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世界小康水平(外国人眼中的小康生活)(1)

2021年9月10日,中国技术人员在乌干达中部瓦基索区的布韦伦加村安装调试数字电视设备,让这里的村民看上了画面清晰而且免费的卫星数字电视节目。

世界小康水平(外国人眼中的小康生活)(2)

中国政府援助约旦第二批新冠疫苗交接仪式于2021年11月4日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体育城疫苗接种中心举行。新华社发

世界小康水平(外国人眼中的小康生活)(3)

黎黄日光(右)与中国同事在中国一冶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部。中国一冶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部供图

世界小康水平(外国人眼中的小康生活)(4)

一列复兴号动车行驶在新成昆铁路德昌县段。新华社发

高效的交通网络、便捷的物流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活……在一些曾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国际人士看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和中国人民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也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路易斯·曼努尔

我是一名津巴布韦人,目前在中国电建承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担任水电工程师。这是我心中的理想工作,因为我运用所学的知识为非洲地区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我曾于2015年就读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9年到清华大学学习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几年里,我去过20多个城市,不仅接触了很多中国人,也对中国的发展有了亲身体会。

到中国朋友家做客,丰盛的餐桌总是最吸引人。记得第一次到辽宁的一位朋友家,看到各式菜肴摆满一大桌,我还开玩笑地问:“为什么你们每天都像过年一样?”朋友跟我讲,中国人在有客人来的时候总要盛情款待。特别是这几十年中国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好了,朋友来了,当然要招待好。这位朋友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到了更多地方,也去过更多中国朋友家做客。确实,我看到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对我来说,在中国生活很便捷。不论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数字支付触手可及,还记得第一次使用数字支付,整个过程短得令人惊讶。在中国,我看到每个人都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人人为幸福的生活而奋斗。我也从中获得了精神的鼓舞和动力——用自己在中国所学,改变非洲发展面貌。

中国重视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同时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如中国电信设施广泛覆盖,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由此而带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记得以前在北京上学,我在海淀区吃着从朝阳区点来的手抓饼,觉得自己也是中国发展的受益者,小康生活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了温暖。

在非洲,很多地方至今仍然出行不便,很多人都希望能有自己的私家车,因为这样才可能出远门。在中国的城市生活,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沈阳等大城市,地铁发达。很多城市虽然没有地铁,但公交网络覆盖每个角落,通常一两块钱就能免费看到整座城市的风景。如果你愿意骑车,共享单车也随处可见。更令人钦佩的是中国高铁,它使普通人的长距离旅行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从沈阳到北京700公里的路程仅需4个小时。

我觉得中国的快速发展有条秘诀——想发展,先基建。基础设施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铁路、公路、通信网络、电网,如何保证14亿多中国人民的基本需求呢?如果没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很早就意识到并着力破解了这个问题。

令人钦佩的是,中国正在向更多国家分享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坚持帮助非洲朋友也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以津巴布韦为例,中国电建已经完成了卡里巴水电站扩建项目,在原有750兆瓦装机容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0兆瓦,目前在建的旺吉电厂扩建项目也在原有的920兆瓦基础上再增加了600兆瓦,同样是中国电建承建的津巴布韦国家中心电网25兆瓦太阳能光伏一期项目已经成功并网,津巴布韦由此进入新能源开发利用新阶段。也许对发达国家来说,这些数字微不足道,但是对津巴布韦人民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学习、在中国企业工作,为我的知识积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未来,我也将运用所学知识为非洲实现更好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作者为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投标部主管,记者邹松采访整理)

中国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发展奇迹

莉亚娜·阿索夫斯卡

我出生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现北马其顿),后加入墨西哥国籍。我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2002年获该校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博士学位,后在墨西哥从事汉语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汉语翻译工作。

