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鱼缸上滤用什么水泵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鱼缸上滤用什么水泵好(滤材选择和摆放问题)

鱼缸上滤用什么水泵好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最近养鱼老道发现,很多鱼友饲养观赏鱼的手法和方式,太过于死板了,包括了大家提出来的很多问题,几乎永远都是千篇一律,无外乎水质、过滤、鱼病、鱼不精神、如何投喂、如何下药等问题,而且都是些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问题。

很多鱼友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不去注意全局、注意整体、注意在大的方面做文章,只把目光盯在了某一个小问题、某一点或者某一条鱼身上,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不会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只会不断盲从。

虽然我一直在说,观赏鱼是活的,鱼主人也是活的,但是往往大部分鱼友养起鱼来,方法却都是死的。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先说说,鱼缸调理水质如何了灵活运用的问题,其他文章再谈饲养和鱼病等,调理鱼缸水质包括了困水、养水、水泵选择、滤材选择、滤材摆放等问题……

一、困水方式要灵活、能见阳光为准则、时间长短无需固定

只要一谈到困水,总会有某些鱼友提出异议,咱不管他们,咱只说说想要困水的鱼友,如何去灵活操作。

关于困水的目的,我就不必再啰嗦了,但是,这里有一点一定是正确的,那就是:

平时的困水,是为了给观赏鱼换水使用的吧?

那么,困水的形式,还有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我们观赏鱼的品种和换水量啊,我们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至于说,我们当地的自来水氯气是否有残留,那是需要我们自己检测的,视具体情况而定去吧。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早有提到过,见天水一定是最好的,毕竟阳光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除了气候最为炎热的盛夏季节以外,室外或者阳台上的见天水一定是最好的,也就是应该选择广口、开口容器困水。

还有就是关于困水容器中是否需要打氧或者过滤的问题,这其中主要牵扯到的一个是困水时间,另一个就是杂质沉淀。

换句话说,假设我们急于换水,自来水的氯气残留又多,只有24小时的时间,那么,怎么不可以适度打氧呢?

但是同样的道理,假设我们的自来水中漂浮杂质太多,比如说困水桶中出现一些藻类的死亡,不断漂浮其中,即使沉淀也不好用,为什么不可以加个小上滤呢?

还可以扔个沉木进去,但看我们对于黄水的问题,讨不讨厌了。

假如说,自来水的硬度偏大,全部是些水垢类的杂质,我们可以任其自行沉淀到缸底,在抽取时不要去动底部就可以了,如果不着急的话,沉淀三五天、七八天又能如何?我从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时间段困水,加入鱼缸后能够死鱼。

如果我们就是给鱼缸来个抽底换水,每次更换个七八分、十分之一的量,只要水温适合,不去困水又能如何呢?

为什么饲养个观赏鱼总是那么死板?

这些东西谁也不能说,必须就要困水几天几天、必须添加什么设备,完全依赖于我们的自行判断和观察。

二、养水的时间为什么有长有短,为什么有些鱼友根本不去添加硝化细菌?

关于养水,养鱼老道的其他文章也谈论很多次了,三五天也是养水、七八天还是养水、半个月、两个月,其实都是在养水,什么时候水质算是比较好,要看水体的自清程度以及观赏鱼的状态与反应,高档鱼可以进行水质检测。

并不是说越便宜的观赏鱼,养水时间就要短,越贵的鱼,养水时间就要长,这是要看观赏鱼的习性和皮实度的,五六百块钱的水虎鱼,一个鱼缸饲养一条,困水三天直接入缸有问题吗?不会有问题的,因为它皮实。

一两块钱的小金鱼,如果采取这种养水方式,密度再大点,入缸以后,非死即残,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我们可以做到边养水、边养鱼,一定是我们之前的困水工作做得好,或者是观赏鱼比较皮实,或者是观赏鱼的饲养密度极低。

之所以我们使用到闯缸鱼、使用到各种检测试剂,一直到所有指标合格在下鱼,那是因为我们饲养的观赏鱼比较贵重,我们以防万一或者是观赏鱼对于水体的细微变化太过敏感。

养得起三两万的红龙鱼,绝对买得起一两百块钱一瓶的硝化细菌,怎么不可以添加?

普通观赏鱼不是买不起,而是用得着吗?

鱼缸里自己形成的硝化细菌它不香吗?廉价的硝化细菌入缸后,水质不是更浑浊吗,为什么每次换水还要去添加,之后再来不断询问,为什么我的鱼缸水又浑浊了?

