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进阶轨迹是……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1)

没想到抽中的是B哥和手提包。

我寻思现在顺着这次进阶轨迹活动爬50B线基本上也只是因为没有50B所以去弄一条来消磨时间的吧……

但是手提包这次参加进阶轨迹活动确实是一项重大利好,毕竟这条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只有到十级才出头”的线,有了帮助爬线的进阶轨迹活动多少能让还在这条线上挣扎的玩家早日脱离苦海加入卖头偷炮大家庭。

不过就我本人花了半年时间把这条线八九十级(七级与七级以下一直都是那个鸟样……我甚至觉得他们加强了估计也和现在差不多)重新再玩了一遍,然后尝试重新评估这条线的连贯性之类的东西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危险的念头:

“现在的手提包是否过强了?尤其是和STA-1、六一式在同级MT当中的地位相对比,手提包是否太过分了?应不应该给他来一刀?”

正好,之前WG就曝出了对KRV线的锉刀计划,并大概指出了他们针对过于强势的KRV的平衡方向,这一切都是为了将KRV线引回最初为这条线下的定义基础上,可是手提包的风格相比起六一式与STA-1而言……怎么说呢,表面上都是“优质火控与DPM搭配优秀俯角”的偷炮车定位,但是实际表现上来看,如今的手提包颇有当年敢跑到前面和其他人斗智斗勇的、作为105小分队唯一希望的巅峰时刻的大巴顿,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说手提包在最初诞生时的短暂绽放之后遭遇了惨烈的凋零与长久的沉寂,但是如今再绽的手提包多少有些恐怖了,甚至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至少在我看来,车库里的不是STB-1,而是某个由JGSDF与三菱重工倾力赞助的龙傲天动画片里的主角车组。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2)

这是哪个世界线的手提包能够随便收拾登陆北海道的苏军坦克啊……

来自异世界的二次元级别面板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3)

STB-1的火力与火控数据

105mm L7在别人那里顶多就是“主力坦克炮”,到你这里就变成了光束步枪?怕不是因为在不同的次元使用MEGA粒子导致单发伤害比别人家里的正经炮弹伤害要低,但是换来的却是极其恐怖的射速以及全坦克世界十级中坦当中第二高的DPM(第一高的是K-91,因为这车原本设计包含了自动装填系统,在游戏里为了平衡所以拆掉了自动装填系统并且让DC《超人:红色之子》世界线里的苏维埃超人来车上当装填手)。

如果说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话,那么K-91前面站着的苏联五兄弟怕不是本来就没有马,我寻思DPM如此之高大概会牺牲点什么,比如说穿深啥的,结果并不是,牺牲的只是弹速,他的弹速比起其他L7而言更慢,甚至还不如英法改良120炮与蛐蛐的钓鱼竿,不过还好,没有完全掉到1000以下,这样做反而保住了穿深,他能拿着如此恐怖的DPM还能有着标准到一般敌人都能对付的穿深,代价是弹速拉胯一些,大概是把光束步枪按光束军刀的思路平衡去了。

按照其他人的平衡思路来走的话,优秀的射速 卓越的DPM 可观的穿深,这样的搭配光牺牲弹速是不够的,起码还得牺牲一些其他的东西,手提包也不例外,但是他选择牺牲精度,这个精度在L7大家庭当中着实不够看,反而有点像重坦精度,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还不会提问“手提包有没有必要砍”,因为他牺牲掉的精度并不是为了保住火力,而是为了保住火控!除了炮塔扩圈没有在加强中受益,剩下的就真的是矫枉过正,要么就是狡猾的日本人成为了Wargaming的新股东。

在其他人都还用着六七十年代的东西互怼的时候偷偷的给手提包换上了三菱电气90式坦克火控系统让他从美利坚的儿子变成了白头鹰的爸爸,0.09的车体移动/旋转扩圈都和大巴顿用的阿妹你看上帝压狗生产的0.10车体移动/旋转扩圈差不多了,缩圈速度也差不多了,什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我只能说不愧是最后一个投降的轴心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轴心MT当中最后一个搅动风云的存在却是目前为止强度最恐怖的存在,其强度基本上都是靠这个和其他人有代差的火控。

其实我原来就有想过卓越的火控与卓越的DPM搭配是怎样的,但是我没想到会变成这样,这下我算是明白WG在设计当年的140、907、大巴顿之流是保持了多大的克制,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当年的他们是何等的智慧,完美的搭配必然会导致怪物的诞生,而手提包就是那个跨越次元的怪物。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4)

