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学名叫黄鼬,因为它周身棕黄或橙黄,所以名字带一个黄字。八十年代以前,黄鼠狼比较常见。那时我亲身经历过的有关黄鼠狼的事情大概有三次。

第一次是一年春天,我从堂屋后门开门回家,看见一只黄鼠狼正从鸡窝里面偷了一只鸡蛋,推着往洞穴方向跑。它后两只腿着地,前两只腿扶住鸡蛋急急忙忙往前翻滚,两只眼睛贼亮贼亮,显得很有灵性。发现有人,还不马上逃走,似乎丢下到手的鸡蛋,心有不甘。我急忙拿起一根棍棒,追打黄鼠狼,它这才丢下鸡蛋逃走了。不过黄鼠狼偷鸡蛋甚至咬死鸡子的事情似乎并不常常发生。据说黄鼠狼一般以老鼠为食,一年可吃数千只,在发情期才会出现反常,对鸡子以及鸡蛋下手。

自从见了黄鼠狼偷鸡蛋,黄鼠狼在我心目中留下了很有灵性的印象。它不像老鼠,就地食用发现的食物,而是知道把它运回洞穴,它运鸡蛋的灵活动作,以及机灵发亮的双眼,总是让人觉得它是有较高智慧的生物。

另一次见到黄鼠狼,其实不是活的黄鼠狼,严格地说仅仅是一张黄鼠狼皮。那是有一次去邻居小伙伴家玩,看到他家天井边树着一根竹竿,竹竿尖端系着一根一米左右的棉线,棉线下面吊着一只死了的黄鼠狼。咋一看,像活的一般。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父亲打死的一只黄鼠狼,剥下了完整的皮—当然吃了肉,晒干皮后,将里面装满稻草,然后吊在竹竿上吓唬飞鸟。后来他家在稻场晒谷子、豆丝之类的东西,挂上这只黄鼠狼皮,什么麻雀、鸽子之类的鸟类果然不敢再来偷吃了。

黄鼠狼法力(黄鼠狼)(1)

还有一次,上初中,课间有同学在树林里发现了黄鼠狼,大声喊叫起来,同学们都蜂拥着去追,我也凑热闹跟了去。结果什么没看到,黄鼠狼很快就逃得无影无踪,留下一股奇怪的臭味,证明确实是黄鼠狼来过。

民间也有称黄鼠狼为黄大仙的。据说黄鼠狼逃命时会释放一种致幻的化学物质,人闻到后有时会产生幻觉,仿佛看到无数黄鼠狼向自己扑来,而且不同的人幻觉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对黄鼠狼越传越神,黄鼠狼就变成大仙了。

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甚至听到任何关于黄鼠狼的踪迹。我猜想,是不是与人类的活动范围增加,压缩了黄鼠狼的生存空间有关。

黄鼠狼一身是宝。它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中国人称为狼毫。它的肉味甘平,无毒,有润肺生津,解毒止痛的功效,煎膏外用可治疮肿。

黄鼠狼法力(黄鼠狼)(2)

尽管黄鼠狼用途很多,但专业捕捉黄鼠狼的人很少。我们村有一户人家是捕捉黄鼠狼专业户,而且是祖传。黄鼠狼是夜行动物,猎人一般在晚上设置机关,方言叫下塔子。据说一般要在冬季黄鼠狼换毛以后捕捉才有使用价值。

那时每年冬天,我们几乎都能在田野见到捕捉黄鼠狼的机关。机关设置,一般就地取材。先是选好黄鼠狼可能出没的地点,在田埂下坡方向挖一个三棱柱土块,下部用树棍支撑,树棍下面,用细线挂一只冬眠的青蛙,作为诱饵,黄鼠狼来吃时,触发机关,就被土块压住了。猎人一般夜晚出来设机关,天还没有亮就要检查机关触发没有,否则猎物就有可能被别人取走。

黄鼠狼法力(黄鼠狼)(3)

机关设置的地点,都是有讲究的。猎人们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叫做“湿打干,干打湿;直打弯,弯打直”。就是说,潮湿为主的环境要选择较干燥的地方设机关,干燥为主的环境则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设置机关;直的田塍选择转弯的地方,弧形的田塍则选择相对较直的地方。

野生黄鼠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数量不容乐观。不过现在农村抛荒严重,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野外生态环境却在慢慢好转,一些生物数量不断增加。以前盲目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萤火虫、青蛙、鳝鱼等以前随处可见的生物,现在也难觅踪迹,更不要说黄鼠狼了。其实,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如果地球上物种越来越少,人类再发达,人数再多,也会感到孤独。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句话,我们确实应该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