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小说,总是流淌着静谧、朴素,伤感,短篇之作《萧萧》也是如此。1986年,导演谢飞和乌兰将它搬上了大荧幕,电影叫《湘女萧萧》。

民国三十年代,十二岁的女孩萧萧嫁到湘西边远小村当了童养媳。让当代人无法理解的是,她的丈夫春官是个两岁的娃娃,还没有断奶。

以至于拜堂当天,春官哭闹不止,萧萧和一只公鸡拜了堂。

沈从文代表作品(沈从文的小说谢飞的电影)(1)

萧萧和小丈夫春官

电影中的情节,在那个年代是极其正常的风俗,家庭条件相对不错的男方,会给儿子娶一个大几岁的童养媳。可以像姐姐一样照顾娃娃丈夫,也可以成为家里的半个劳动力。

而女方,都是家庭困苦的底层民众,甚至可能吃不饱饭。电影中的寡妇巧秀娘问萧萧,婆婆对你好吗?萧萧的回答是,好,白米饭管饱。可见风俗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劳苦人民活的太窘迫。

这样的婚姻,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铁定是个悲剧,丈夫是个娃娃,年龄相差十岁,从小一起长大,有着姐弟的温情让人信服,但一定要有爱情,这恐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沈从文代表作品(沈从文的小说谢飞的电影)(2)

萧萧

但风俗的养成,自然有着时代背景的烙印。九十年过去了,男女婚姻的结合,有着太多的自由,人口随意流动,资讯四通八达,这不能不说,时代的蓬勃发展,给了人类更大的选择权。

十二岁结婚的萧萧,过了四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了。青春飞扬,胸脯饱满。而他的丈夫春官,也不过只有六岁,还是个只会玩泥巴的小孩。以至于她的婆婆——春官娘要给她裹胸,让胸脯不要那么夺男人眼球。

但少女怀春这种事,是堵不住的。家里的长工花狗,是个体格健壮的青年,爱唱花歌。眼瞅着萧萧从女孩变成少女,他动了心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偏僻的小山村,少有其他娱乐,生活的状态还是挺原始的。青年男女整天厮磨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干柴遇上烈火。

沈从文代表作品(沈从文的小说谢飞的电影)(3)

花狗

于是,我们看到了夏季的雷雨天,衣裳被打湿的萧萧在磨坊躲雨的时候,花狗也冲了进来。一个情欲膨胀的青年,看到半裸的又羞又娇的少女,会发生什么?导演用了杂乱的稻草堆和不停旋转的磨轮隐喻了他们的结合。

这其实又是一个悲剧的开始。花狗对萧萧更多的是生理的欲望,而非爱情,毕竟萧萧是他主人的媳妇,虽然丈夫只是个娃,但伦理道德,宗族规矩是很难破坏的。

萧萧作为初尝禁果的少女,对花狗的依恋是女人本能上的体现。所以,我们看到了后来她多次主动找花狗。

两个人隐秘的关系被两件事打破了。一是萧萧怀孕;另一个是寡妇巧秀娘因为和铁匠谈恋爱,被沉潭而死,铁匠被当众打断双腿。

沈从文代表作品(沈从文的小说谢飞的电影)(4)

巧秀娘和萧萧

萧萧自然惊惧万分,花狗也是心惊不已。东窗事发,等待他们的是极其悲惨的命运。于是萧萧想和花狗私奔。

她遇人不淑啊,心生恐惧的花狗没有答应和萧萧逃走,而是自己一个人消失无踪,从此再不相见。

独自承担这一切的萧萧堕胎不得,独自逃走的过程中被抓,反而是肚子里的胎儿让她免于一死。

萧萧生下一个男孩,得到了婆家的谅解。如果是个女婴,爷爷现场就说了一句,那就要溺死。重男轻女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可见国人的陋习是多么的可怕。

萧萧的儿子取名叫牛儿,牛儿稍大了一点,春官娘也要给他娶童养媳。而此时的春官则上了学。

电影中女学生的刻画,是为了打破人物壁垒而存在的,在村民的眼中,这是一群太出格的物种。春官上了学,自然耳濡目染,接受到新思想。

沈从文代表作品(沈从文的小说谢飞的电影)(5)

萧萧

所以,当女同学问他家里是不是有个大十岁的堂客,他是慌张的,否认的,等他回到家中看到牛儿要娶亲的这一幕,他也逃离了。

电影和沈从文的小说相比,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了做了略微的改动,电影内容显得更丰富,观众能有更多维度的体验。

人一生的命运,大体上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遭受到命运洪流的裹挟,1930年的萧萧和2020年的萧萧,命运天差地别,这并非自身的努力,是时代赋予了你不同的生命意义。

这是幸还是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