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到底是天才还是弱智(你被骗了很多年)(1)

人们都爱听屌丝逆袭的故事,满足了大众心理。比如,小学毕业当老板,大学生为他打工;农家女嫁入顶级豪门,穷小子迎娶富家千金。在这类型的故事里,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故事的情节与自己的白日梦不谋而合。

最大的白日梦是,不承认自己的平凡,而且有可能平凡的度过一生。人人都想成为那个“屌丝逆袭”故事中的主角。在这些故事中,还喜欢用历史人物来编造。在我的印象中,故事都有一个模式,就是这些人物小时候都很平凡,然后一转眼突然就牛逼了。

比如,我清楚的记得在很多名人轶事中写道,爱因斯坦是一个反应迟钝,数学不及格的家伙,最后依然能成为物理学家。这种故事给人一种错觉,就是他可以,我也可以,他数学不及格,我也数学不及格,我可能是一个和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

最近诺贝尔奖官方近日公布了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在代数、几何、投影几何、物理、历史这5科全部得6分,德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自然历史、化学等科目得5分,即使是地理、绘画、工业绘图也取得了4分,最差的是法语语言文学,只有3分。

爱因斯坦到底是天才还是弱智(你被骗了很多年)(2)

从成绩单来看,爱因斯坦是典型的学霸,在理科方面,从小就牛逼。理科成绩好,是物理学家的基础。但为什么人们非要把小时候的爱因斯坦说成是迟钝的孩子呢?因为人们爱听故事,从迟钝的孩子,到天才物理学家,更有戏剧性。故事帮助人们否定冰冷的客观现实,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对自我进行麻痹。

爱因斯坦的成绩单说明一个问题,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多戏剧性。一个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后成为物理学家,就是一件顺理成章、平淡无奇的事情,看上去没那么励志,听上去没那么传奇。所有逆袭的故事,并非别人的故事,而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人的一生,认识别人不难,认识自己最难。我们看待别人时,总能冷静客观,但看待自己时,总是不由自主的带上许多光环。所以,为什么在分析别人的时候总是头头是道,而自己遇见事后,反而一脸懵逼。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是高看自己一眼。

现在人们喜欢把很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拉下神坛,在心理上能和这些人平起平坐,满足了心理上的快感。而且,在看待杰出人物时,也想方设法看待他们的缺点,最好这些缺点和自身的缺点吻合。看,我和他一样了,我将来和他一样成功。

只要你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就会发现,这些人从小就牛逼,并不是突然就牛逼的。但人们不愿意相信他们从小就牛逼,而更愿意相信他们突然牛逼。制造出一种莫大的心理抚慰,你看,他们小时候和我一样很菜,是后来抓住一次机会才成功的。所以,我很菜不要紧,重要是要凭运气。

爱因斯坦成绩单的启示:客观事实远没有故事那么有传奇色彩,客观认识自己比听跌宕起伏的励志故事更重要。

爱因斯坦到底是天才还是弱智(你被骗了很多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