STB-1的机动数据

手提包以前并没有什么机动上的大问题,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游戏,他的机动都是吃了两头好的存在,师从西方科技却又研习东方设计,最终诞生的是兼顾轻体重与高动力的底盘,和30B一样因为其特殊性而得到了莫名的关照,但是光这样还不够。

日本人将淘汰下来的GN太阳炉贴了个“三菱10ZF21WT发动机”的标签顺理成章的装在了手提包的动力舱里,致使该车拥有了950马力的基础功率,带个涡轮可以突破1000大关,接近90式的三菱10ZG32WT的最大持续功率(1100马力),这也为这副轻巧的躯壳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推重比,基础推重比能直接达到25 的中坦,别人家能到20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他的基础就能到25,现实中的10式的推重比也就27……除了25吨级的查查和开疾跑的CS-63能超过他(28 ),剩下的也就TVP T50能够接近他(25.10),德国豹一和法国30B都只能吃他尾气(20 ),更别提那个真的用上日本发动机的P65了(18 ),那是真的不如了。

至于速度,确实,前进速度不算顶尖,但是这个倒车速度属实是厉害,我只能说这就是液压悬挂,除了能直接把车身压下去抬起来创造仰角与俯角这一点,还有优质的倒车速度作为固有优势,那确实不要脸,更不用说进入配件2.0时代之后有了涡轮这一神奇配件,而且中坦还自带白涡轮都能吃的机动加成框,前进速度能拉上55也算是入了标准不拉胯了,倒车速度更是直接拉满上28,搭配上恐怖的推重比,真就满速起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打算让坦克世界联动《头文字D》。

转速在之前也有加强,可是这50的车体转速与炮塔转速……我懂了,明面上站在美国那一边,暗地里通过东芝公司与苏联交换技术,要不然你这苏味满满的转速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这个额仰俯角就更不历史了,虽说在坦克世界里不带外置主炮的矮车体还能有优质俯角多少有些荒唐,但是手提包的基础俯角就能有8°确实有些过火了,因为他还有液压悬挂,这个液压悬挂愣是能给他撑出14°的俯角!而且这家伙还是高人一等的前置炮塔设计!而这玩意儿15°的基础仰角也因为有了液压悬挂也能撑出比他的欧洲老师们更高的21°仰角,要知道这玩意儿一开始是打算只给历史同款6°俯角9°仰角的,这么一加直接给他拉成了仰角不差的俯角超人。

虽然说有个液压悬挂做限制不会让他随便压出这样的俯角或者是抬出这样的仰角,就像瑞典人那样,哪怕是自动液压悬挂也没有那种灵活度,然而我只能说游戏里这个多少有些离谱的日本自动液压悬挂就是二次元科技,启动/关闭条件速度是30km/h,这是什么概念?隔壁瑞典人的UDES 15/16的启动/关闭条件速度是10km/h与23km/h,1516还得在到位前提前降速到一档才能确保液压启动让他压着身子探出去,倒车刚过极速的话悬挂就会弹回去,手提包那就是除了需要卡其脱离太的情况下用不了剩下的时候基本上都能随便用!甚至可以全程压着身子倒车伸缩!更何况他倒车还很快,与121B同为十级MT倒车速度之王!

非要说这东西有限制的话那就是这个自动液压悬挂的机制问题了,问题出在手提包没有历史上那样的全向液压,而是只能像90式一样因为中间的承重轮采用扭杆所以只能前后压,可是……就算不压也是8度,而且他的车身甚至比豹一还要矮,也就指挥塔高度把整车高度撑起来了而已,本质上和30B同类人,你看30B的俯角有人会说太差不够用吗?

数据上唯一能限制手提包的就是履带系数,或许是因为履带较窄,所以履带系数并不是很可观,但是这个履带系数是从来都没有变过的数据,从这车诞生开始就是这个履带系数了,请问有谁会因为手提包较差的履带系数而感到困扰吗?对不起,没有,因为履带系数是阻止他吊打美英德法苏的平衡之道,他占据了推重比与轻体重特质,还能有起码还算正经的车速,加上配件2.0系统与战地改装带来的更多可能性,试想一下,如果他的履带系数能达到天顶星级别,那这就是照搬了隔壁WT的日系股东之力,把一辆一般般的坦克变成了贴地移动的幽浮,我想无论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5)

