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1)

明天,公历2021年1月20号,就是华夏之传统节日_“腊八节”,庚子鼠年的“腊八节”又恰逢“大寒”节气,甚是殊胜。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的“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是每年的腊月初八,腊八来临之后,农历新年也就慢慢来到了。古时候,人们会在腊八这一天用驱傩禳祭的方式驱除疫鬼,以祈求平安。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古代每到腊八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腊八粥,老百姓也会在合家团聚时喝腊八粥。在腊八节这天,人们还有在泡腊八蒜的习俗,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醋、封上口,蒜瓣会逐渐变成像翡翠一样。在安徽省黟县地区,腊八豆腐是民间的传统小吃之一,在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腊八豆腐,这种豆腐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味,非常适合用来招待宾客。也有不少地方还喜欢在腊八煮酒,并饮之,称为腊八酒。

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3)

但是,华夏之腊八风俗由来已经很久,最原始的内容主要是祭祀祖先。

所以说“腊八节”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古代的“腊祭”,一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华夏之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4)

按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腊(蜡)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风俗通》上说:“腊者,猎也。因猎取禽兽祭先祖也。”《玉烛宝典》上也说:“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风俗通·祀典》又说:“《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蜡”、“猎”三字,指古代人们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谓之“腊祭”。因为这种祭礼是在岁终之月举行,人们就把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之义,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隋书·礼仪志》):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猎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这种“腊祭”据说在神农时代就开始了,夏、商、周时代的帝王都很重视这一祭祀,届时都要杀鸡宰羊以祭百神和祖先,希望天地祖宗保佑来年丰收。但是,“腊祭”之日并不固定,有时在十二月初,有时在十二月底。到了汉武帝统一行夏历以后,才把“腊祭”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正好第一年的第三个戊日是腊月初八,人们便把这一天订为“腊祭”之日,称为“腊八节”。

据《东京梦华录》卷九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浴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对于腊八的起源,也是还有另外一些传说版本,在豫州南阳每年有腊月初五以后吃五豆节的传统,其时家家都用绿豆、黄豆、红豆、蚕豆、豌豆等做一锅粥。据说此风俗先为欧阳修所创,后来传入民间。在江苏溧阳人们认为,腊八是岳飞在杭州的遇害的日子,煮腊八粥最主要是为了纪念岳飞。

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5)

史河无我居士与大家分享而欣赏几首关于腊八的诗歌吧!以及我的祝福啊!

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盘如意,一份温馨,一锅甜蜜,一罐财富,一筐平安,一袋好运,一年一会,一期一年,我统统下到信息里,写进我的随笔文集《我的青花我的瓷》中,熬出带有豫南俏巴个性的腊八粥,送给你,我的朋友、亲人们_黑毛阿慧、我的青花我的瓷、欧石楠桦、能琪师兄、轻云听风声家妹、皓月师友…,愿你们吃的开心!温暖这个庚子鼠年的腊月寒凉!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节随笔(腊八节之随笔漫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