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洲来说,著名的几次大战都是在欧洲大陆及环地中海的西亚、北非发生,而且每次都是最强的几个之间“掰手腕”引起的。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最大规模的战争有三场,分别是三十年战争、一战和二战,你会发现全都是强强对战,然后波及他国。只不过其中的二战是全球性的,因此大家对于二战更感兴趣,对其过程也了解的更多,与此相关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浩如烟海。但对于一战,还有很多朋友对其虽了解一些,但始终没有一个太清晰的脉络,那就把这个梳理的责任交给我吧。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1)

之前我们聊过欧洲30年战争,德国真的很惨,后来的普法战争,由普鲁士领导的“小德意志”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并建立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两个“老冤家”这回又轮到法国想要报仇了,而德国想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于是德国联合原先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本是一家人的奥匈帝国,以及北部一直被奥地利管理的意大利,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协议正式组成了——同盟国,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法国。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2)

正所谓树大招风,当时的欧洲除了法国视德国为仇敌外,英国一心想限制这个新统一起来的德意志巨人。俄国在争夺塞尔维亚的过程中与奥匈帝国早已结仇。于是英、法、俄三国也签了个协议,共同组成——协约国。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3)

对垒双方虽然没有立即开战,但早已为日后的战争展开了军备竞赛。从1883年到1903年的这二十年间,英国的军费开支增加了1.3倍、德国增加1.6倍、俄国2.7倍、法国3.2倍,而奥匈和意大利更是分别增加了12倍和15倍。在纷纷扩大军备的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并没有把意图直接挑明,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言辞,来表达自身扩大军备的合理性。比如德国就说,提高军费是因为德国的未来在海上,暗含的意思也就是威胁英国“海洋不是你一家的”。英国就立马回应:“我们的海外殖民地众多,所需的海军军费理应是德国的两倍。”果然,后来德国每年坚持造四艘排水量近两万吨的无畏舰,英国就每年坚持造八艘。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4)

1914年,一战终于爆发了,关于导火索——斐迪南大公遇刺,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直接进入复杂、混乱、重叠、冗长的大战过程,放心,主线已经捋出来,确保读者能够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清晰连贯的“一战过程模型”。

刚开战的时候,德国打算快速击败法国,于是先拿下夹在德法之间的小国,结果在打小国的过程中,英法联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正是因为德国“快速占领”计划在一战中没能实现,因此在后来的二战中才会改进并熟练使用闪电战。具体过程就是德国率先出动52个骑兵师(一战初期最机动的作战单位),对比利时进行突击,但没想到的是,占领比利时全境居然用了足足半个月。这就导致了英法84万联军已经在马恩河集结完毕了。小毛奇率领68万德军在长达三百多公里的战线上与英法联军激战四天,双方各死25万人不分胜负,这就是著名的马恩河大会战。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5)

在德国东面还有个俄国呢,所以一战也是分东西战场的。在一战中,东线是分为南北两段的,北段主要是德、俄作战;南段主要是奥、俄作战。先看北段,一开始俄国占领了大半个东普鲁士,后来德国名将——兴登堡,把俄国一整个军团及相邻的零散部队一口吞下,全歼俄军25万人。(兴登堡后来成为德国总统,并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正是因为他的去世,使得希特勒得以将两个最高职位合并为元首。)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6)

再看东线南段,奥匈帝国败的很惨,被俄国歼灭达40万人。德国一看这样互有胜败对自身是不利的,因为两线作战最怕僵持。于是德国开始战略调整,为了今后能够集中力量对付英法联军,必须要先把东线战事迅速解决掉,从而避免分心。德国派重兵南下与奥匈帝国组成联军,对俄国发起大规模反攻,正是在这次反攻过程中,德国首次开创了飞机用于战争的先河。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7)

结果俄国战败,死亡100万、被俘70万,俄军从此退回国内。由于德国一方面想到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惨状历历在目,另一方面英法才是它的主要打击对象,所有并没有深入俄国。