STB-1的其他数据

说回到防护这方面,车体一如既往的脆,非常的历史,虽然在历史上他们确实有尝试用角度代替厚度,就像他们学到的东方设计一样,但是厚度太薄确实不适合这么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手提包的炮塔装甲被加强了,准确的说是被一种未知的科技加强了,唯一可知的是这个加强的炮塔对标的是红色魔法,而他们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将炮塔正面装甲更换为高达尼姆合金α,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能弹开包括吉恩公国在内的120mm炮弹(炮盾等效最低都是300 ,虽然对付十级水准的金币弹穿深的时候不是很够用,但是也能在压满俯角的状态下达到320~330,这个防御区间对应的是以英国L1A1为首的重坦120mm炮的金币弹,虽然这些人用的都不是吉恩公国出品的120mm炮弹)。

其他倒没什么好说的,血量很高吗?刚好2000,比一般标准多了50,可是就算你会为此带个硬化多少也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属于是没必要了,唯一需要指出的缺陷是该车的指挥塔相对车体而言较为突出,而且弹药架模块和油箱模块分别仿照英国与苏联,结果就是这俩模块都会放在首上,刚好这车的车体很脆很脆……

隐蔽比较一般,让我比较不爽的是这个隐蔽,WG在车高这一点上过于双标了,豹一没有那么高的车长塔,所以结果一算下来,能比手提包隐蔽差的是皿煮灯塔、滋油灯塔与95E6这三个高耸指挥塔受害者与AX、TVP和50M这些个头本来就大的东西(除了TVP没人超过13),中苏锅盖头和抄出来的波兰车的隐蔽比手提包好我认了(最低14.99,最高17.44),1516、查查、K-91这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矮的矮子我没话说(最低16.87,最高18.24),豹一、P65、45T因为车长塔不算高所以所以隐蔽比手提包好的家伙我只能说这些老六我真的服了(最低14.08最高15.39),你30B这么高一个煤气罐请问你说怎么做到隐蔽比豹一还好的?因为30原没有那么高的指挥塔所以你30B的车高是不算煤气罐的,而我手提包就是活该?这都算倒数的隐蔽了,我甚至怀疑WG给手提包算车高能算到天线末端!

手提包的视野之前也是砍了一刀了,这是平衡的结果,原来是410m的正常视野,现在是400m,不愧是近视率名列亚洲前茅的国家……联想到前昭和时期因为兵源不足所以开始涌现出不少“眼镜鬼子”以及后昭和时期肥宅们的近视率也不低,把视野砍掉10m似乎也合情合理。

目前能搜集到的参考资料

俄服WOT大神“狒狒王”skill4ltu点评该车:极难上手,火控使人一夜白头,需要拉近交战距离,火炮抗性差,但是DPM极高,属于是被高估的坦克。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6)

Skill4ltu的评价原文

欧服WOT大神“大胡子”Dakillzor对该车在军团战中的表现评价是:虽然拥有强大的DPM但是只能算是次于KRV的选择,必须要拉满配件和战地改装才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7)

Dakillzor的评价原文

skill4ltu的个人网站统计列表里列出的“过去60天内十级中坦服务器数据对比”如图所示(共计22辆,每张图仅截取部分,该页面仅支持查询欧、美、亚服),总体而言除了出场率没有一个是能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个“被高估的存在”:

EU(欧服)

NA(美服)

ASIA(亚服)

出场次数

2375961(第2)

354601(第2)

339553(第2)

WN8效率

1464(第8)

1561(第7)

1333(第12)

胜率

49.72(第8)

49.83(第8)

48.62%(第9)

KD值

1.24(第7)

1.24(第9)

1.07(第13)

skill4ltu.eu列出的“一个月内STB-1环线波动”如图所示,总体而言在六月下旬出现相对明显的下跌,目前美、欧服处于慢慢回涨状态:

【巅峰值】

EU(欧服)

NA(美服)

RU(俄服)

ASIA(亚服)

三环上限制

5003

5175

4991

4846

三环线

4363

4508

4364

4208

二环线

3561

3662

3577

3423

一环线

2548

2608

2576

2435

【底谷值】

EU(欧服)

NA(美服)

RU(俄服)

ASIA(亚服)

三环上限制

4921

5071

4894

4771

三环线

4287

4420

4278

4150

二环线

3494

3578

3570

3365

一环线

2497

2546

2526

2384

坦克营地数据显示,STB-1的国服数据在十级MT(共计24辆)当中并不算登峰造极,三环均伤第8名、胜率排行第11名、场均伤害排行第8名、出战频率排行第2名,整体来看只能说“还能接受”,并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不要在意三环标伤不如上面四个服的底线值的问题。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8)

