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吾,字元庄,号嵩螺,河南夏邑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山西道御史。彭端吾《彭氏家训》记述了自己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观点,不乏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

彭氏祖训大全集(家训宝典之一百四十一)(1)

彭端吾《彭氏家训》:

父母只恐儿子有病,做不好的人,此念时时不放,人子亦肯时时不放,保此身以安父母心。做好人以继父母志,便是至孝。

族中叔姪兄弟,与我原是一人,宜同体相看,决不可残伤骨肉。伤骨肉即如伤我祖宗一般,此念触境当在。

父党母党虽极贫不可疏远。

侄自侧坐,弟自随行,舅与姑丈俱父母行辈,岂可平席肩坐。外虽强颜,中心能自安乎?断是不可。

朋友属五伦中,谓其有益。滥交则损矣,何贵得朋。

休戚生死是大关系,凡遇亲友当吊当问不可一刻少缓。

相与密者,宁无小失,慎勿因其小者遂忘平日大处。小固可恕,大不可忘。至于家庭兄弟,尤当并大小而俱化矣。

人只怕无志耳,有志决要做一番,人一生根脚便从此竖起。

人只一诚耳,少一不实,尽是一腔虚诈,怎成得人?

此身常置静处,无论养德保身治家读书,俱有实益。日在闹扰场中,并性灵汩没了,有何实际?

古人惜寸阴又惜分阴,谓时不可失也,人生能得几少年,一瞬过矣,故及时最要。

一日未有实功,俱是茫茫,如有所失,日计不足,月计有余,自能成事。

自真正儒术外,余皆异端乱人,即谓修心修性,孔孟语无一不在此中者,而何必外涉虚也。儒者而亦沉溺此,无问愚人矣。识定不妄趋,力定不妄移,自无歧路,所行自有指归,故先养识力为要。

穷阨时极能见人,凡有气节不委靡者,到底必有成就。愈穷愈有节概,方是男子。

人得意骄矜,我犹如是,无变态也;人失意委靡,我犹如是,不低眉也。善处得失者,其气局宽舒,到底自有成就。

正正堂堂,切勿暧昧,惟有群众耳目,最是难掩。只有我聪明会瞒人,人遂无聪明知我耶?是非显然。在外我不欺瞒人,人即常以不欺瞒人者待我矣,有错人自相谅。

炙手可热处,慎勿与密;势力未必能资我,我先自小多矣。且恐利未得而害随之。

人有智巧,我不如人,此正是我禀来好处,切勿增添机术,失此孩心。

与其生一个丧元气的进士,不如生一个培元气的痴儿。

即和易到极处,亦只是情意浃洽,而胸中泾渭当自分晓,不可随波浮沉,至相群而党也。

事来当先料理,一着明烛未形,先时整顿,只待事至才理便错乱矣。

凡事须看力量可为否,如不能为,切勿勉强,无力强为,必至分外营求,不如省事之为逸也。

凡行事看公议如何,如系众论不可者即止,不为一件犯了清议,许多好事救解不来。

急行无善步,缓一着加一熟思,自是不差。

平居无事莫放闲,须是常习惯及事来,人在慌乱,我安静自如。往往见人临事仓忙,只因闲时不先习劳也。

言语最宜减少,多言多失,寡言寡失,酒极则乱,尤宜忍默。

量即能饮,亦不可过,谓其败德致疾也。神爱清不爱浊,过饮则神浊,性乱安能作事。

今人只快一时谈笑,不顾人家污辱,损德莫甚于此,只为是人闲好戏笑事,遂伪以传伪,大率真少而伪多。妇女在闺阁之中又不能一一为辨,如未有此事而妄造此言,鬼神必阴殛之,非迂谈也。

凡有错处,随觉即改,如饰非文过,便一生无长进处矣。惟改过极是第一美事。

人只一点便宜心,随事便起,宁损己些,便宜让他,就相安无争了。

事不在大,最忌伤心。有一事加人瞋憾一生不已者,当面唾骂可受,背后怨声难领。

人有讽论我者,必其爱我之甚,不置我于度外者也,当和颜以受之。彼乐与言,我得实益。

人有屈事加我者,闻之勿即忿恚,从容解之,气度何闲适也。

凡人平日不相知,偶然以礼加我,必当审度,勿轻为彼笼络,无故私恩不可受,受则难酬,此之谓也。

人有冤抑不能自伸者,能自为解,即力解之。自家不能,又讬人解之,此不必待人求我,若待求便迟矣。万勿随声附和,彼谓有此事,我亦谓有此事也。

细人之言多,是萋斐不可轻听,中彼之计而损我之明。

凡遇微贱人就要真实宽容,即犯我亦以恕他,谓无知也。我如震怒加之,彼乌能当?谓此辈有何不可陵虐,我亦陵虐之,是侮鳏寡之谓也。

可令官长闻其名,不可令官长见其人。不入公门,多少尊重。

凡学中有事,以和立论,便可相从。如属聚讼,多是血气,不顾日后利害,即潜藏不为懦怯。

人家豪华切莫艳羡,一家润富不知倾害几家。未学彼富,当先学彼害人矣。

容足之外,皆为无用。古人谓昔之贫不算贫,止无立锥地;今之贫实是贫,已无立地锥。兹且有屋可避风雨矣,视地与锥俱无者,竟何如也!尚复营求广厦为乎?

