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名词的“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线而划分。

而在部分群体的认知概念中,“南方”是指在地理划分位置上更加向南,直达广东、广西、厦门、海南等,辐射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惯称“南洋”等区域。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1)

香港作家马家辉在他的小说《龙头凤尾》中对“南方”生动描述是——“公馆露台上有小沙发,杜月笙坐下,远眺高高低低的小树林,马尾松、黄樟、榕树,在夜色里额外沉静,似是为了储存精力,待太阳升起,重新争鸣鼓噪。

他欣赏广东佬常说的"生猛"二字,不仅可用来形容海鲜,更适合于人,仿佛从早到晚不把精力耗尽不肯睡觉,即使耗尽,躺在床上仍在捣动念头,像被抓到砧板上的鱼仍在挣扎弹跳。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2)

这段话将南方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南方是忙碌的、高节奏、高强度的生活。

这里柔软而坚韧,湿润而刚强,没有北方日落而息的安逸,有着日夜劳作的奔波和生机。

而对于北方而言,用苏童的话说,“北方几乎是权力的某种隐喻”。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3)

在和北方朋友们的交谈中,会能感觉他们的闲谈碎语中,总有一种不舍放弃而又抓不住的自我别扭和自我纠结的矛盾感,不太愿意改变现状的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或城市愿望充满了想象、期待或失望

“而相对来说,南方意味着明天,意味着野生,意味着丛莽,意味着百姓。”这是真实生活的鲜活体现,是生命律动的真实体现。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4)

真实有美好的体现,更有残酷的存在。接受美好的同时,同时也要接受残酷的压力和挑战。

犹如赤道上的雨,通常会在午后突然袭来。前半日太阳有多暴烈,后半日的雨便有多凶猛,像是用半日蓄势待发,一举向阳进攻、报复,以牙还牙。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5)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6)

雨在南方的肆意和频繁,让人们都已习以为常。

就像“人生中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的。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无论跌宕起伏,南方人的脚步从未停息,也不敢停息;勤劳而向上的共同付出,让南方麦浪的绿,在椰风蕉雨中格外耀眼、生猛而浓郁湿漉朦胧。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7)

由此所衍生而出的明亮、欢快、生机,在日常生活到影像、音乐、文学等都氤氲出不容分说的吸引力。

海洋与陆地在这里交汇,北回归线横贯岭南的生机与繁茂,带来了亚热带充沛的阳光和雨露。这里野性又先锋,蓬勃而陌生,不拘一格的风格让杂花生树,成就了不一样的异质性。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8)

向南而生,其实是一种态度的转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南而生的力量,与年龄无关,与阅历无关

年龄可以诠释很多,但是渐渐的你会发现,其实年龄只是一种记录,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过往,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一种记录,并不代表特指的一切。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9)

当我们自我质疑时,扪心自问:难道是我的身体衰退了?阅历衰退了?能力衰退了?还是学识衰退了?

答案不言而喻:是自己的心态衰退了,不是自己不能,而是自己认为自己不能

南风未起南城以北(向南而生南方以南)(10)

潜意识里的暗示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大,会在某种程度上将人直接击垮。

所以当你茫然时,不妨早起看看南方的朝阳,那样的热烈而温暖;同时,也看看南方夕阳,虽然恬静而柔软,却依旧充满着力量,没有丝毫逊色,同样可以照耀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