坦克营地数据(三环排行)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9)

坦克营地数据(胜率排行)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10)

坦克营地数据(场均排行)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11)

坦克营地数据(出战率排行)

这么看下来,似乎除了出场率,真没有其他地方算得上是超模数据的,这还不只是和特种车作对比,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手提包如此彪悍却没有像KRV一样被提上锉刀日程,究其原因就在于服务器数据没有好看到那种程度,非要说就只是中上水准,考虑到手提包如此恐怖的出场率以及其背后更加恐怖的持有率的增长,这可能都还是在夸手提包,只不过与豹一相比就稍显逊色了,无论是从哪个方面。

长久观望手提包线逐步成长至今天,我想说的是……

作为享用初代手提包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卖掉,甚至是在该车最贫弱的时候也有尝试去玩的玩家,在我看来,如今的手提包相比起以往任何时期而言都要强大,不只是单纯的强大,其强度飞跃跨度之大远超我所见到的任何十级中坦,从另辟蹊径的新生MT走向最差的十级MT,再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十级最强银币MT之一,对我而言确实是久旱逢甘雨。

加强是应得的,但是我并不认同“垫底久了的,一旦翻身就必须得是人上人”这一观点,就比如说E5,曾经的他也强大过,后来也没落了,如今回归强度榜前排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离谱,再看看蛐蛐,刚刚诞生的他甚至能引领整个时代,但是被砍之后也没有完全归入沉寂,相反,他依旧是一辆热门TD,只不过如今只是回归到他应该在的位置上去。

全能型MT并不是不可以出现,但是这个位置我认为不需要那么多人选,准确的说,是这个位置上的强度合格者不需要那么多,在我看来,银币车出一个140,非银币车出一个907,就已经足够了,手提包和他们在一起更像是破局者,像是105小分队派出来专门抢小队之外的十级MT的饭碗的东西,但是问题是这车本身偷炮本职工作也不烂,虽然不是全面压制,但是有一手超越他人的先进火控真的不能说没强度,更何况他的机动多少还有点离谱,别人是装个涡轮解决推重,他是装个涡轮解决速度,跟他比推重属于是自找苦吃,更何况他的转向极其灵活,100炮兄弟会看了都会在想这是不是慈父的日本私生子。

打个排位赛就能看出结果了,这车虽然不及KRV无脑,但是他是MT,而且是排在首位的MT,大家也都看见了,漫山遍野开满了大俯角铁头,大的是KRV,小的是STB,比较肥的是超征。

卖头是潮流嘛,那么手提包这种俯角超人多少也能分一杯版本福利的羹,但是他不只是分一杯羹这么简单,他这次连炮塔装甲都强化了,本身就是靠优质外形大概撑到等效250左右水准,现在直接把厚度加到222,等效直接跳上300,你说他有个30的头皮能碾,我寻思这车本质上玩的就是高打低怎么给你摸头皮?就算是平地互殴,他的DPM更卓越,他的三扩和缩圈更出色,他的起步速度更快,他的转向更离谱,请问你拿什么跟他玩?你说你能比他跑得快,我只能说你不开个标称速度60 的玩意儿属实不配这么说,因为他带个白涡轮都能上55的速度,哦对了,带白涡轮的话他还能有28的倒车速度呢。

我不反对东西结合,但是你好歹看看30B,那个结合出来的结果就是几经平衡考虑后的结果,起码能保持105小队本质,不会让别人没得吃,跟自己人一起玩也不会让自己人饿得哇哇哭,但是手提包就不一样了,过于灵活导致他去哪里都吃得开,打前线,坡上坡下唯你独尊,不摇人真没法对付,自家人也只能看你手提包激情表演然后默默的当个配角,打后排,继承他美国爹的体质,彰显105小队风采,像是iyouxin这样的瞄具爱好大佬甚至还为他准备了红瞄准镜彻底解决他的精度问题。

我对强势车,尤其是那些卓越至极的家伙的判断方法并不是优先分析其优势,而是先去看看他在他所属的车型里的劣势,而且要具体看看这些劣势的严重程度,如果没有明显劣势或者是这个劣势常见或者是在其战术定位与玩法基础上完全能避免,那再起码也算得上优秀的T1,而手提包不只是如此,他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个设定:劣势是有的,但是要么是大家都差不多,要么就是上个配件来个战地改装就能解决,简单地说就是“可逆转劣势”。

