(2)纸张的价格

一个铜钱一张纸,价格还是挺贵的,古代的书籍也是很贵的,武林外传的吕秀才为了读书科举考试,败光了祖产,就是因为路途遥远,需要盘缠,书籍的价格也很贵,因为印刷量少。

(3)膏药

几文钱就能买两个膏药

(4)麻油

麻油八厘一斤,也就是八十文一斤,明朝的市斤比现在重一些,大约是596g。

(5)私房钱

作为最“有凡”的八戒,在取经的同时,竟然还偷偷藏私房钱,最多竟然藏了五钱银子。不过都被悟空给骗走了。

(6)大户斋僧

斋僧的大户,跟现在烧高香的商人,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是玩命的撒钱。比如这一户,来个和尚就给“熟米三升,白布一段,铜钱十文”;生不出孩子的陈老头,建寺立塔,布施斋僧,一出手就是三两五两,三十斤的黄金布施出去了,根本不放在眼里。

明朝的一年收入多少万(从西游记看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7)

三、小结

通过西游记,我们看到了明朝人的收入和生活花销情况,现在简单做一个小结:

其一,明朝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很低,一个月也就200-300文钱,换成人民币也就二三百元。明朝的百姓,无论是种地的,砍柴的,还是撑船的,收入都不高;

其二,明朝的物价也不高,尤其是吃的米,用的油,额外的点心,一个劳动力养家,勉强糊口。但是对于高层次的消费,这些小老百姓基本不用想;

其三,明朝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极大,高层皇家,中间层地主商人,底层百姓,其收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其四,明朝的牲畜比较贵,没办法像现代一样大规模养殖,老百姓想买点肉吃,得考虑考虑;

其五,想要在明朝读书考科举,也是一笔大的开销,一般百姓家基本培养不出仕子,阶层固化,基本上没有流动性。

总之,还是现代的生活好,别想着穿越了,连上厕所你都受不了。

我是微言,20万字持续解读西游记,码字不易,还请多关注,内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