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8月6日获悉,高德地图发布全新v10.0版本,对产品设计和业务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推出新的品牌Slogan:“行,用高德”,从“千人一图”转变成主打高效便捷与个性化、场景化的移动出行体验。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这次产品全面焕新,意味着高德地图正式进入了新的战略发展阶段:从地图导航工具,升级为国民出行平台。

千人千面:基于用户当前场景特征进行智能推荐

据介绍,已沿用多年的高德地图产品设计,主要以地图与路线导航为核心,难以承载当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此次产品升级被赋予高度重视,前后筹备一年多,去年5月中旬就开始概念设计,10月份启动开发,今年3月10日发布了灰度测试版本,随后又进行了多次迭代更新,才最终面世。

南都记者打开客户端发现,与此前首页以“地图 路线导航”为入口不同,新版的整体信息架构调整为:“首页”、“发现”、“我的”三大页卡;其中,“首页”将驾车、公交、地铁、打车、旅行等多样移动出行服务前置,主要帮助用户一键完成“我在哪”、“怎么去”、“用工具”等一系列出行服务;“发现”帮助用户探索基于地理位置的兴趣点,解决“去哪儿”的问题。

高德地图出行导航技巧:导航工具变身出行平台(1)

高德地图APP

同时,新版设计将搜索、工具栏等操作区域集中在手机屏幕中下部,且增加了更多滑动操作,以适应大屏手机的硬件趋势,更符合人们出行场景下的单手持握使用习惯。针对首次使用者,开屏页面提供“经常驾车”或“常坐公交/地铁”的不同出行偏好作为选择入口,从而推荐符合用户习惯的出行服务。(如上图)。

除了界面优化,新版本的又一大特点是场景化出行“C位”出道,可以基于用户当前的场景特征,智能推荐一些动态化、场景化的出行信息和服务。比如,在公交站点推荐实时公交,在停车场推荐停车点查找,在景区推荐游览路线……据介绍,这部分信息显示在搜索框之上的首页“C位”,是为了帮助用户快速触达此时此地最可能需要的服务。

高德地图出行导航技巧:导航工具变身出行平台(2)

新版可根据用户当前场景推荐出行服务

地理信息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在加入阿里巴巴生态的第五个年头,再度品牌升级反映了高德地图对移动出行业务的持续开拓。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7月,高德地图发布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宣布出行战略升级,进一步明确了做交通出行领域基础设施的战略定位,以及平台化的发展思路,陆续与众多专业的交通出行机构建立合作,加快了开拓更多创新移动出行业务的步伐。去年10月,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DAU)突破1亿大关,成为国内首个DAU过亿的出行平台。

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基于对用户、出行工具以及基础设施的连接,近年来,共享出行、智慧旅游、商户赋能等,已经成为高德地图在产品端主要拓展的几大重点。

例如,在共享出行方面,高德2年前首创了聚合打车的模式,提供一键多平台叫车的服务。南都记者近期对主流网约车平台聚合模式进行测评发现,这一阵营已汇聚了哈啰出行、嘀嗒出行、美团打车、高德地图、携程打车等市场上至少6家平台,以定位于广州为例,高德地图页面所呈现接入的第三方品牌最多。

此外,继前不久开启顺风车车主招募后,日前高德顺风车相关业务已复出上线,“目前广东和武汉在试运营”,高德地图方面告诉南都记者。

去年,高德开始发力智慧旅游,并于2018年9月份面向全国景区发布智慧景区开放平台,目前已经与乌镇、西湖、三坊七巷、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等共建精品型智慧景区,给游客提供行前决策、行中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出游服务。

基于超过7000万个活跃的地点信息,今年5月,高德地图又启动了"小店发光"计划,全国小店店主自主免费上传相关资料,通过审核后可成为高德认证商家,标注展示营业时间、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从而更容易被搜索到、获得更多顾客。

“地理信息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用阿里巴巴CEO张勇的话说,“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用户信息。和地图相关的产品是人们生活中最高频的服务”,“基于城市的人口基数和聚集区域,用地理信息帮助线下合作伙伴选址。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更透明的建立自己的生意。”

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