东线战事轻松之后,德国开始把部分部队拉到西线,集中力量与英法联军会战。1916年,也就是开战两年后,对垒双方在凡尔登相遇,著名的“欧洲绞肉机”就要开始运转了。德军用1400多门大炮,以每小时100万发的频率对法军阵地狂轰滥炸;法军统帅贝当帅军拼死抵抗,结果居然使德军没能往前推进。从此战争由德国进攻、英法防守,变成了阵地战,双方都以不让对方推进为目的,各自守住自己的阵地。

英法联军一看在凡尔登实在推进不动,于是另辟蹊径发动索姆河战役。正是在这次战役中,继德国首次使用飞机之后,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8)

但是这次又变成了德军拼死抵抗,英法没能推进。阵地战加拉锯战,足足打了三个多月,双方打了个平手,英国损失42万人、法国20万人,加起来62万,德国损失65万人。虽然是平手,但对于英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次另辟蹊径虽然没能推进一寸,但是却起到了声东击西的作用。那是因为英法是两国军队,德国只是孤身一人,为了守住索姆河,德国不得不从凡尔登阵地上抽调军队,而且还是主力。就这样,凡尔登那边被英法联军合围了。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9)

合围后,凡尔登绞肉机又一次运转起来。法军首先出击,打了一个月左右战死55万人,德军战死45万。依然算是法军赢了,因为正是这次战役,彻底浇灭了德国在陆地上获得胜利的可能性。

看完以上那些数字,真的是感觉太恐怖了,那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一次次战役打下来,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万。

接下来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海上。在那个时代,海洋一直是英国的天下,德国只能选择奇袭。双方舰只最终集结于北海决战,英国151艘、德国101艘,结果德国以少胜多,英国舰只损失更多一些。但是由于英国海军本来数量就多,经过双方这一次消耗之后,英国海军成功将德国的所剩舰只封锁在了大陆近海。玩过策略类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你的舰船驶入大洋,就可以动动脑子,使用一些战术手段,比如偷袭对方军港、造船厂等特定目标什么的。但是一旦被封锁,对方又有源源不断的新船补充进来,那就属于等死了。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10)

德国此时被逼到了出损招的程度,开启了著名的——无差别潜艇战。解释一下,潜艇这一作战单位由于研发和投入战场时间不长,反潜作战能力各国都还不具备也不完善,在当时可以说是海军力量当中最安全的一个。潜艇在作战中基本上可以说是只能我打你,等你想打我的时候已经中弹了。但是这种技术上的初级阶段,同样适用于潜艇本身,潜艇由于其辨识能力差,有时连海面舰只是敌是我都分不清楚,更不用说分清是具体是哪国的了。如果潜艇浮出水面瞪起眼来分辨是到底是商船还是舰船,基本上就要被发现和击中了。

而对于此时海军已被封锁的德国来说,自己的舰只都在海边出不去,那么外面就肯定都是外国船。至于是不是敌军的、是哪国的、是舰只还是商船,这些都一概不知也不管了,就像《功守道》里吴京的台词:“爱谁谁,乌龟怕铁锤,老子打完了,再问挨打的是谁!”

按理说,这种无差别的潜艇战对德国是有利的,因为德国事先已经警告过了,凡是在不列颠岛周围海域航行的所有船只,都是德国潜艇的打击对象。你们挪威、瑞典的船注意绕道走就行了,就算这些国家抗议德国也不怕他们。但是恰恰经常在这里航行的还有——美国商船。无差别打击一开始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实效,英法商船损失严重,致使英国的海上运输基本瘫痪。可是一艘美国客轮被击沉了,事儿就大了。

美国宣布放弃中立、对德宣战。当然美国客轮只是其参战的直接诱因,在此之前美国给了英法20亿美元的战争贷款,生怕协约国要是打输了,这个账就要不回来了。从此,大批美国海军横跨大西洋奔赴战场,协约国在海上所向披靡。不用说那些被封锁的德国海面舰只,就连执行无差别打击任务的德国潜艇也败下阵来。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11)

