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里,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时而剑拔弩张的局势无不牵动着世人神经。其中,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伊斯兰国家与外部干涉势力的矛盾、阿拉伯内部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成为三对主要矛盾。

“三对矛盾”交织穿梭于中东地区,许多中东国家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但一般仅限于一对矛盾。然而,在中东有这么一个国家,堪称“三对矛盾”的汇聚区,那就是毗邻地中海的弹丸小国黎巴嫩。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1)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还不足一个天津大,人口约600万。其东部和北部被叙利亚”包裹其中”,西部拥有220公里海岸线,而南部与以色列接壤的边界地区尚存争议。

历史悠久

黎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与犹太人为邻的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由于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黎巴嫩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统治。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这里并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统治。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从公元7世纪起,黎巴嫩又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16世纪初并入奥斯曼土耳其。从“简单”的几千年历史看,黎巴嫩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一样长期受外族统治,虽然期间也为独立做过抗争,但都没能成功,真正改变它们命运的还是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作为“奥斯曼遗产”最为丰厚的一部分,中东地区被英法哥俩坐地瓜分。在世界范围争夺地盘,与英国相比,法国总是少得可怜。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2)

偌大的阿拉伯半岛,法国人仅得到黎巴嫩一处“管辖权”,而这还是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大叙利亚省”剥离出来的。

将黎巴嫩与叙利亚分离,法国人的理由是“保护山地教区的基督教徒”,为此,法国没少给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国人施加压力。就这样,黎巴嫩受法国控制,叙利亚仍受英国控制。

也许是英国人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也许是法国人为不公平待遇四处申诉。终于,国联在1920年决定将叙利亚和黎巴嫩都委托法国统治。六年后的1926年,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并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终获独立

因在二战中的糟糕表现,法国在世界仅有的几处殖民地也难保了。1941年,稳定北非战局的同时,英军在自由法国军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底,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政府宣布结束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即三巨头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后,黎巴嫩共和国成立,正式宣告摆脱法国的委任统治,而当时的叙利亚已在两年前独立。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3)

在法国长期“托管”下,黎巴嫩国内经济建设发展迅猛,一度成为中东地区金融、贸易集散地,法国痕迹无处不在,首都贝鲁特更是有东方巴黎之美誉。然而,这个中东小国长久以来不得安宁,不幸成为中东地区的矛盾汇聚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黎巴嫩成为欧亚两大洲被迫害的各宗教少数派的“避难所”。这里不仅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还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十几个支派。可以说,两大宗教所有派别都能在黎巴嫩找到它的信徒。

正是由于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黎巴嫩成为最西化的中东国家,这在伊斯兰国家占绝对主导的中东地区显得格格不入。刚独立时,黎巴嫩基督教徒一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60%,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基督教教徒占多数的国家。

内忧外患

作为传统的阿拉伯“地区大国”,叙利亚起初不承认黎巴嫩独立,一直将其视作自己的属地,这与当年伊拉克不承认科威特的独立何其相似。然而,列强的“分而治之”有着明确目的,分治对象的命运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4)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泛阿拉伯主义影响下,巴勒斯坦难民大量涌入黎巴嫩。认为自己人数多而应该比基督徒掌握更多政权,穆斯林联合起来试图通过武装起义夺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一声令下,美军气势汹汹登陆黎巴嫩,起义很快被镇压。

1970年,在叙利亚“帮助”下,被约旦驱逐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将总部迁到黎巴嫩。在黎南部,巴解多次越境袭击以色列北部,对此,当时由基督徒控制的黎巴嫩政府试图遏制。1975年,黎巴嫩爆发内战,一方为本国基督徒,另一方则为本国穆斯林和“外来”的巴勒斯坦人。

历时15年之久的内乱中,巴解组织支持的穆斯林和基督徒作战,同时还不忘袭扰以色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的这场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经济,不仅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让近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可是战前黎巴嫩总人口的22%。

巴勒斯坦难民的涌入和常年内战导致黎巴嫩人口结构有了变化,基督徒缩减到40%,而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这也得益于其生育理念。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5)

黎巴嫩除了阿拉伯人,还有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不同民族分属的不同宗教派别令黎巴嫩的民族宗教矛盾异常复杂。

就这样,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交织在这个弹丸小国。内乱还未停,外患又接踵而来,一时间,西方大国和邻居叙利亚势力趁虚而入,伊朗暗中支持的穆斯林什叶派真主党也在黎巴嫩打着武装反以的旗号兴风作浪。

常年的内乱导致大批黎巴嫩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黎巴嫩裔人总数多达1200万,远远超过黎巴嫩本国的600万人口,这样的比列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和平曙光

1990年,黎巴嫩结束内战,各方签署了塔伊夫协议,两大派系重新分配政治权力,各宗教派别逐渐达成保持权力平衡的态势,造就了如今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三大教派轮流执政的局面。

对于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的黎巴嫩,这种“波黑模式”倒也不失为一种政治智慧。随着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和叙利亚在2005年结束在黎长达29年的“驻军”,这个命运坎坷的中东小国似乎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对于中东局势一度紧张的看法(黎巴嫩中东三对矛盾)(6)

近年来,除了亲伊朗和叙利亚的真主党在黎南部与以色列不停斗争,黎巴嫩总体局势还算平稳,但愿这个“小中东”尽快摆脱各类矛盾缠绕,早日迎来和平生活。

,