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谦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xū,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描写谦虚的词语(小学语文知识描写谦虚的词)(1)

描写谦虚的词语(小学语文知识描写谦虚的词)(2)

一、不骄不躁

1、拼音:【bù jiāo bú zào】

2、解释:骄:骄傲。躁:急躁。指做了好的事情不要骄傲,事情未处理好不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3、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不卑不亢 戒骄戒躁 谦虚谨慎

(2)反义词:自高自大 骄傲自满 操之过急

5、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态度谦虚,头脑冷静。

二、大智若愚

1、拼音:【dà zhì ruò yú】

2、基本解释: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3、详细解释

(1)【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2)【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 【示例】:执雌守黑,不敢自遂,~,于是乎在。 ◎章炳麟《箴新党论》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平易近人 足智多谋 虚怀若谷 心怀若谷 深藏若虚

不露锋芒 胸怀若谷 若谷虚怀

(2)反义词:愚不可及 锋芒毕露 大智大勇 气焰熏天 夜郎自大

好为人师 不可一世 愚昧无知

三、功成不居

1、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2、基本解释

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详细解释

(1)【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3)【示例】: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终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4)【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居功自傲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戒骄戒躁 不耻下问 不矜不伐 功成弗居

(2)反义词:功臣自居 居功自傲 贪天之功 骄傲自满

四、戒骄戒躁

1、拼音:【jiè jiāo jiè zào】

2、基本解释:

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3、详细解释

(1)【解释】: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2)【出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虚怀若谷

(2)反义词:不可一世 骄傲自大 唯我独尊 惟我独尊

五、洗耳恭听

1、拼音:【xǐ ěr gōng tīng】

2、基本解释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3、详细解释

(1)【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2)【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3)【示例】:如此甚妙,我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倾耳细听

(2)反义词:充耳不闻 言不入耳

六、虚怀若谷

1、拼音:【xū huái ruò gǔ】

2、基本解释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3详细解释

(1)【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平易近人 心怀若谷 器欲难量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不耻下问 不矜不伐 大智若愚 不可一世

(2)反义词:从谏如流 目中无人 妄自菲薄 一意孤行 惟我独尊

不可一世 盛气凌人 自以为是 目空一切 好为人师

自命不凡 自吹自擂 固执己见 纡尊降贵 刚愎自用

目无余子 骄傲自满 恃才傲物 旁若无人 夜郎自大

七、自知之明

1、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2、基本解释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3、详细解释

(1)【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2)【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3)【示例】: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自惭形秽 知己知彼

(2)反义词:自作聪明 不知高低 自不量力 妄自尊大 非分之想

不自量力 自以为是 班门弄斧 自高自大

5、成语故事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八、谨言慎行

1、拼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2、基本解释

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3、详细解释

(1)【解释】: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2)【出自】:《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3)【示例】: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笃行》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言行小心谨慎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步步为营 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 讷言敏行 小心谨慎

谨慎小心 如临深渊

(2)反义词:百无禁忌 胆大妄为 为非作歹 祸从口出 暴虎冯河

恣意妄为 胡作非为 轻举妄动 落拓不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