让我们把目光再移回到陆地上,此时德国陆军已经基本失去了进攻的可能性,全面转向防守,而海上已经彻底失败,协约国开始组织大反攻了。英国率先从比利时发起攻势,可是打了三个多月,居然没能突破德军阵地。之后英军在康布雷投入大量坦克,双方激战后,英军依然没占到便宜,胜负难分。一战一开始的时候德军大规模进攻攻不动,现在协约国大规模反攻还是攻不动,整个西线战场就这么僵持的。

都过了这么久,东线那个退回国内的俄国现在怎么样了?虽然之前俄军败给了德奥联军,但是出于对协约国协议的遵守,俄国依然选择坚持战斗,只不过没有丝毫反攻的能力而已。之前刚刚经历过全一战一次性死伤最严重的战役,现在又依然坚持战斗,俄国国内已经是民不聊生,结果爆发了十月革命。新诞生的苏维埃政府宣布不再履行协议、退出战争。

这样一来,对于德国来说东线再无战事,得以把全数兵力投入到西线与美英法决战。德军总共集结了125万兵力主动向协约国进攻,而协约国也集结了150万人加以对抗,德军一共发起了五次大规模攻势,全被协约国扑灭。从此德国彻底伤了元气,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当初签约的意大利在干什么?它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就签订了秘密条约,倒向了协约国一方。一开始它不敢对德宣战,只敢对奥匈宣战。结果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意军对奥匈帝国总共发起11次战役,意大利伤亡100多万人。在俄国退出战争那会儿,德国东线有了用于抽调的军队,于是决定教训一下意大利,派了一部分南下与奥匈组成联军,以不到两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意大利32万人。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12)

所有协约国成员由于大会战,史上第一次组成了——联合司令部。因为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反法联盟还是三十年战争,都是各打各的,如果要同时打一个目标,也就是互相送个信,约定一下时间而已,顶多也就找一个名义上的最高将领。但是联合司令部的意义完全不同,它把所有协约国的军队编入到统一管辖的范围内,一切作战指挥过程中,就像同一个国家的军队在参战一样。

话说同盟国这边后来先后加入了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它俩本来是作为德军后方支援力量的。结果联军先是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大败德军,之后又在巴尔干半岛突破了奥斯曼帝国的防线,致使奥斯曼和保加利亚投降。即苏维埃俄国退战后,联军靠自己开辟了新的东线战场。之后失去屏障的奥匈帝国军队节节败退,匈牙利地区的布达佩斯人民起义,新组成的政府宣布匈牙利独立并退出一战,自此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这边的维也纳也是游行罢工不断,奥皇彻底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一个从刚进入中世纪就雄霸欧洲、统治长达八百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宣布投降,并于第二天退出历史舞台,奥地利成了一个共和国。

二战葡萄牙战斗机(3分钟记住一战史)(13)

同盟国这边就剩下一个德国了,直到德军拼的就剩下最后一个后备师,德国下令海上还仅存的那些舰只集体出动,去与英国海军拼,要求如果战败就集体“光荣沉没”。结果这一命令激起了八万水兵起义,受到连锁效应,德国北部的汉堡和南部的慕尼黑都爆发了工人起义。最后首都柏林也爆发起义,德皇赶紧逃往荷兰。起义者组成了临时政府,德意志第二帝国变成了共和国,后来魏玛共和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整个一战持续四年,涉及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占当时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三。总共有一千万死、两千万伤。一战打完后,当时世界上的五大帝国覆灭了四个,分别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同时,作为战胜国的英、法、意等列强也被严重削弱,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美国自此成为头号强国。

战后各方签订了巴黎凡尔赛协议,德国割八分之一的地、赔330亿的款、交出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于是,德国要复仇,尤其要与法国算账,二十年后,二战爆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