比如说我之前提到的精度,配件2.0带来的好东西真的太多了,瞄具就是个好东西,手提包的精度比他美国爸爸还要美国爸爸,带个瞄具就能回到他美国爸爸的样子,起码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问题他的三扩和缩圈可就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了……那确实也是比他的美国爸爸还要美国爸爸,这就很夸张了;再比如说手提包的单发伤害,105炮的单发伤害你给个390挺正常,但是问题是他的单发是360,在他头上不只有390,还有400、420和440,只可惜这不能算低,因为还有个320,再提一句,手提包是用单发换了DPM,他的DPM甚至比以前还要恐怖一些,因为他的射速随便整点相关配件都能压到105小队单发队员们难以压到的6秒以下,跟人家100炮差不多,人家100炮兄弟要想不被赶上还得来个紫输弹啥的尝试压到5秒以下才有可能摆脱……

极速也是一个问题,53的极速,就比标准的55要差了2,哎呀这不好,但是配件2.0带来的优势就是中坦自带一个机动加成框,一个白涡轮加不够多?不怕,放到机动加成框里,拉上55不是问题!好,这带个配件能拉上55,再看看倒车……不用说了,就算不带涡轮都已经是十级中坦最强倒车速度了,带个涡轮那就奔27和28去了。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浪费了一个配件框”,那么我问一句:非要说手提包一般刚需的话,垂稳和输弹可以算刚需,涡轮和瞄具也能说自己是刚需,想不到用什么甚至可以上通风,手提包的风格还真不止这么一点,那个加成框只不过是为涡轮和通风设定的位置,战地改装里面甚至还有留给防护的加成框,你甚至还可以像iyouxin那样给他上个硬化确保没有中坦能随便一发断你的腿。

这样的设定很合理,因为WG给他的定位就是“全能型中坦”,重点是“全能”,啥都能!包括配件搭配这一点也是“啥都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在手提包加强之前,WG就有提到过“105小队成员之间需要异化造成差距”,这点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异化出来的结果就是凭空制造出了一堆怪物……其中最大的那个,就是手提包,能牵制住手提包的地方恐怕就只剩下削掉的10米视野以及车身高度被算到天线上导致的不太够用的基础隐蔽了。

当年大巴顿仗着卓越火控耀武扬威的时候可没有现在的手提包那么夸张,更没有现在的手提包这样全能到让好多人都没得吃。

也难怪手提包的出场率与持有率从手提包正式加强那个版本开始就在迅速走高,他不是任何T0或者T1的幼体,他是打算揍遍所有T1还要威胁T0把位置让给他坐的狂人,我原本以为这样的加强是出于善心为手提包线改善生存环境让他们也能拿得出手,谁曾想到这一出手搞得好多人都没得玩了,这就不是很好了。

六一式和STA-1的加强力度都没这么大,虽然都差不多,但是这俩起码是真的停留在“可以拿出手”的阶段,而不是手提包现在这种“让其他人在自己面前都拿不出手”的恐怖。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12)

后话

如果说……不是基于平衡,而是在保证整条线“高DPM 优质三扩与缩圈 优秀俯角”特色的情况下基于历史进行削弱呢?

如你所见,这车的炮塔肯定不可能硬得和锅盖头有得一比吧,像以前那样顶多对付一些240穿就已经算很奇葩的了……考虑到手提包的炮塔装甲曾经经过一次加强(模型高清化将该车的炮塔装甲由132/132/37加强至195/60/25,相当于是把锉下来的炮塔侧面装甲补到正面了,虽然中间出现了损耗,没有直接把72mm装甲完全补上去,不过就算完全补上去了也没有现在这么离谱),我觉得有必要重新给手提包的炮塔装甲定一个值,让他能和这条线八九级的两位JGSDF发展见证人对得上位置,我建议炮塔装甲厚度修改为最初的132/132/40,隔壁WT也是这么设置的,确保这个头不会像现在一样是另一个世界的材料做出来的。

火控与DPM保留,这个劣质单发伤害与标准穿深也保留,我个人认为六一式与STA-1的加强非常合理,既创造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不会过度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属于是和豹原、印度豹一样的偏门奇才,而不是手提包这种全能战士,非要改的话顶多就是AP改回APCR然后其他数据不变,那也只是把5°基础转正换成2°基础转正罢了。