对不起,我也没办法,它就应该浑浊,如果不浑浊,就对不起我们购买廉价产品的那个价钱了,这个道理还用别人说破了吗?

三、水泵的选择,不是只看什么功率、流量、扬程的,谁敢说有统一模式?

一个侧吸泵、一个底吸泵,它有什么好计较的?就这么两个破水泵,很多鱼友伤透了脑筋,至于吗?

我的鱼缸虽然全部使用的侧吸泵,水质也很好,那是因为我这里的鱼店大多都是侧吸泵罢了,即使把它们全部换成底吸泵,效果还是一样的,这个差别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不去关注整缸的水质、水流动向和观赏鱼的状态如何,在这些所谓的、狗屁作用也没有的地方瞎做文章,这本来应该是商家的事,怎么会变成消费者的事了?

如果我们的鱼缸底部铺设的是一层非常细微的底沙,我们非要去使用底吸泵,这不是有病吗?

还有就是鱼缸底部的粪便问题,很多鱼友前来询问的。

我们应该自己观察鱼缸内的水流去,看看粪便在哪里留存,少量根本无碍,只要滤棉的吸附力一上来,水质逐步养起来,自然它们就消失了,为什么没有消失?

是因为水流方向不对,或者鱼养多了,滤棉担负不了,我们适度抽底换水予以缓解,这个工作很累吗?就是如此最为简单的笨方法,绝对管用。

很多鱼友对于水泵的选择,更是煞费苦心,功率、流量、扬程……就差自己没钻到水泵里看看了。

水泵是按照鱼缸里没有任何滤材、空水流运转而设计的好不好?

我们的鱼缸里滤槽的大小,可以装多少滤材、滤材的细密度又是多少,水流的走向是否通畅,滤棉的杂质和淤堵、管道的杂质和淤堵,都会影响到我们水泵的水流大小,不是影响到上水、就是影响到下水,我们要按照大致的流量比例大体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就行,然后回来安装之后,是需要自行查看、调整的。

为什么我不爱在网上购买?就是因为根本无法去更换,我在鱼店里购买的,和鱼店老板打好招呼以后,随时可以调整和更换,正如我的宫鹅整理箱,八瓦的水泵,安装之后水流就像瀑布一样,为什么呢?滤槽小啊,最后直到选择两瓦的才适合,这个与实际理论差距了多少?

如果能够购买可以调节流量的水泵或者变频水泵,当然更好了,但是我们饲养个小热带鱼,也去买个一百块钱变频的?根本用不上。

四、滤材选择、滤材摆放等等,爱怎么选怎么选,想怎么放怎么放,问题根本不在这

水困好了,养好了,观赏鱼的饲养密度不大,无滤材一样养鱼,既然无滤材都一样可以养鱼,那个滤材的选择,怎么选、它不是选呢?

一块白棉也可以叫做滤材,白棉加生化棉还叫滤材,白棉加生化棉加陶瓷环,还是一个鱼缸里的整套有效滤材,之后再加细菌屋也行,再之后的那些,可以叫做功能性滤材或者补充性滤材……

补多少能降酸,补多少能增加酸性,随便去问任何一个再高档滤材的生产商,他也没有固定答案,为什么没有呢?因为牵扯的可变因素太多。

大方面的道理我们搞懂了,就不再去拘泥于小节。

滤材的摆放问题,我的其他文章中都有,如果说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陶瓷环,我们还在那里研究横着放还是竖着放,是不是应该整齐排列?估计那就是强迫症了。

其实细菌屋也是一个道理,横放竖放都一样,如果鱼缸整体的水质很好,观赏鱼的状态很好,怎么放它不是放呢?

只要能够阻挡住杂质回流,只要保证滤材底部的水流通畅,这就是最好的摆放形式。

底滤鱼缸的滤材为什么会浸泡在水里,滴流盒的滤材为什么就是水流经过?

哪一种培菌效果好呢?

您是养的金子做的鱼吗?

上述二者的过滤形式决定了我们只能那样放置滤材,两种形式都能够有效调理好鱼缸的水质,都能够经过测试,各项指标完全合格。请问,您来告诉我,到底哪个好呢?我是不知道,我也无需知道。

因此来说,这些问题,不是不应该注意细节,但有些情况下,一定是大局致胜,水体先得到稳定,观赏鱼的疾病控制住了,鱼缸里的生态平衡达到了,其他的一切都是小问题,滤槽里扔块砖头它也一样用。

我们不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之前的困水,养水、水体稳定上,还有选鱼的水平和饲养密度上,在这些所谓的不疼不痒的问题上做文章,偏要教科书似的去做选择,那是根本没有用的。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