结纳赏赉寺观,施舍滥以与人,不如移之以助我穷亲,施与耳目残废之人,为有实惠。

多一仆多一累,但取勤朴者数人,切勿冗食。至于无赖之徒,狐假害人,败名丧检,莫此为甚,最宜亟戒。

各有名分当守本等,城中不可乘马,高张檐盖;乡间不可坐轿,亦当习劳,可任大事。

衣服简素,即是一德。夏葛冬褐乃其本分。吾家累世冠裳,不曾改先世布衣风味,此忠厚传家之脉也,愿敬守此,勿坏家风。

彭氏祖训大全集(家训宝典之一百四十一)(2)

译文:

父母担心儿子有问题,成长为坏人,这个念头总是放不下,儿子也要时时记在心里,保护好自己让父母安心。做一个好人来继承父母的志愿,就是大孝。

族中的叔侄兄弟,和自己本来就是一家人,应该看作一体,绝不能伤害骨肉之情。伤害骨肉之情就如同伤害祖宗一样,随时随地应当想到这些。

父母家的亲族虽然很贫穷也不能疏远。

侄子要坐侧面,弟弟要跟在身后,舅舅和姑父都是父母一辈人,怎么能一起并肩入座。在外虽然强颜欢笑,心里能安心吗?一定不能这样。

朋友属于五伦之一,是认为他们有益处。随便交往就会有损于自己,还会看重交朋友吗。

好事坏事养生送死事关重大,遇到亲友这些事都要吊唁问候不能拖延。

相处亲密的人,一定不能在小处犯错,要谨慎不能因为是小事而忘了平时的大关系。小错固然可以原谅,但大关系更不能忘。至于家庭里兄弟之间,尤其要大事小事都要化解处理好。

人只怕没有志向,有志向就一定会开创一番事业,人一辈子的基础就从这里树立。

人只需要诚心,稍微不实在,就全是虚伪使诈,怎么能成人?

要经常让自己平静,无论修养德性养生管理家庭读书,都有实在的好处。每天在喧闹扰攘的地方,把心性灵巧都淹没了,有什么实效呢。

古人珍惜一寸寸的光阴,又珍惜一分分的光阴,是说时间不能遗失,人生能有几次少年的时光,一瞬间就过去了,所以把握时机最重要。

一天没有实际收获,都是茫然,好像失去了东西,每天考核不足之处,每月考核就有富余,自然能成就事业。

凡是真正的儒学之外,其它的都是异端违背正道的人,说道修养心性,孔子孟子的话没有一处不说道这些,又何必向外牵涉务虚的学问。儒者沉溺于此,不要说就是愚蠢的人。认定了不随便跟随,站定了不随便转移,自然不会走上歧路,所走的道路自然有方向目标,所以先培养见识的能力最重要。

穷困时很能观察人,凡是有气节不萎靡不振的人,最终一定有成就。越穷越有节操气概,才是男子汉。

别人得意时骄傲,自己这种情况,不会改变态度;别人失意时消沉,自己这种情况,不会变得愁苦。在得失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种人气度从容,最终自然会有成就。堂堂正正,一定不暧昧不明,只有群众的眼睛耳朵,最难隐瞒。难道只有自己聪明会瞒住别人,别人就不聪明不知道自己吗?对错很明显。在外自己不欺瞒别人,别人就会以不欺瞒的人对待自己,犯了错自然会相互谅解。

