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购房难是国人吐槽重点,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欧美发达国家而且据相关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购房时间越来越快,70后平均在工作的第6.39年后购买一套房,80后为5.3年,而90后进度最快,为3.43年如果跟闹过“房荒”的唐中期、宋前期等相比,我们可是幸运多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荒凉古屋的故事,看看闹房荒的唐宋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荒凉古屋的故事,看看闹房荒的唐宋人

荒凉古屋的故事,看看闹房荒的唐宋人

虽然购房难是国人吐槽重点,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欧美发达国家。而且据相关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购房时间越来越快,70后平均在工作的第6.39年后购买一套房,80后为5.3年,而90后进度最快,为3.43年。如果跟闹过“房荒”的唐中期、宋前期等相比,我们可是幸运多了。

诗人白居易租房大不易

在过去,古人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也会选择“进城打工”。不过他们的出头路子比较单一,大都选择“上京赶考”。千里迢迢来当官,“住哪儿”当然是第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唐朝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访文坛前辈顾况的时候,对方就曾调侃“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结果这一句神预言居然成了真,白居易硬是在京城租了18年的房。上了年纪想把母亲弟弟接来身边住,才发现自己那点积蓄压根买不了京城里的房。没办法,白居易只能在陕西渭南买了套房给家里人,自己继续住京城的出租屋,隔10天骑个马回家探探亲。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在广州上班的你,买了个东莞的房。公元821年,白居易在长安买房时,他快五十了。难怪他有此感慨:“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翻译成现代吐槽就是:没房的我,还不如一只蜗牛。

不过白居易好歹熬个几十年,买房还是有希望的。有些人屋里“唯几案绳床而已”,堪比小龙女的古墓;有些人的住处“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比现在的城中村还艰难。如果白居易是一只蜗牛,那广大底层可能只能当蝼蚁了。

苏轼儿子差点无缘婚姻

著名男子天团“唐宋八大家”中,苏洵父子三人就占了半壁江山。可是文学造诣不能当饭吃,这几位一辈子跟房死磕,日子过得很是艰难。父子三人刚进京闯荡,只能靠租房度日。更要命的是,苏洵当官没几年就因病去世了,根本没给两兄弟留下多少积蓄。靠不了爹,那靠个人奋斗能不能行?可惜了,苏轼的官场生涯相当波折。今天还在京城,明天就调到杭州,后来多次被贬,一直居无定所,自然也没法考虑买房的事。

后来儿子要结婚,苏轼都拿不出钱给孩子买婚房,娃的叔父苏辙也没房产,小两口只能去父亲的老友范镇家里借住。结个婚都要去别人家落户,你说这得多憋屈?!

苏辙在《闭居五咏其四买宅》中写道,“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啥意思?苏辙到老了都还没买房,儿子们都怨声载道呢。心怀愧疚的他,只得咬咬牙在汴梁两百里外的许昌买了房,之后不断扩建,终于让一家老小得以安顿,不过一生的积蓄也花光了。那时候,苏辙已经70岁了。而距离他走到人生的终点,只剩3年。

上海单身狗难租房

鲁迅在上海待了10年,始终是个租房客。那时候,要不是情侣或夫妻,就很难租到房。咋的,歧视单身狗?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单身男人可能是小偷,单身女人可能是娼妓,几个大汉可能是群匪,只有一家老小能让人安心。所以在当时,很多单身男女都会搭伙租房。毕竟找人担保还得出钱,麻烦得不行。

即便你找到伴儿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也不一定找得到房租。当时流传的段子说,如果发现有人落井,第一件事不是救人,而是问清楚他租哪儿,然后赶紧找他的房东,告知对方租客快死了,然后自己把房子接下来。那些实在没钱的穷苦老百姓,只能选择搭窝棚住宿。

民国时期买房的人并不多。一是因为战乱;二是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买房=分家,卖房=“破家”,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居民其实并没有“热衷买房”“拒绝租房”,买房的“传统”是最近四五十年内才形成的。 (路上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