机动的话,首先肯定是要把GN太阳炉撤下来换成真正的三菱10ZF,750马力对手提包来说已经很够用了,速度的话则改成历史的53/-21(km/h),基础俯仰角则修改为比较历史的9/-6(°),这些也是参照WT的结果,不过说真的,和STA-1与六一式相比这个速度弄成50/-21都行,毕竟这两位都是需要涡轮才能达到标准速度的,按理说对齐前面就该这么整,就这一点我保留意见,还是按“历史”的来,反正不要变成那个没有实施的改动计划中的48极速就谢天谢地了。

但是肯定不能全给大棒,胡萝卜也得给,我认为视野应该恢复成正常的410m,隐蔽则应该直接对标30B,师从他们那肯定这些表现也得和他们像一点吧?

至于液压悬挂这一点,我认为自动液压悬挂是个好东西,能为仰俯角提供6°加成也不错,开液压12°俯角15°仰角即使不是超人也是佼佼者了,但是我觉得现在这个自动液压机制对手提包的限制很大,这个还不够灵活的机制限制给瑞典中坦合适,给日本中坦不合适。

我认为应该按照历史上的来,手提包的自动液压悬挂应该修改为不设启动与关闭条件或者是启动条件(低于指定速度)与关闭条件(高于指定速度)分别设置成-9999km/h与9999km/h这种根本达不到的速度,这样只要你调整鼠标就能随便抬随便压甚至可以在跑路的时候压着跑,这还不够,这玩意儿必须得是全向液压,可以只压一边或者是一边抬一边压,而且不会因为主炮摇至左右就不能启动,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去掉启动与关闭条件也是为了这个自动液压能够不成为所谓的“新机制”,而是能够与没有装备该机制的车子操作上没有差别。

坦克世界一开始用哪个系的坦克好(关于坦克世界的杂谈)(13)

74式的液压悬挂演示图,我希望手提包的液压悬挂做成这样子

主要是考虑到这个特色完全不可能从八级开始做,能找到沾得上液压悬挂的JGSDF坦克也就STB、STT之类的,STT-2拿来当八级MT就过于可笑了,STT-1拿来当MT就更可笑了,STB起码都是九级,所以做一个灵活到基本上不需要考虑这东西是否存在的自动液压悬挂很有必要,至于现实中可以两边一起压低一起抬高这样的玩法我觉得就没必要还原了,其一是我个人认为没什么存在必要,甚至比意大利重坦弹鼓装填机制还没必要存在,其二是如果这一设定写进坦克世界的话就会有更多的液气悬挂人要求实装该技术,因为他们的只能玩车身抬高压低而不能像坦克世界里面的液压悬挂那样强行压俯角抬仰角。

如果还要考虑到战地改装的话,我认为手提包应该与STA-1与六一式的战地改装定位一致,也就是“狙击型中坦”,没为什么,因为这个定位下的战地改装对手提包这种沙卵精度有利好!要是不够就恢复成增强之前的精度,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手提包就太夸张了……上一个火控利好啥都占的是M60,不过他是特种车,再上一个是140,呵……相比起现在逐渐走高的中坦数据标准而言,给140一个0.08的车体旋转/移动扩圈系数本来就是应该的,因为就算给了他也没办法把手提包取而代之。

希望WG能早日攻破全向液压悬挂的技术问题,并且最起码能让手提包这条线留着的可观穿深、卓越DPM和优质火控,留下这些再加上说得过去的机动的话起码再困难也能混一口饭吃,就像STA-1与六一式一样,其他的建议照着历史来,要不然去抄隔壁WT的也行,但是他们给手提包的弹种和装填就不要抄了……

顺带把名字换成STB-3吧,那个玩意儿是六个STB当中能准确确定是没有任何可以被做成自动装填系统的装置的东西,而且相比起其他人而言拆掉了不少WG现在也没办法好好还原的“先进设备”,除了全向液压悬挂。

要不然你把手提包的火力和视野对标六一式那样砍然后十级安排一个74式?那也不错,起码九级开始就能玩全向液压,六一式还能换历史装下八级,甚至还可以开另一条日系MT线,就是带自动装填系统的,从八级开始,STA-3→STB-1→STB-6,岂不美哉?出个74式的话直接照着现实照片做3D皮肤每年圣诞节开卖,骗不到日本人的钱也可以骗一些精日的钱啊,毕竟你自己做的手提包的原生皮肤如此之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