炙手可热的地方,小心不要太靠近;他们的力量未必能帮助自己,自己却显得卑微了。况且恐怕好处还没有得到害处先来了。

别人聪明灵巧,自己不让别人,这正是自己承受的好处,千万不要有心机,失去这样的童心。

与其生了没有了精神的进士,不如生了一个充满精神的凡人。

即使温和平静至极,也只是情意的融洽,而内心的是非应当很清楚,不能随波逐流,以致形成团伙。

事情应当预先处理,一件事在没有形成前,先做准备,等到事情发生再处理就杂乱无章了。

做事要看力量能不能达到,如果达不到,千万不要勉强,没有能力硬要去做,一定导致过分的追求,不如省事的作法放心。

凡是做事要看大家的意见如何,如果是大家的意见不赞成就不做,不为一件事引发大家的议论,做多少好事都补救不了。

走得快不伐就不整齐,缓一步再做深思熟虑,自然不会出错。

平时没事不要赋闲,要常常习惯于有事发生,别人慌乱,自己平静自如。往往看见别人面对事情手忙脚乱,就是因为空闲时没有动手做事。

说话最应该减少,多说话多失误,少说话少失误,酒醉容易乱性,尤其应该忍住不说话。

酒量即使能喝,也不能喝多,因为会败坏品德导致疾病。心神喜欢清爽不喜欢浑浊,过量饮酒就会心神浑浊,性情昏乱怎么能做事。

现在人只顾一时说笑痛快,不管对别人的羞辱,非常损害品德,只因为人闲着喜欢开玩笑,所以就以讹传讹,大都真的少而假的多。妇女在内室又不能一一辨别,如果没有这件事却随意编造,鬼神一定会暗中惩罚他,这不是假话。

凡是犯错,知道了就要改正,如果文过饰非,就一辈子没有进步。只有改正过错才是最好的事情。

人有一点点贪便宜的心思,遇事就产生,这时宁可自己吃点亏,把便宜让给他,就彼此相安无事了。

事情不在大小,最忌伤人心。别人身上一辈子生气遗憾不止的事情,当面骂他可以承受,背后去怪怨却难接受。

别人讥讽议论自己,一定是很喜欢自己,不把自己当外人,所以要和气的接受。对方喜欢说,自己受了实际的益处。

别人让自己受委屈,听到了不要马上生气,从容去解决,气度多么闲适。

普通人平时不太来往,偶然以礼相待,一定要审视清楚,不能轻易被对方笼络,没有原因的好处不能接受,接受了就难以回报,说的就是这些。

他人有冤情不能自己伸张的,自己能帮助解决的,就要努力帮助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要找人解决,不必等着人来求自己,如果等着来求就晚了。也千万不要随声附和,别人说有这事,自己也说有这事。

小人的话,往往是谗言不能轻易相信,中了对方的计策而损害自己的明智。

遇到地位低的人就要实在一些宽容一些,就是触犯了自己也要宽恕,因为这是对方无知。自己如果对他发怒,他怎么能承受得了?要是说这些人有什么不能欺负,自己也去欺负,就像是欺辱孤寡老人一样了。

可以让官员听说名字,不要让官员见到人。没有进入官府,多少会受到尊重。

学校里有事,要和平讨论,就能参加。如果是打官司,大多是因为冲动,不顾日后的利害关系,就是隐藏起来也不算怯懦。

别人家的奢华千万不要艳羡,一个家庭富裕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家。还没有学到他们的富裕,先学了他们害人了。

立足之地以外,都是没有用的地方。古人说过去了的贫穷不算贫穷,只是没有立锥之地;现在的贫穷才是真贫穷,已经连立地之锥都没有了。那时还有屋子可以躲避风雨,看那些地和椎都没有的人,怎么办呢?还要去追求高楼大厦吗?

结交赏赐寺院道观,随便施舍别人,不如用来帮助自己的穷困亲戚,施舍给身体残疾的人,更有好处。

多一个仆人多一分劳累,只需要用勤劳朴实的几个人,千万不要养吃闲饭的。至于无赖,狐假虎威害人,败坏名誉丧失德行,没有比这些人更利害的,最应该戒除。

每个人都有名分应当谨守本分,城里不要骑马,车檐伞盖高大张扬;在乡里不要坐轿,也要学习劳动,这才能承担大事。

衣服俭朴素净,也是一种德行。夏天穿葛冬天穿褐才是本分人。我们家几代做官,没有改变先祖平民的风格,这是忠厚传家的血脉传承,期望子孙敬守此道,不要败坏家风。

彭端吾《彭氏家训》开篇就谈到他对孝的不同认识:“父母只恐儿子有病,做不好的人,此念时时不放,人子亦肯时时不放,保此身以安父母心。做好人以继父母志,便是至孝。”他认为首先做一个好人,以实现父母的期望才是大孝,而并不是传统经典上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对于子弟的教导,他认为科举并不是教育的目标,“与其生一个丧元气的进士,不如生一个培元气的痴儿”,这个见解颇有见地。彭端吾家训中最多的内容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观点。关于成人,彭端吾认为“人只怕无志耳,有志决要做一番,人一生根脚便从此竖起。”“人只一诚耳,少一不实,尽是一腔虚诈,怎成得人?”并且要珍惜时间,“一日未有实功,俱是茫茫,如有所失,日计不足,月计有余,自能成事。”“人生能得几少年,一瞬过矣,故及时最要。”关于处世,彭端吾认为提高见识最重要:“识定不妄趋,力定不妄移,自无歧路,所行自有指归,故先养识力为要。”而不同的经历,尤其是经历了挫折,对于人生更为可贵,“善处得失者,其气局宽舒,到底自有成就。”这些内容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