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一个推动宋江完成人生质变的小人物,他就是江州书生黄文炳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1)

《水浒传》第39回,正是黄文炳发现了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反诗”以及街上那首童谣里的秘密,然后向官府告密,将宋江捕获归案。

从此,宋江彻底断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念想,走上了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人生不归路。

黄文炳是个有心人,而且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

在浔阳楼上吃饭喝酒的人那么多,唯独他发现了宋江这首诗中的猫腻。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2)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在街上听到童谣的人那么多,唯独他发现了这里面暗指宋江: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宋江为人谨小慎微,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但这首小诗却正好反映了对朝廷的不满。同时,这也是一段歌以咏志的文字,说明宋江与黄巢这样的草莽英雄心有戚戚焉。

黄文炳抓住宋江,靠的是一些蛛丝马迹以及他超强的推断力。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3)

同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智囊全鉴》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时,孙权袭杀关羽,夺取了荆州。荆州下辖的武陵郡有一个叫樊伷的人,诱导附近的各异族起兵作乱,声势浩大。

武陵郡的都督请求孙权派遣万人以上的兵力前来讨伐樊伷。孙权准备应允,又专门咨询了谋士潘濬的意见。

潘濬说:“有这必要吗?对付樊伷这样的角色,五千人足矣。”

孙权不解:“当地的官员都说要派万人以上的军队过去平叛,你怎么就那么轻视樊伷呢?”

潘濬答:“据我所知,樊伷善于夸夸其谈,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本事。”

“有一次,他置酒宴招待州里的人,可是一直等到中午,还没有看到酒肉上来。结果当时就有十余人离席而去。看清此人的面目,就像看侏儒只需要看他的一截身子一样。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4)

孙权听后大笑,随即派潘濬领兵五千出征,结果不久就力斩樊伷。

潘濬看清了樊伷,用的同样是“管中窥豹”的办法:

他连一个小小的酒宴都安排得如此不妥当,又怎么能够成就更大的事情呢?

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够成就复杂的事情?

因此,潘濬才断言,樊伷本身能力欠佳,根本就不是起兵作乱的料。

结果,事实果然如其所言,他只用了五千兵马就将樊伷之乱平定。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重视细节,于细微之处发现真章。

当然,潘濬能够看到事物的细节,并能从细节中推敲事物的本质,这也是由他的能力、见识等因素决定的。

还有,许多人可能也有这样的见识,但却缺少认真观察的态度,所以也就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因而也就缺乏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性。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5)

再回到宋江、黄文炳的例子。黄文炳虽然是《水浒传》中的反派人物,但因为他心细如发,见微知著,推理能力也极强,因此能以从童谣和诗歌中料定宋江的反意,在之后他又一眼看出了吴用伪造信件中的破绽。

如果黄文炳这样的人能被放在合适的位置,那他必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

见微知著,从细节中发现关键点,从而预测未来,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见识。而能力和见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智囊全鉴》这本书,恰好就是一本很好的学习素材。

《智囊全鉴》一书由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写,汇集了近300个充满通俗性、哲理性、趣味性的小故事,堪称中华文明的一片智慧海洋

孙权损失十万(孙权调万人平叛)(6)

多读《智囊全鉴》,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非常有帮助。

【如何购买】点击下方的【去看看】3字即可购买。现在商家限时优惠79元。只是一顿饭的价格,就可以把中国2000多年的智慧故事拿回家,赶紧订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