在中国的学习不仅让我找到了一生从事的职业——汉语教学和翻译,而且让我在中国邂逅了现在的丈夫,并最终定居在墨西哥。这些年,我把很多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翻译为西班牙语,还编写了供西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使用的汉语教材——《实用汉语语法》。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学习,记忆中那时自行车、缝纫机、电扇和收音机比较普及,后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也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但我的整体印象是,当时多数中国人还很贫穷。几十年过去,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人们的生活有了根本变化,家庭收入、住房、医疗等水平全方位提高。这样的成就放在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都是了不起的。在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准有显著提升,中国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不论你想吃的是北京烤鸭还是墨西哥辣椒酱,只要在网上购买,很短的时间就能到达你的餐桌上;在中国,乘坐高铁,你可以到达绝大多数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我想也正是有这样的速度,中国才成功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我学会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年,我对这首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历史就像一条很长的道路,有平坦也有崎岖,中国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了诸多艰难险阻,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走向繁荣和富强,这一切都印证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和繁荣,而且对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为墨西哥知名汉学家、翻译家,记者彭敏采访整理)

共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黎黄日光

目前我是中国一冶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部的一名翻译。2016年和2017年,我有幸两度参加了在广西大学举行的外国大学生汉语营活动。南宁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热情友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9年在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后,我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我发现兰州的饮食和风俗与南宁有很大差异,但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是一样的。

我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梦想着长大后能出国留学。有机会到中国读书,我在学好中文专业的同时,经常和中国同学一起游览街巷,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兰州的时候,我喜欢为自己和家人网购商品,这太方便了。如果不在中国生活,很难想象中国的网络和物流体系如此高效。在中国的求学经历和对中文的热爱,让我坚定选择到中国企业工作,最终成为中国一冶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部的员工。

现在我虽然已经工作,但仍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的答辩。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参加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都只能通过视频的方式,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我希望疫情结束后回学校见见我的中国老师和同学们。

在中国生活,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发展思路上的重要认识,对世界各国都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要想对中国有深入的认识,就一定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

越南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一冶承建的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才应运而生。该发电项目将建设成为越南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有力推动越南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项目表明,中国正在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理念很有吸引力,我很愿意投身到这样的事业中去,相信该项目将为越南带来越来越多可喜的变化。

在中国企业工作,我深切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有一次大家一起加班到晚上,项目部的厨师为我们做了中国拉面,这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在兰州的生活。那一刻,我心中非常感动,工作上的辛苦也都烟消云散,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中国员工在技术细节和施工标准上一丝不苟,他们的工作热情、严谨态度、奋斗精神,都让我很佩服。我想,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有了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

(作者为中国一冶越南河内垃圾发电项目部翻译,记者杨晔采访整理)

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为目标

巴哈·摩玛尼

我是约旦伊尔比德省私立医院的一名医生,目前在约旦贾比尔口岸为入境人员开展核酸检测,身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从2012年到2018年,我曾在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我的阿拉伯文名字叫巴哈·摩玛尼,中文名字叫杨安。

回想起在中国的求学经历,一切都历历在目,那是一段丰富而独特的经历。还记得,到中国留学之初,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中文的学习上,但是在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一切都变得越来越顺利。在我心中,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是中国人民的集体特征。我清楚记得第一次跟中国朋友去他的家乡过年,我亲身了解了很多中国民俗和传统,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让我觉得我不像是外国人,那种感觉非常温暖。

虽然已经回到约旦,这些年,我一直还通过各种途径关注着中国。由于在中国生活过,我发觉现实里的中国跟很多西方媒体描述的大相径庭。在中国学习期间,我曾去过许多城市,高铁是我坐过的最好的交通工具,不仅便捷高效,而且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高铁的发展就像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我看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是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为目标的,是为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多福祉,这一点让我尤为惊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抗击疫情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各国捐赠疫苗等物资,同舟共济、密切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清楚记得,在约旦人民最急需疫苗之际,中国克服困难,及时向约旦提供和捐赠了疫苗。中国与世界携手抗疫,坚定了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变为现实,这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成功证明路子走对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未来,全球的目光将会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

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同样也值得约旦学习。未来,我希望再去中国看看,感受这个东方大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作者为约旦伊尔比德省私立医院医生,记者薛丹采访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