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唐朝时期,有一位和“诗囚”孟郊名字很相似的诗人,名为崔郊。

虽然在《全唐诗》当中只收录了一首崔郊的诗词,但是他却因为这一首“代表作”而名垂千古。

这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赠去婢》。

《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相传在唐朝元和年间,崔郊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位红颜知己,而这位红粉佳人就是他姑母的一个婢女。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1)

因为姿色秀丽,婀娜多姿,崔郊第一次见到这位婢女就一见钟情,两个人随即开始了私密却热烈的恋爱。

可是崔郊的姑母并不知道他们相互爱恋的事情,所以后来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的达官显贵于頔。

崔郊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心爱之人了,整天茶饭不思,念念不忘。

可是命运总是那么巧合,在某一年的寒食节,这位婢女外出的时候竟然无意间与崔郊相遇。两个人百感交集,崔郊更是喜不自胜,随即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2)

后来于頔无意中读到了崔郊的诗词,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便把婢女还给了崔郊,这件事情也被传为一段爱情佳话。

比赛情况与分析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崔郊的这首诗词竟然在千年之后难倒了无数人。

中国诗词大会有很多别出心裁的题型,其中一个是“划掉错误选项”。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种考试形式就是在抠字眼,考的完全是背诵能力,没有什么实际的存在意义。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3)

但是我却认为这种题目恰好考验了一个人对诗词把握的准确程度,也能够让我们很好地理解什么叫做“字字珠玑”。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第3期的比赛中,主持人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请划掉以下诗句中的错误项:A.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B.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乍一看大多数人都会选A,而当时的比赛结果也确实如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选项。

但是正确答案却是B,尽管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都回答错误,还是有一个小孩子都答对了。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4)

这是一个逆向思维题,也是一个常识性题目,因为在我们的记忆里“侯门深似海”是完全没有错误的。

可是我们确实不应该将这首诗记错,毕竟崔郊只有这么一首诗传世,而他在才子如云的唐朝就靠这么一首诗站稳了脚跟、留下了名字,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那么崔郊用“如”这个字是不是在咬文嚼字呢?其实并非如此。

尽管“如”和“似”的意思差不多,但是从当时的七言绝句写法来说就有所区别了。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5)

七言绝句一般有4种不同的标准句式,平仄要求各不相同,而崔郊使用的是最经典也是最难的一种。

整首诗一共28个字,不仅要求词句意思大致对应,还要平仄相合、必须押韵,所以对诗人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在《全唐诗》的记载当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属于这一种写作手法,读来朗朗上口,情感充沛动人。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6)

或许这就是这些诗词之所以被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很多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诗词可能也并非大家所习惯的那种用法。

比如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里的“尊”应该是“酒樽”,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通假字,最初的写法就应该是“尊”,并且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

诗词大会儿童合唱莫愁前路无知己(侯门一入深似海)(7)

我认为这种对待诗词的态度并非吹毛求疵,反而是对诗词文化和文人墨客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素养的一种提升。

我们不仅仅应该会背诵古典诗词,更应该在准确记忆词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与精神。

读完本文您是否有收获呢?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更多有趣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